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传禄:难忘儿时清明节吃煮鸡蛋

张哥文化 2025-04-04 10:00:34

难忘儿时清明节吃煮鸡蛋

作者丨张传禄

清明节,于很多人而言,有着诸多的意义与回忆。而对我来说,儿时过清明节吃煮鸡蛋的记忆,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岁月的长河中始终散发着温暖的光。

记忆中的清明,总是伴随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和那袅袅升起的炊烟。在那间略显简陋的厨房里,母亲在炉灶前忙碌着。锅里的水欢快地翻滚着,发出咕噜咕噜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节日的喜悦。一颗颗鸡蛋被轻轻地放入锅中,像是一群等待洗礼的精灵。灶膛里的火苗跳跃着,映照着母亲专注的脸庞,那脸上带着对传统节日的敬重,也带着对家人的爱。

清明节吃煮鸡蛋,那是一种习俗的传承。在乡间,老人们说清明吃了煮鸡蛋,一整年都会有好运。这看似简单的食物,却蕴含着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它不仅仅是一个鸡蛋,更是一种文化的符号,承载着家族的记忆和对先辈的缅怀。在那贫困的年代,鸡蛋算得上是一种奢侈的食物,但在清明,它却成为了家家户户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清明节吃煮鸡蛋,蕴含着诸多美好的寓意。在那袅袅的春日轻烟里,煮鸡蛋首先象征着孕育与新生。鸡蛋,本就是生命的初始形态,在清明这个万物复苏、生机勃发的时节,吃煮鸡蛋仿佛是对大自然新生力量的一种呼应。田野间,麦苗在微风中舒展着身姿,油菜花金黄灿烂,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此时吃鸡蛋,如同将这大地的新生之气纳入身体,寓意着生命的延续与家族的繁荣。就像春天里播下的种子,鸡蛋也承载着对新生命的期待,对家族后代茁壮成长的希望。

再者,煮鸡蛋有着团圆的寓意。清明是一个阖家团聚祭扫祖先的节日,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分享着煮鸡蛋。那一个个圆润的鸡蛋,如同家庭的团圆和睦,没有棱角,完整而美满。在这个传统节日里,无论远在何方的游子,都会尽可能地回到家中,与亲人相聚。煮鸡蛋成为了这种团聚时刻的一个温馨符号,它在人们手中传递,传递的不仅仅是食物,更是浓浓的亲情与家庭的凝聚力。

从民俗文化的角度看,煮鸡蛋还被赋予了祛病消灾的含义。清明时节,天气渐暖,病菌也开始活跃起来。鸡蛋营养丰富,被认为具有强身健体的功效。老人们会告诉孩子,吃了煮鸡蛋,就能在新的一年里少生病,健健康康。这种寓意反映了人们对健康生活的向往,是一种朴素的健康观念在习俗中的体现。在那古老的乡村,没有现代的医疗条件,人们只能借助这些传统习俗来祈求平安,煮鸡蛋便承载了这样的祈愿,成为了守护家人健康的一种象征。

儿时,清明节的氛围总是充满了一种独特的庄重与期待。因为对于小孩子来说,吃煮鸡蛋可不仅仅是为了填饱肚子。鸡蛋煮好后,妈妈会把它们放在一个小篮子里,有时候还会染上红色。那一个个红扑扑的鸡蛋,就像一个个小脸蛋,可爱极了。我们这些小孩子会像寻找宝藏一样,在篮子里挑选自己心仪的鸡蛋。然后,就开始了一场有趣的“斗蛋”游戏。小伙伴们拿着自己的鸡蛋,互相碰撞,嘴里还喊着“加油”。谁的鸡蛋最后没有破,谁就是当天的小冠军。这个简单的游戏,却充满了无尽的欢乐,那笑声仿佛能穿透时光,至今仍在耳边回荡。

清明节吃煮鸡蛋的习俗,是传统文化的一抹亮色,它的每一种寓意都像一根丝线,编织进中华民族的文化锦缎之中,代代相传,永不褪色。现在,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各种美食琳琅满目,但是儿时清明节吃煮鸡蛋的那种单纯的快乐却难以忘怀。那鸡蛋的香气、斗蛋的欢乐、背后的文化寓意,都成为了我们心中宝贵的财富。即使岁月变迁,它依然能唤起我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情感,让我们在忙碌的现代生活中,偶尔停下脚步,回味那充满童真和温暖的儿时时光,感受传统文化在生活中的细腻体现。

(图片来源于网络)

0 阅读:0

张哥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