【三国季汉秘史146】向朗:宦海沉浮终向书

米多知道 2025-04-08 11:53:20
一、荆襄少年逢乱世

建安初年的襄阳书院内,竹帘轻卷,司马徽手持《周易》,对座下弟子道:"乱世如潮,诸君所求为何?"

向朗攥紧衣袖,想起早逝的父亲与操劳的兄长,低声答:"愿以才学报效明主,护我宗族。"身旁的庞统嗤笑:"巨达兄总爱说场面话。"徐庶却拍了拍向朗的肩,瞥见案头堆叠的竹简已磨出毛边——这个寡言的少年,总在深夜誊抄典籍。

窗外烽烟渐近。当刘表的使者送来临沮县令印绶时,向朗将竹简收入行囊。兄长在城门口送别:"此去莫忘向氏门楣。"他抚过牛车上的书箱,想起司马徽临别赠言:"书中有千军万马。"

二、辗转半生随蜀汉

建安十四年的夷陵城头,向朗望着江面战船如梭。诸葛亮递来四县督令:"巨达善理文书,此地粮道便托付了。"他躬身应诺,却见庞统的白幡正从西川飘来。深夜掌灯核对军粮簿册时,忽闻窗外士卒议论:"这位向大人,怎比得上法正先生雷厉风行?"

建安二十四年,当他被调往房陵接应孟达时,战报中"关羽殒命"四字刺得他眼眶发酸。案头堆积的户籍册与军械单间,他悄悄添了卷《毛诗注疏》。

三、长史之过书作舟

建兴六年的汉中大营,马谡踉跄闯入帐中:"巨达兄!街亭...街亭..."向朗手中墨笔坠地。他盯着案上《太公兵法》,想起三十年前与马良共读此卷的月夜,最终闭门道:"幼常且暂避。"

三日后,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军令传来。向朗跪在丞相帐前,听着那句"知情不报,何以治政",忽然发觉自己官袍下藏着半卷未校完的《左传》。

返成都那日,老仆问:"郎君可要焚毁这些占地方的竹简?"他猛地抱住书箱:"此乃我命!"

四、万卷楼中老蠹鱼

延熙元年的成都西郊,向氏书楼前挤满青衫学子。八十岁的向朗手持放大镜,对着一卷《楚辞》嗔道:"此处'兮'字多刻了一横!"忽闻门外喧哗——竟是丞相之子诸葛瞻捧着破损的《八阵图论》前来求教。

某夜校书至子时,他忽对儿子向条笑道:"昔年杨洪讥我'情伪差少',如今倒要谢孔明那一罢。"月光透过楼窗洒在满墙典籍上,恍若当年襄阳书院的竹影。

尾声:青简犹胜朱绶香

向朗卒后三月,刘禅命人整理其藏书,发现《战国策》夹页间有蝇头小楷:"建兴六年秋,自悔以私谊误国,当以残年正天下讹字。"而在那篇著名的《遗言戒子》中,最后一句墨迹尤新:"宦海可载舟亦可覆,青简渡人终不沉。"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