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七旬老汉掌掴城管:他们守护的,是每个普通人的城市生存梦

夜春阅览趣事 2025-02-21 00:18:34

在大众的认知里,城管似乎总是与冲突、矛盾紧密相连。一提到城管,脑海中就会浮现出剑拔弩张的场景,刻板印象如同厚重的阴霾,笼罩着人们对这个群体的理解。然而,纪录片《城市梦》却如同一束光,照亮了被遮蔽的真实,让我们看到城管鲜为人知的一面。

2014年,武汉鲁磨路正经历着一场关乎城市发展的变革。按照规划,这里将被打造成高端消费的珠宝一条街,沿街摊贩的清理势在必行,而王天成一家,成为了这场变革中的焦点。

多年来,他们以鲁磨路上的报刊亭为据点,无证经营着服装、杂货和水果生意,不仅占据了大量公共面积,还因经营活动的不规范,成为城管治理的“顽疾”。

面对城管的执法行动,年过七旬的王天成展现出了令人咋舌的“彪悍”。城管开罚单,他直接撕掉;好言劝阻,他充耳不闻;甚至愤怒之下摔烂西瓜,张贴抗议大字报,追着城管叫骂,脱光上衣躺在马路上耍赖,还对城管队长动手。每一次冲突都令人揪心,人们不禁疑惑,这老头为何如此野蛮?

深入了解才发现,王天成一家来自河南农村,在武汉打拼的14年里,生活的苦难如影随形。他身患脑梗,却扛起一家五口的生活重担;老伴癌症又中风,常年需要药物维持;儿子早年在工厂打工失去右手,还未得到任何赔偿;孙女成绩优异,却因没有本地户口,在学校评优中屡屡受挫。

一家的生活捉襟见肘,每日老人的药品费、水电费等开销巨大,摊位成了他们在这座城市生存的唯一希望。面对这样一个特殊的家庭,城管陷入了两难。

城市的发展需要整洁的环境、规范的秩序,鲁磨路的改造迫在眉睫,王天成的摊位必须清理;但城管也深知这一家人的艰难处境,简单粗暴的执法只会让这个家庭陷入绝境。

于是,城管选择了文明与隐忍,即使面对王天成的打骂,也只是默默承受。城管队长不仅耐心地与王天成一家沟通,还拉着他的儿子四处寻找新铺面,承诺帮助孙女继续在重点中学读书,甚至表示若水果店生意不佳,会帮忙安排其儿子和儿媳的工作。

最终,在城管的努力下,王天成一家搬离了鲁磨路,有了新的店铺,也有了新的生活希望。这个故事让我们看到,城管并非是冷冰冰的执法机器,他们在执行城市管理任务的同时,也在努力调和个体生存与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

其实,城管这个群体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诸多不为人知的贡献。2016年国家设立城市管理监督局后,城管的执法质量不断提升。

江西封城期间,城管帮助摆摊位置错误的老奶奶重新寻找合适地点;疫情期间,60万城管化身无畏的逆行者,全国无数城管队员投身疫情防控工作。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守护着城市的秩序与安宁。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城管暴力执法的现象仍时有发生。追根溯源,主要原因在于具备责任心和能力的基层城管执法人员数量不足,导致大量聘请外包协管。

在一些城市的街道、乡镇,协管与正规城管人员比例严重失衡,达到10:1,这使得部分低素质、缺乏责任意识的闲散人员混入协管队伍,从而引发了一些负面事件。

但这并非无解之题。国家有关部门早已出台规定,明确协管人员只能从事辅助工作,不得参与具体行政执法。同时,建立城管人员管理信息子系统,致力于提升城管的素质、管理水平、执法能力和服务质量。从这些举措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城管执法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的趋势。

个别暴力事件不应成为定义中国城管的标签,它只是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局部问题。如今,中国城管正以全新的姿态出现在大众视野中,他们执法有温度、有速度,民众的满意度也在不断提高。

他们守卫的不仅是底层人民在城市中的生存梦想,更是整个城市的发展梦想,而这一个个梦想汇聚起来,就是伟大的中国梦的生动注脚。

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城管正努力在规则与人性、秩序与民生之间找到平衡,成为推动城市进步的重要力量,值得我们给予更多的理解与尊重。

文本来源:@楠哥有财气的视频内容

0 阅读:0

夜春阅览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