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传禄:黄鹤楼游记

张哥文化 2025-04-06 09:58:33

《黄鹤楼游记》

作者:张传禄

黄鹤楼,那座承载着千年历史与文化的巍峨楼阁,静静矗立在江城武汉的江畔,宛如一位古老而庄重的智者,散发着无尽的魅力与神秘气息。我怀着一颗崇敬与向往之心,踏上了今日的黄鹤楼之旅。

黄鹤楼的历史仿若一部厚重的史书,可追溯到三国时期。最初作为军事瞭望塔的它,见证了无数的烽火硝烟。岁月流转,它逐渐演变为文化与观赏的胜地,成为武汉的标志性建筑,吸引着无数人前来探寻。

站在黄鹤楼前,其建筑之美令人惊叹。数层的楼阁飞檐斗拱,翘起的檐角恰似黄鹤展翅,灵动中透着庄严。朱红立柱粗壮挺拔,支撑着整座楼阁,柱身上精美的雕纹仿佛在无声诉说着往昔的故事。黄色琉璃瓦在阳光映照下光彩夺目,与朱红墙体相互映衬,彰显出华贵大气。周围绿树繁花环绕,自然之美与古朴建筑相得益彰,不少游客驻足仰望,眼神中满是对这座古老建筑的敬畏。

踏入楼内,仿若走进历史的长河。墙壁上琳琅满目的诗词书画,是深厚文化底蕴的见证。崔颢那“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的千古名句,如同一声悠长的叹息,道尽了世事无常与岁月沧桑,让人不禁沉浸于对黄鹤仙人的遐想,感怀黄鹤楼的历史变迁。

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更是为黄鹤楼增添了别样的深情。“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在那繁花似锦的三月,孟浩然于此告别,李白的送别之情通过诗句跃然纸上。黄鹤楼见证了无数这样的离愁别绪,成为人们情感的寄托之所。

黄鹤楼的传说故事如繁星点点,点缀着它的历史天空。辛氏酒店与黄鹤的传说充满奇幻色彩,道士报恩的故事反映出人们对善良美好的向往,也为黄鹤楼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

登上黄鹤楼高层,视野豁然开朗。极目远眺,长江奔腾东去,江水滔滔,那汹涌的气势如同历史的洪流,不可阻挡。江面上船只穿梭,古帆船样式的游船与现代货轮交错行驶,仿佛不同时代在长江上对话。对岸城市高楼林立,现代化建筑与黄鹤楼遥遥相望,这是古老与现代的对视交融。

今日游览黄鹤楼,同行的还有一位十岁学童。他的眼睛里闪烁着好奇与兴奋的光芒,那是一种对未知世界的强烈渴望。他蹦蹦跳跳地走在前面,小脸上洋溢着纯真的笑容。

对于这个十岁的孩子来说,黄鹤楼就像是一座巨大的宝藏等待他去发掘。当他看到黄鹤楼那独特的建筑结构时,眼中满是惊叹,不停地问着各种问题:“为什么这个楼角要翘起来呀?”“那些柱子上的花纹是什么意思呢?”他的声音清脆响亮,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求。

走进楼内,看到墙壁上的诗词书画,他虽然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深意,但也被那古朴的氛围所感染。当读到崔颢的诗句时,他歪着脑袋,努力地思考着,嘴里小声地念叨着,试图去体会那字里行间的惆怅。而当看到李白的送别诗时,他似乎感受到了离别的情绪,有些疑惑地问:“为什么好朋友要分开呢?”那模样可爱又认真。

站在栏杆边,微风拂过他的脸庞,他兴奋地指着远处的长江,大喊道:“看,那条江好长好长啊!”他的快乐是那么的纯粹,没有丝毫的杂质。他的心中,黄鹤楼也许就是一个充满神奇和好玩的地方,那些古老的文化和历史,像是一个个有趣的故事,吸引着他去探寻。

从黄鹤楼走下来,他的脚步依然轻快,还在不停地回味着刚才看到的一切。他说:“这个黄鹤楼真的太酷了,我以后还要来。”他的这份童真与热情,让整个黄鹤楼之旅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这座黄鹤楼,它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部活着的史书,一个文化的符号。它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如同宝藏般吸引着人们不断探索。今日的游览,像是一场与历史、与文化的深度拥抱,在我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当我渐渐远离黄鹤楼,它的轮廓却永远地印刻在我的脑海之中。这趟黄鹤楼之旅,将成为我心中一段珍贵的记忆,激励着我在探寻历史文化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0 阅读:0

张哥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