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旅希腊:在圣托里尼,说中文是丢人的事儿

机车少女环游记呀 2024-12-03 15:08:27

即使躺甲板坐夜船,我们还是去了圣托里尼,唯一的清高是只安排了一天行程,隔天早上七点就坐船前往另一个岛。

对圣托里尼提不起兴趣,只是为了去而去。对于太被人熟知的地方,实在失了冒险的乐趣。

希腊南部有很多岛,上面有完全不同的遗迹、建筑、景观以及风土人情,但中国人去的最多,也在世界最为有名,甚至比首都雅典还深入人心的岛屿当属圣托里尼岛。

不知道雅典卫城长什么样,但知道圣托里尼的蓝,这个岛也被选为世界十大美景之一。

实在不爱跟风,但当我提到“圣托里尼”,群里居然沸腾起来,顿时让我觉得那里真的梦幻极了。人都庸俗,在消费主义盛行的时代,我们只是一串自以为聪明的编码,在沸腾的信息里上下起伏,像团团转的单针轮虫。

想着去用一天拍个打卡照。

不过有趣的是,圣托里尼是由一群火山组成的岛环,相传是这里的火山喷发毁灭了克里特文明。博物馆里很多留下的文物,都有被火烧过的痕迹,也因为被火烧过,才得到了留存,比如一张从此不再腐烂的木头桌子。

博物馆里著名的打拳少年等壁画,属于米洛斯文明,不过要注意的是,它们统统是在圣托里尼岛被发现,古时这里称为锡拉岛。

可能每个国家都会有效仿圣托里尼的蓝白建筑群,白墙蓝顶,逐层增高而建。但圣托里尼建成这样全因特殊的地理环境,圣托里尼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火山口,岛呈月牙形,所有建筑都依断崖而建。

这里的建筑也是就地取材,水泥加上当地的火山灰,这种原始粗旷的材料显出的不是有棱有角的精致,而是非常随意且自然的状态,就像神捏出来的世界。

而经典的蓝白颜色也是当地居民恐惧于长期喷发的火山,躲到洞穴居住时在外面刷的颜色。

以上两点从历史和建筑风格作为对圣托里尼的补充。

凌晨五点半,我俩提前半个小时就从地上爬起来,几个坐在座位上熬了通宵的人,像看话剧一样看着我俩。靠着窗户的地方坐着几个中国年轻人,他们提前上船抢占了沙发,三个姑娘躺着睡觉,一个男孩子玩了整晚手机。我们互相对视了几眼,确定对方也是中国人后没去说话。头盔和一身骑行装备让我俩看起来就有别于普通旅行者,当然,一眼看起来就像网红。

下船愣住了,毫无缓冲,出了码头就几个胳膊肘弯直接上山,仅此一条路连着码头,像开进了过山车的轨道,带着困意、毫无退路的接连向上。

骑到山顶的时候,正好看到日出。

也不算是山顶,骑到上面才有平地,看不到白墙蓝顶的建筑,只有三三两两早起的汽车。顿时觉得被骗了,眼前一切杂乱无章的跟中国大农村毫无区别,丝毫不像什么世界旅游岛。

路面是起伏的,直奔岛的最北端,据说是拍照最出片的伊亚小镇,想着清晨人少,拍点照片就走。

可能是看过太多这里的照片了,没感到什么震撼。

当然这是我的问题,喜欢冒险的旅行者本就不该来度假胜地,这里是花钱换服务的地方,花着钱才能慢慢享受,不是用眼睛和五感就能好好品味的。度假胜地无论最初是如何形成的,无论是由于火山爆发还是海水作用,现在都被布局成了紧凑的各类服务中心,在城市里有的,在这里都能找到,再有美景和私密性的加持,就成了高级的度假胜地。

我也不知道旅行的意义是什么,只是多数人的环游世界,确实要携带大量的金钱,追求舒适和极致的体验。可能是吧,看看身边连拍照都带着私人摄影师的人,看起来最公平的拍照,也是不能公平的。

谁不喜欢钱和舒适呢?只是看你生下来有没有这些,如果要花上大部分生命,免了吧,那可是一个人最有生命力的青年和中年,我需要用这样的生命力去践行世间的路,而不是等有老年有钱了,把钱交给车夫。最重要的是,大部分韭菜活不到有钱的老年。

排在一处打卡点,可能不到早上八点。

那些出片的照片都是这么排队拍出来的,为什么四周看起来没有人,因为人都自觉站在一旁排队,方便大家都能拍出这样的大片。就想起之前的贵妇群,几个人拼一顿下午茶。无论是什么样的游客照,背后的心理都是一样的。这年头已经没有谁没拍过游客照了,承认这些并不丢人,记得我们只不过是一串编码。

有些人带了几套衣服,换来换去,有时几个人就会拍十来分钟。

一个队伍里十来个人,一半是中国人。希腊南部这么岛,中国人大多只来这一个。

这些其实都不重要,皆是自己选择来度假岛的代价,但高潮发生了,我们旁边的整栋墙发出“邦邦邦”的声音。

紧接着排在我前面的女人突然转过身,冲我身后的中国女人说道:“请你们看墙上的告示牌。”那个女人赶忙道歉。这里是一处私人民宿,让来拍照的人不要打扰住客休息。

可这中国女人不是游客,她是跟拍,显然知道这里的规矩,依旧转头对她的顾客说道:“我们没有很大声对吗?我觉得我们声音很小。”紧接着她照旧询问他们有没有想要的风格和效果图,那两位年轻游客一直摆手,说随意就好。女人又开始计算前面的人需要花费多长时间,总之是声音不大,但一直没停。

前面游客几次鄙视性的回头。

我和建初根本不好意思说话,更不想现在说中文,显得跟那女人一样。

墙又开始“邦邦邦”的响。

随便拍了两张照片,四处都是中国人,我们逃似的离开了这个小镇。也因为东西放在摩托车上,逛久了觉得不安全。

我挺爱国的,因此在国外尽量不去招惹白眼,这就是我能做到的为国争光。但不知道为什么遇见的这个中国导游说着流利的英语,却这么不自知。

后来朋友跟我说,在圣托里尼的跟拍都要持证上岗,中国才有旅行社因为提供这种服务被处罚,我遇见的女人很可能是从事这个行业的黑跟拍。

鬼知道呢,我们又去了另一个小镇,也在悬崖上,坡陡的快让我哭出来了。

妙的是这里没什么人,只有空旷的蓝色和白色。

“有没有觉得蓝色的教堂很圣洁?”朋友问我。

你看大海和蓝天,只有蓝色和白色,这就是他们选择粉刷房子的两种颜色,这很安静。现在我们总是要把房子建的奇怪,要装上各种现代的材料,要让工业设计与自然对立出一种美,凸显出人的才能和力量,那些成为某种标志,像大海上的灯塔,让人们拼了命的去注重创新和建设。

但让我们感到舒适的东西可能如此简单,粗旷的材料,简洁的修饰,为什么人们需要度假,因为人需要大自然,需要回到土地、蓝天、大海,就像回到母亲的怀抱。

可能因为没钱,我们对消费场所提不起兴趣,小红书上清一色的都是餐厅、咖啡馆的推荐。没有人推荐露营地,还得看外网。

下午两三点,我们找到一处悬崖,对面的小镇像常年不化的雪,第一眼我真以为看到了雪。风很大,下面是一处黑沙滩,我问建初我们搭在哪。在海边的次数已经太多了,他建议我们今天就睡在视野辽阔的悬崖,这处观景实在太棒了,神的视角。

风不是一般的大。

准备在大风里烧火做饭。

圣托里尼有两种不可错过的葡萄酒:Assyrtiko和Santo,不为美景,为这两种葡萄酒也来得值了。前者是葡萄品种,后者是一个酿制种类,会被标在瓶身上。

Assyrtiko具有烟熏味、柑橘味、苹果味,因为圣托里尼位置靠南,其白葡萄酒果味明显,这种葡萄更是为数不多的能在干燥炎热地区生长的品种之一。并且作为生长在这种环境的葡萄,其在酿造后仍然能保持较高的酸度,加上特殊的矿物特质,绝对比圣托里尼的景色更值得一试。在米诺斯岛还买到了不同品种混合的一款葡萄酒,口味更加柔和。

而用葡萄干做的圣酒Santo是一款甜酒。圣酒之所以为圣酒有很多有趣的版本,比如治愈黑死病或受红衣主教钦点。但圣托里尼的故事版本很简单,你看这个酒名就是圣托里尼的前缀,圣酒就是圣托里尼的甜酒。其实圣托里尼的圣酒要比意大利少一个空格,据考证圣托里尼本就在地中海贸易要道,很可能确实是更古老的圣酒发源地。

也不馋你们啦,这两类酒在淘宝都能买到,只是价格是当地购买的几倍。

在悬崖上,喝着当地的酒,看着只有两个人独享的绝美风景,可能来圣托里尼的人有很多,他们住在各种各样的奢华酒店,只有我俩住在悬崖上,顶着大风,守望已被灯火点亮的小镇。

0 阅读:3

机车少女环游记呀

简介:关注我,哈姆雷特的深思,堂吉诃德的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