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传禄:清明京郊踏青随笔

张哥文化 2025-04-05 10:25:37

清明京郊踏青随笔

作者丨张传禄

今天是清明。这个在岁月长河中氤氲着诗意与幽情的节日,宛如一首悠扬的古曲,奏响了人们心底对自然和传统的深深眷恋。它是二十四节气中独特的存在,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

清明踏青,是这一传统节日中不可或缺的习俗。在古代,人们就有清明时节外出踏青的传统,这一习俗承载着多重意义。它是人们对寒冬过后初现的盎然生机的一种迎接,是对大自然的敬畏与亲近。在经历了漫长的冬季,大地复苏,万物生长,人们走出家门,走进田野山川,感受着生命的力量与自然的神奇。这也是一种对健康的追求,在踏青的过程中,舒展身体,呼吸新鲜空气,让身心在自然的怀抱中得到放松与滋养。同时,清明踏青也是一种文化传承,它代代相传,让人们在忙碌的现代生活中依然能够与古老的传统相连,不忘本初

清晨吃罢早饭,我就驾着车,载老伴告别繁华喧嚣的北京城闹市区,向着郊区进发。车窗外,城市的喧嚣如同退潮的海水般渐渐远去,而心中那股按捺不住的兴奋,恰似即将展翅高飞的春燕,急切地渴望着拥抱那片广阔的自然天地。

抵达郊区,清新的空气恰似灵动的精灵,欢跃着、簇拥着钻进我的鼻腔,刹那间将我从尘世的倦怠中唤醒。天空湛蓝如深邃的海洋,几缕薄云宛如轻烟袅袅,恰似“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中的那抹轻柔,在天际悠然飘舞。阳光倾洒下来,宛如金色的纱幔,那是大自然最热忱的拥抱,每一寸肌肤都沉浸在这温暖的轻抚之中。

田野仿若一块无垠的绿色绒毯,麦苗儿在微风的吹拂下欢快地摇曳着身姿,发出沙沙的声响,宛如奏响一曲“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的田园交响乐。它们那嫩绿的色泽,恰似春天用最细腻的画笔晕染而成,充满了蓬勃的生命力,宛如跳跃的绿色音符在田野上流淌。田埂上的野花野草如同活泼的孩童,在微风中嬉笑打闹。

苦菜和蒲公英就隐匿在这一片葱茏之中,我们仿若寻宝之人,满心愉悦地收获着这些野菜。每一棵野菜都似大自然馈赠的珍贵礼物,那带着泥土芬芳的根茎,沾着晶莹剔透如珍珠般的露珠,无不诉说着生命的顽强与美好。手中的野菜渐渐增多,心底的愉悦也如同涨潮的江水,不断蔓延开来。这是一种与大地亲密无间的快乐,质朴而纯粹,如同“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中的那份自在与惬意。

走进榆树林,那满树的榆钱恰似被春天精心雕琢的翡翠风铃。它们一串串地挂满枝头,嫩绿嫩绿的,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发出的声音如同细碎的笑声,似在低语着春天的秘密。我伸手去撸榆钱,那触感仿若触摸到了春天的柔软肌肤,清凉又舒适。把榆钱凑近鼻尖,那股淡淡的清香瞬间弥漫开来,如同清新的晨雾将我包裹。这股香气里满是春天的韵味,泥土的醇厚、树木的生机,还有那自由生长的野性,恰似“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所描绘的那般美妙。我沉醉在这独特的香气里,心中满是欢喜,仿佛自己化身成了古时的文人墨客,尽情享受着这春日盛景。此时的我,宛如一个置身于童话世界的孩子,在大自然的宝藏中肆意探索,每一个新的发现都带来无尽的惊喜。

踏青收获的榆钱

远处的山峦在阳光的映照下,轮廓清晰而柔和,宛如大地母亲温柔的曲线,恰似“山青花欲燃”中的那番壮丽与柔美。山上的树木吐出新芽,那星星点点的嫩绿像是春天撒下的碎金。山林间,鸟儿的歌声此起彼伏,宛如一场盛大的音乐会,恰似“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中的生机盎然。我走进山林,脚下的落叶发出轻柔的声响,像是在为鸟儿的歌声打着节拍。我在山林中穿梭,感受着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的斑驳光影,那是一种如梦如幻的美妙体验,如同“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般充满了诗意的朦胧。每一步都像是踏在春天的琴弦上,弹奏出愉悦的旋律。

踏青收获的野菜

在这个清明的京郊之旅中,我远离了城市的纷扰和压力。没有了车水马龙的喧嚣,没有了高楼大厦的压抑,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只属于自己的欢乐世界。我收获的不仅仅是苦菜、蒲公英和榆钱,更是一份无比珍贵的宁静与愉悦。这种愉悦如同山间清澈的溪流,在心底潺潺流淌,冲走了所有的烦恼和疲惫,恰似“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那份悠然自得。

清明节,它承载着对先人的缅怀,也蕴含着对新生的向往。在这片京郊的土地上,我在享受春景的同时,也在心中默默缅怀逝去的亲人。但此刻,那淡淡的哀思被这满眼的生机和满心的愉悦所包裹,如同夜空中闪烁的星星被月光温柔地笼罩,恰似“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中新旧交替的和谐与宁静。

当夕阳的余晖洒下,我们带着满心的欢喜和沉甸甸的收获,驱车返回北京城。车窗外的景色被暮色染上了一层淡淡的金晕,而我心中的那份清明踏青的愉悦,却如同永不落幕的朝阳,永远明亮而炽热。这一次的清明京郊踏青,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内心深处那扇通往纯粹快乐的大门,让我更加珍视大自然的馈赠,也让我对生命的轮回和传统的传承有了更深的感悟。

0 阅读:0

张哥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