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颋和其父亲两代人,都是唐朝的宰相,宫廷诗人。据说自幼便能一目数十行,聪明过人,入仕后为官忠正,名望很高,“思如泉涌”说的就是苏颋。因其久任文书类官员,所作绝大多数都是宫廷诗。虽然笔者认为宫廷诗取材面窄、不易流传,但它为唐诗的发展提供了土壤,是唐诗的一部分,里面也体现了很多诗人的才情和佳句,有些作品的笔法和构思还是值得欣赏的,本篇我们选析这首《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
东望望春春可怜,更逢晴日柳含烟。
宫中下见南山尽,城上平临北斗悬。
细草偏承回辇处,轻花微落奉觞前。(一作飞花故落舞筵前)
宸游对此欢无极,鸟哢声声入管弦。(一作鸟哢歌声杂管弦)
因为是宫廷诗,其内容和寓意便很明了,诗中的词多有双重含义。向东望向望春宫,那里的春色十分可爱,今日更是恰逢天晴,春天的柳树含着秀暖的轻烟。望春指的是望春宫,皇帝的行宫之一,可以望见终南山,即秦岭的一部分。望春而春色尽显,又赶上晴天,柳色与轻烟烘托,很明显是为皇帝的出行做铺垫、增色,夸耀而不着痕迹,乃宫廷诗高手。
从望春宫中向下,终南山一览无余,北斗星悬在空中,与城墙上的高处相平。这一联从头到尾,都在描绘、称颂望春宫的高贵,与星宿相和,而谁有如此的显赫,不言自明。“下见”写望春宫的至尊地位,“平临”更是突出天子的气象。
细细的嫩草偏偏承满了皇帝回辇的地方,轻盈的花瓣微微的落在盛满美酒的天子酒器之前。如果说前面两联是作者极力不着痕迹的歌颂,这两句则直接的指出天子的尊贵和百草、百花的应时荟聚。整首诗明面上只有一个辇字是宫廷诗的常用字,而又不能不用,可见作者的文笔。轻花微落奉觞前一作飞花故落舞筵前,因为偏和故相对,但细与轻不仅相对,而且轻字又避免了飞的轻浮,更符合宫廷诗的一些要求。
“宸”是天子的居所,天子驾临,望春宫中欢乐无极限,也可以理解为天子很高兴,游得满意,整首诗中双关语很多。悦耳的鸟鸣一声一声的融入管弦音乐之中,这句不由让人想起“百鸟朝凤”来,一派祥和福瑞之意。
宫廷诗大多意思明显,用词重复,缺少新意,但这首诗音节流畅,用词推陈出新,属于这一类诗中不可多得的佳作。而另一个原因是,作者所处的时代,仍属于大唐朝整体上发展向前的阶段,因而作者的激情和豪迈也在诗中体现的较为明显。
说起宫廷诗,要全面的去看,诚然,这种体裁的诗有浮华、雷同、面窄的弊病,但,代入它所处的时代和背景来看,必然有其存在的价值和必要性,正如好的文本可以作为模版一样,无论何种题材,写得好都有其实用性,公务行文,自古就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工具。很多人向往田园隐居的生活,然而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几人呢?我们常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那么在古代社会呢?就能身由自己吗?我们熟知的李白、杜甫、王昌龄、岑参、白居易等,都入仕、从军,他们都不能脱离社会环境的影响,也许孟浩然算得上个例,但其与唐玄宗的邂逅和交流,也体现了老夫子与世俗的格格不入,而不仅仅是一句诗便使得皇帝不高兴。我们脑海中的诗和远方是有基础的,正因如此,诗情画意和旅行才显出它的珍贵。
喜欢的小伙伴请关注“秦隋壮志汉唐宣”,品原创小说《大唐十六剑》,唐风诗词,文化旅行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