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省,洛阳伊川县平等乡,伊水滨的紫荆山下,有一座人来人往拜祭的宋朝古坟。
邵康节的墓陵
就是大名鼎鼎的宋朝玄学家,儒学家,诗人邵康节的墓。
从形势看,是紫荆山潜洋起泡展席临水而结。
形势
泡不大,小巧玲珑清悦,福地也!
邵康节坟山
可是,明摆着荫布子孙富贵,名扬千古的风水宝地,却被民间,江湖唱衰,称之为是绝后坟。
究竟何因?
是说此地风水不佳?那是庸师瞎说!
是说邵康节子孙后代,破落绝丁?邵康节的子和孙,都是富贵之家,人丁兴旺。至今江南,不少邵姓氏,都是他的后人呢。
再问下去,原来是,邵康节的墓陵,有违当时家族群葬一地的传统习俗,整个陵地,竟然没有一个后辈跟葬。由此而说绝。
这理由,愚蠢得让人哭笑不得不?别笑,有些习俗,确实是唱衰人,不需要理由。
这也是传统习俗,与传统风水谁是谁非的一次较量。
古时候,特别是儒家兴起之后,中国人开始有同族而居的传统。去看看古屋就可以知道,那些大户人家,一个大门口进去,里面住着好多同祖宗的人,有的甚至有五六代以上。
生是如此,死去也同,各族都有一个家族陵园,死了的都往里送,按长小依位依序排列。
这种家族陵园,在北方特别多见。比如著名的孔林,就是一块埋葬着孔夫子的家族以及后代的地方。后来,竟然发展到,只要是姓孔的,都可以往里面埋。走在孔林里,没什么风水不风水,阴森森的林木里,是一簇簇挨着的草堆。
孔林
——这就是家族送葬的传统习俗。
而传统风水文化,对这种习俗不以为然。许多历史上的风水大家,包括杨公,都认为,在风水上看,这种送葬习俗是很愚昧的。
为什么这么讲?
山水图
因为风水宝地,结处只得一穴。其余地方,要么是沾点散气的光,要么是无气之地。无气之地埋人,理如丢尸,无益后人,也是对先人的不孝。
回过头来看,那些群葬一地的家族,大都逐渐衰败,人丁凋零。而那些选择良地而葬的人家,开始虽然兄弟几个,后来人丁犹如神仙撒豆,处处兴盛。
说到这里,再讲都多余,可以明白邵康节,为什么有违当时盛行的群葬习俗,而为自己选择这个地方的原因了吧?!
邵康节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