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时读历史故事,最喜欢的桥段便是乾隆下江南。
乾隆做了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烟雨朦胧的江南。
小桥流水,扁舟散发,杏花微雨,小巷人家,莲叶何田田,烟雨暗千家,还有“桥上少年桥下水,小棹归时,不语牵红袂”,更有“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
江南,承载了所有的美景,也寄托了所有美好的希望,成为了一种情怀。在那个喜欢做梦的年龄,唯一渴望的,便是一叶扁舟下江南,去看水乡的柔,去邂逅人间的爱。
后来,喜欢上了诗词,便喜欢在诗词中寻找江南的影子。
白居易的“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有红花绿水,是最让人怀念的江南。
杜牧的“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有春满千山万水,烟笼十里水乡,是最迷离动人的江南。
海域陆游的“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有一夜风雨花开,有卖花姑娘的俏丽,是最令人向往的江南。
翻遍了所有诗词,却发现,唯有韦庄笔下的江南,才是最让人心仪的江南。

先来说说韦庄。
他是大唐最后一位传奇诗人,也是年近花甲的老进士,更是奠定了前蜀国开国制度的宰相。他漂泊乱世,是大唐帝国倾塌的孤独见证者,用倔强的灵魂书写着大唐最后一笔豪情。
他还被称为“秦妇吟秀才”,创作的《秦妇吟》与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北朝乐府《木兰辞》并称为“乐府三绝”。
他更是花间派词人的代表人物,与温庭筠并称“温韦”,用清新流畅的白描笔调,挑起了千年宋词的灿烂开端。
韦庄的一生,究竟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呢?
韦庄出生时,是文宗李昂在位。李昂对宦官深恶痛绝,可宦官专政已成为了唐末最扎实的现状,尽管皇帝做了一系列改革,可是在“甘露之变”后,宦官也彻底掌握了军政大权,成为了大唐的主宰者。
此后,皇帝成了傀儡,官场腐败,社会一片混乱,各地暴动不断,黄巢起义也在此时爆发。而身逢乱世的韦庄却始终相信读书的力量,可命运并没有垂青这位翩翩少年,他接连几次科考都落第,年过四十依然身无功名。
国运不济,落第的黄巢依旧心怀大志,写下: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广明元年(880)的长安,四十五岁的韦庄在长安应举,与攻入长安的黄巢军正面相对。此刻,他若是读到了黄巢的这首诗,不知又会作何感想。
可乱世的烽烟容不得他多想,硝烟滚滚中,韦庄与弟妹失散,直到882年才得以离开长安赴洛阳。第二年,他写下著名的《秦妇吟》。
这篇长达1666字的乐府诗,是现存唐诗中最长的一首。韦庄通过一位从长安逃难出来的女子的叙说,正面描写了黄巢起义军攻占长安、称帝建国,与唐军反复争夺长安以及最后城中被围绝粮的情形。
义军一路带来百姓的流离失所,统治阶级的腐败无能,都血淋淋的展现在诗行之中,韦庄因此被称为“秦妇吟秀才”。
只是不知是因为什么原因,韦庄晚年严禁子孙提及此诗,也未收入《浣花集》中,以致这首经典作品长期失传,直到20世纪初才在敦煌石窟发现这首长诗。

随后的几年,韦庄为避战乱选择了南下江南,在那里度过了相对安宁的几年。直到五十八岁,又再次回到长安,一心想要应试,以伸展治国平天下的抱负。
功夫不负有心人,韦庄终于在乾宁元年(894)五十九岁登进士第,授校书郎。
接下来,他在大唐的夕阳余晖里辗转往返,看尽了皇室的黑暗,怀着无限绝望之情,他写下《赠云阳裴明府》:
南北三年一解携,海为深谷岸为蹊。
已闻陈胜心降汉,谁为田横国号齐?
暴客至今犹战鹤,故人何处尚驱鸡?
归来能作烟波伴,我有鱼舟在五溪。
随后投入西蜀王建麾下,任西蜀掌书记,自此在蜀长达10年。天佑四年 (907),朱全忠灭唐建梁,韦庄也劝王建称帝,与之对抗,王建听从其建议,遂建立蜀国,史称前蜀。
韦庄成了王建的心腹,任左散骑常侍、判中书门下事,并制定了开国制度。《十国春秋》蜀国中记载:“凡开国制度,号令,刑政,礼乐,皆由庄所定。”
这一系列举措使得蜀地在最小程度上减轻了战乱之患,可谓功不可没。次年韦庄被委任为宰相。开平元四年(910),韦庄身退归隐。
这一期间,他在浣花溪畔杜甫的旧居旁重建草堂作为住所,并创作了许多词作。而他的《菩萨蛮》正是韦庄晚年寓居蜀地时期,回忆江南旧游时所作。
《菩萨蛮》一共五首,最为著名的当属第二首。以下是对这首词的深度赏析。
《菩萨蛮.其二》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这首词中,写出了所有人对江南的幻想。

词中有迷人的景色。
起笔劝留,暗藏愁绪:“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起笔便借他人之口极力夸赞江南。
“人人尽说”强调江南好这种观点的普遍性 ,“游人只合”则有一种劝留的意味。然而,“只合”二字,看似洒脱,实则暗藏无奈。那时,韦庄是一位漂泊的游子,并非自愿留居江南,这背后有故乡因战乱无法回归的隐痛,为全词奠定了复杂而矛盾的情感基调。
江南美景,诗意栖居:“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短短十个字,勾勒出江南水乡如梦似幻的景致。
“春水碧于天”,将江南春天的水色描绘得比蓝天还要澄澈、明丽,展现出开阔、澄澈的视觉美感 。“画船听雨眠”则营造出一种悠然闲适的氛围,词人躺在装饰精美的画船中,静听雨声入眠,将听觉与触觉融合,把江南的诗意与惬意推向极致,这是一种对江南生活的高度艺术化概括。
与白居易的“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相比,韦庄巧用人文因素,更能激起读者对江南的向往,引发共鸣。
佳人绰约,风情尽显:“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镜头从自然美景转向人物。
“垆边人”化用卓文君当垆卖酒的典故,这里则借指江南酒家女。“似月”运用比喻,写出女子容貌的皎洁美好;“皓腕凝霜雪”,特写女子白皙的手腕,如霜雪般晶莹剔透,尽显江南女子的婉约风情,进一步丰富了江南美好的形象。
思乡情切,无奈悲歌:“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前四句对江南的极力赞美,至此急转直下。
“未老莫还乡”看似劝人享受江南生活,实则饱含心酸,“莫还乡”是因为故乡已面目全非,回去只会徒增痛苦,“须断肠”直白地抒发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有家难回的悲痛,将词人内心的矛盾与痛苦推向高潮。

整首词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江南的美景、美人、美好生活,与词人漂泊思乡的哀情形成强烈反差。
这种反差使情感更加深沉浓烈,表面上对江南的赞美越是热烈,背后对故乡的思念与眷恋就越深刻,读来令人肝肠寸断,充分展现出韦庄词作含蓄蕴藉、意味深长的艺术风格。
韦庄身处唐末五代的乱世,社会动荡、战火纷飞,他的这首词,表面上描绘江南的美好,背后却深藏着漂泊游子的无尽乡愁与家国之思,情感真挚深沉,极具艺术感染力。
所以,一首好词,并不是好在其景美,而是好在景色所带出来的意境。而这样的意境,需得用丰满的情感做支撑。
再纵观韦庄的这一组《菩萨蛮》,他是学习了白居易、刘禹锡《忆江南》的写法,追忆往昔在江南、洛阳的游历,把平生漂泊之感、饱经离乱之痛和思乡怀旧之情融注在一起,情蕴深至。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认为,韦庄的词高于与他齐名的温庭筠,并指出“端己词情深语秀”,“要在飞卿之上”;“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
王国维给出这样评论的缘由,也正是因为韦词中不仅仅只是有浓艳华美的词风,而是作者善于用清新流畅的白描笔调,表达出较为真挚、深沉的感情,

以下是《菩萨蛮》组诗中另外四首,分享在此,与君共品江南美景。
其一
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
其二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其三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其四劝君今夜须沉醉,尊前莫话明朝事。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
其五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凝恨对斜晖,忆君君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