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新一轮交锋在24小时内连环上演,中国刚亮出反制“组合拳”,美国便迫不及待测试新规威力。这场大国博弈的胜负天平,或将决定全球科技产业链的未来走向。
3月24日,《实施〈反外国制裁法〉的规定》正式生效,22条细则构建起中国反制工具箱。就在新规落地24小时后,美国商务部悍然将54家中国人工智能和量子技术企业列入“实体清单”,试图掐断中国高科技发展命脉。面对美方挑衅,中国外交部26日明确表态将采取必要反制,这场较量尚未开战便已定下结局。
美国“实体清单”的运作机制堪称全球科技企业的紧箍咒,被列入者不仅无法获得美国技术,连带使用美方专利的外国企业也需断供。
此番制裁精准打击中国人工智能与量子计算领域,北京智源研究院等12家人工智能头部企业、安徽科华等42家量子技术公司首当其冲。分析指出,美国试图复制打压华为的套路,但中国早有防备:稀土加工技术垄断、镓锗出口管制等措施,已形成完整的反制链条。
发言人强调新规赋予的三大反制路径:冻结在华资产、限制交易活动、中止合作项目。值得关注的是,细则首次将“通过诉讼危害中国利益”纳入反制范围,直指美国法院近年频繁受理的对华索赔案。法律界人士解读,这意味着在华美企可能因母国司法行为遭受连带制裁。
就在制裁令发布次日,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紧急致电北京,试图就4月2日生效的对华加税政策进行磋商。然而中方在通话中直指美方301调查、芬太尼关税等问题,揭穿其“制裁施压、谈判要价”的惯用套路。值得玩味的是,特朗普特使戴安斯前脚刚结束访华,白宫后脚便挥舞制裁大棒,暴露出美国决策层的战略混乱。
历史数据显示,美国对华科技战呈现边际效应递减。2023年中国人工智能专利数占全球40%,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实现算力碾压,被制裁企业多已完成关键技术去美化。反观美国半导体协会最新报告显示,对华出口管制已导致美芯片企业损失超1300亿美元。
荷兰阿斯麦公司悄悄向中芯国际交付三台深紫外光刻机,德国巴斯夫加速在华建设量子实验室,这些动向暴露出美国盟友不愿陪绑的实情。正如《华尔街日报》评论:“当中国手握稀土和反制法规双重武器时,制裁反而成为美国企业的催命符。”
中国完备的反制体系与14亿人口市场形成战略纵深,而美国既要维持科技霸权又离不开中国市场,注定陷入进退维谷的困局。当新规利剑出鞘,世界见证的不仅是两个大国的角力,更是全球治理规则的重塑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