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评出37位正兵团级干部,政工能力谁最出色?这8人伯仲之间

史间行客聊话 2025-02-12 14:42:33

引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进一步完善军队管理体系,加快军队正规化建设速度。1951年中央军委发布了《关于干部评级工作的指示》,明确指出全军所有干部均需评定个人级别,并且将干部级别分为了九等二十一级,其中正兵团级属于三等一级。在1952年共评定出37位正兵团级干部,前一期文章已经介绍了这37人中军事突出的战将。本期文章,小编主要给大家介绍这37人中最为出色的8位政工干部。如果对军事将领感兴趣可点击以下链接,查看小编往期文章。

1952年评定了37位正兵团级干部,谁作战最勇猛?八大虎将应这么定

第一位:开国上将萧华

曾有这么一句话广泛流传,叫做“四野三萧冠天下”,今天要说的萧华就是“三萧”中最年轻的一位,同时也是开国上将中年龄最小的一位。萧华1916出生于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一个贫苦家庭,但他在14岁就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在红军时期,年仅17岁的他就被任命为了少共国际师政治委员,成为红军中最年轻的师级指挥员之一。随后他带领这支部队在团村战斗中与挫败国民党敌军三个主力师的进攻,展现出了非凡的组织能力和领导才能。

抗日战争时期,他是八路军115师的政治部副主任,参与指挥了平型关大捷,并且在敌后根据地的建立和扩大过程中做出了很大贡献。随后他历任辽东省委书记、解放军东北野战军第一兵团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特种兵司令员等职务,参与指挥了解放东北和南下的重大战役。新中国成立后,萧华曾任总政治部副主任,为新中国的军队建设和国家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萧华不仅是一位军事家,还是一位文化人。他所创作的《长征组歌》,生动再现了长征的光辉历程,成为了中国红色文化的经典之作,对传承革命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位:开国上将傅钟

傅钟将军是所有上将中资历最老的一位党员,甚至比一些开国元帅入党的时间还要久。他早年曾留学法国,期间受马克思主义思想影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红军时期,他编写的《红军须知》《连队指导员手册》等文件,为红军政治工作制度化、正规化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提升了军队政工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抗日战争爆发后,傅钟出席了著名的洛川会议并出任八路军野战政治部主任,为创建华北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做了大量工作。

在解放战争期间,傅钟领导开展了一系列思想政治教育运动,强调提高官兵的政治觉悟,增强部队凝聚力和战斗力。他强调政治工作必须服务于军事斗争,确保军队始终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新中国成立后,傅钟一直担任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他十分重视军队的文化建设和宣传工作,倡导在部队中开展文化教育,丰富官兵的精神生活,通过文艺作品鼓舞士气,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增强了部队的战斗精神和群众基础。他被视为中国共产党早期政治工作的奠基人之一,对人民军队的政治建设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

第三位:开国上将甘泗淇

甘泗淇1904年出生于湖南省宁乡一个教师家庭,自幼接受良好教育。他在校期间积极参与反帝反封建的学生运动和农民运动,是大革命时期活跃的青年革命者之一。1926年入党之后,他远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回国之后甘泗淇先后担任中共湘赣省委宣传部长、红六军团政治部主任等职,参与创建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打破了国民党军对根据地的围剿。

抗日战争爆发后,甘泗淇担任八路军120师政治部主任,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加强部队的政治思想工作,为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随后他又出任第一野战军政治部主任,与张宗逊一同协助彭德怀参与指挥了解放大西北的多场重要战役,为解放大西北立下了汗马功劳。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他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主任提出了“钻进去,冒出来”的重要论述,这对全军政治工作产生了深远的指导作用。

第四位:开国上将李涛

李涛1905年出生于湖南浏阳,早年受进步思想影响,1926年参加革命活动,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失败的背景下,他积极参与组织农民运动并参加了秋收起义。在中央苏区反 “围剿” 作战中,历任多个部队的政治委员,表现出坚定的革命意志。抗日战争爆发后,李涛曾担任八路军高级参谋,对于东北军、西北军、川军的统一战线抗日做了大量的工作,同时他还在敌后根据地建设发挥了关键作用。

解放战争时期,李涛担任过中央军委作战部副部长等职务,是毛主席和军委其他领导指挥全国解放战争的高级参谋和得力助手。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中,他负责汇集战况、起草电文、向各野战军提供情报和作战经验,为战争的最终胜利做出了很大贡献。建国后,李涛作为聂荣臻元帅的助手参与组织编写了步兵操典、内务、队列、纪律等条令。为加强军队现代化建设、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第五位:开国上将赖传珠

赖传珠出生于江西赣县一个农民家庭,少年时便接受了进步思想,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与领导赣南农民起义。在土地革命战争期间,他活跃于赣南、闽西等地,组织农民武装,参与创建革命根据地,展现了出色的组织和领导才能。在长征期间,赖传珠曾任红一师政委,和李聚奎师长共同率部为中央红军长征开辟了前进的道路。抗日战争爆发后,赖传珠率领新四军参与指挥了多次对日作战,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民主根据地。

解放战争期间,赖传珠曾任东北野战军第6纵队政委,他和司令员黄永胜率部急行军在厉家窝铺地区堵住了廖耀湘兵团并建立了首功,随后他又参加了平津战役。在我军正式施行兵团建制以后,他作为邓华15兵团司令的政委参与了海南岛的解放战役,而海南岛解放中他的政治工作也对胜利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很遗憾的是,他在授衔不到10年的时候就因病去世,对于我人民解放军是重大的损失。

第六位:开国中将徐立清

徐立清1910年出生于安徽金寨一个贫农家庭,19岁参加革命并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在鄂豫皖苏区的反“围剿”斗争中迅速成长,历任多个红军部队的政治工作职务,以其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出色的政治工作能力著称。在西路军失败后,他带领千余名伤病员在祁连山坚持游击斗争,后辗转找到援西军。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先在八路军留守兵团政治部工作,后转入前线,参与创建和巩固抗日根据地,指挥部队多次粉碎日伪军的“扫荡”。

解放战争期间,徐立清在西北野战军担任政治部主任,参与指挥了青化砭、羊马河、蟠龙、沙家店等战役,为西北战场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擅长做政治思想工作,能够有效激发官兵的战斗意志,是彭德怀司令员的得力助手。值得一提的是,徐立清在1955年解放军实行军衔制时,负责主持总干部的日常工作,亲自参与了军衔评定工作。在评定过程中,他高风亮节,主动要求降低自己的军衔等级,这一举动在全军传为佳话,展现了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

第七位:开国上将朱良才

朱良才1900年出生于湖南汝城县一个书香门第,他曾在小学担任教师,生活相对安稳。但是他的内心却有着救国救民的朴素思想,随后积极参与了毛主席领导的湖南农民运动。在大革命失败后,他坚持地下斗争,积极参与组织农民武装并参加了湘南起义。随后,他与谭政一同成为红四军军部的第一任秘书并跟随朱老总上了井冈山。在井冈山期间,最为让人称道的当属这两次战斗。1928年8月底,他奉命率一个连队守卫黄洋界,面对国民党两个团的进攻,他凭借地势优势而顺利守住了红四军的主要军事基地。战后毛主席还专门写下诗篇《西江月·井冈山》来歌颂此战的胜利。

在长征中,他虽负伤但是仍坚持在担架上指挥战斗,多次因为旧伤复发而伤口开裂。在残酷的湘江战役开始后,师长陈树湘上报军团将他紧急转移到军团部接受治疗,这使得朱良才成为了湘江战役中的一名幸存者。在红军后方医院中,他面对战士各种失败和动摇的情绪,朱他主动给大家做政治思想工作,疏导大家情绪,后来干脆申请担任了军委总卫生部兼总医院政委,协助贺诚开展后方医院的工作。抗日战争爆发后,朱良才在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深入敌后,发动群众,为抗日民主政权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后,朱良才担任过总政治部副主任,致力于军队的政治工作和干部队伍建设。

第八位:开国上将谢富治

谢富治1909年出生于湖北省黄安县城关镇的一个贫农家庭,18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时期,他加入了农民协会,积极参与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后来,他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并成为了一名党员。他在鄂豫皖苏区和川陕苏区的反“围剿”斗争中表现英勇,逐渐成长为了四方面军中的骨干,曾担任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中共川陕省委组织部部长、红九军政治部主任等职。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与陈赓搭档创建了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率领部队进行了多场反“扫荡”斗争,有效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解放战争期间,他担任陈赓第四兵团政委,两人配合十分默契。而第四兵团在19个兵团里面的战斗力也是名列前茅,被称为陈谢兵团。新中国成立后,谢富治担任过公安部部长、北京市市长等重要职务,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推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方面发挥了作用。虽然在后期他参与了反革命集团,迫害了大量的革命干部,但功是功,过是过,对革命他还是有过贡献的。

结语

在人民军队的历史上,上述这8位政工开国将领们为新中国的诞生立下了赫赫战功。同时在建国后,他们又为巩固新生政权、恢复国民经济、提升国家军事实力做出了重要贡献。那么问题来了,除了小编盘点的这8人之外,您还知道哪些政工出色的开国将帅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点赞关注小编,下期文章更精彩!!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