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日,《今日说法》播出的“夺目的光束”引发了社会关注,如:被害人史某驾驶电动自行车,并没有证据证明她有过错,而相关责任人却逃避了刑事责任;欲知其中的缘由,还得从“全国交通安全日”策划的第三集视频说起。

今日法律重述·夺目的光束
一、“夺目的光束”概说2022年10月13日21时许,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的史某开启前大灯、驾驶着电动自行车回家。行驶至通港路,史某驾驶的电动自行车从停放在路边的货车右侧安全通过;行驶至玉书路路口南侧十多米远,一束夺目远光灯,史某驾驶的电动自行车撞上了停放在路边的另一辆大货车尾部,……
随后,120救护车将伤者送往医院救治,史某于凌晨抢救无效去世。经交警排查:货车司机苏师傅不在现场,并在禁停标志附近违法停车;红色轿车司机朱师傅驾车使用了远光灯,并在明知发生了事故的情形下仍离开现场。
丹徒区人民法院最终作出判决:死者史某承担10%的责任,苏某承担40%责任、朱某承担50%责任。有人可能要问,史某驾驶电动自行车是否需要承担责任,如:电动自行车为非机动车,苏某违法停车、朱某违法使用远光的性质。
二、责任常识性错误之一,追尾与违法停车在道路事故认定中,多数交警将违法停车的引发的事故认定为追尾;长期的认定实践,违法停车相当普遍,且违停人也感觉自己无辜,如:“夺目的光束”中的货车司机苏师傅回到现场后“一脸茫然”。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五十六条第二款规定:“在道路上临时停车的,不得妨碍其他车辆和行人通行”;《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三条对临时停车作了详细规定,如:在设有禁停标志、标线的路段,在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人行道之间设有隔离设施的路段以及人行横道、施工地段,不得停车等。
体系解释上述第六十三条,临时停车,是指驾驶人员停车后没有离开机动车的情形,如:第(五)项规定:路边停车应当紧靠道路右侧,机动车驾驶人不得离车,上下人员或者装卸物品后,立即驶离;根据本项规定,苏师傅离开货车时没有采取开启尾灯等安全措施,事故处理交警已有所认识。
有人可能要问,交警为何还是认定为普通的追尾事故呢?如:苏师傅承担了40%的责任。目前,多数事故认定民警还没有注意到法律助动词的差异,即:将“应当”与“不得”“禁止”作同等理解。
例如:《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在没有限速标志的路段,应当保持安全车速”,此情形下发生的追尾事故,追尾人一般承担全部责任,或者主要责任;由于没有正当理解第五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在道路上临时停车中“不得妨碍”,却将此处的追尾人认定为主要责任。
在本文看来,“不得”“禁止”与“应当”的含义不同。应当,是指驾驶人有一定的裁量,或者判断权;而不得和禁止,是指驾驶人没有裁量权。多数事故认定民警却作了相反的理解,由此造成同一事故情节相同,但责任认定可能相反。

责任常识性错误之一,追尾与违法停车
有人可能要问,驾驶人为何不将车辆停放在泊车位?目前无论是道路规划车位,还是规划外施划的停车泊位均设立为收费车位,且由管理人定价;在本文看来,“靠路吃饭”的思路与公共利益不符,如:收费公路有期限规定,公共道路上的车位、泊车位也应当有设定期限。
三、责任常识性错误之二,灯光与物理性碰撞
由于车灯不能评价为机动车辆的主要部件,机动驾驶人驾驶车灯改装的车辆并不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条的规定,即: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予以收缴;其结果为,社会上形成了专门的改装机动车灯光行业,目前机动车灯光的使用基本处于无序状态。
但在本文看来,体系解释《道路交通安全法》,改装机动车车灯违反了第一百零三条规定,即:“机动车型”。2010年前,不少机动车出厂时对灯光已有智能设置,如:在一定的条件下,远光灯自动开启;但由于改装行业存在,不少驾驶人一般取消了灯光的智能设置。
少数取消智能设置的目的之一,报复性使用远光灯;但在本文看来,《道路交通安全法》既然规定了机动车车型,国家对改装远光灯的处理就有法律根据。有人可能要问,目前执法实践对灯光使用为何不能禁止呢?
除了不能体系解释,依法处理改装灯光外,如:根据第一百零三条第三款,或者第五款的规定追究行政,或者刑事责任。在本文看来,镇江交警事故责任的认定方法或许能为灯光使用的处理提供了解决办法,即:交通肇事的责任认定不限于物理性碰撞:
在“夺目的光束”下,被刺人的本能反应通常是躲避,如:史某可能因避开光束撞上了大货车,而不会与朱某驾驶的轿车发生碰撞;在此情形下,事故认定民警,以及法院将朱某认定承担事故的同等责任。
上述责任认定意味着,无形碰撞同样可能构成交通肇事罪;有人可能要问,为何没有追究朱某的刑事责任?目前法不责众的观念仍有影响,如:违法拆迁可以评价为故意毁坏财物,但因违法拆迁众多,司法实践却听之任之,以民事纠纷,或者行政纠纷处理。

责任常识性错误之二,灯光与物理性碰撞
镇江交警事故责任的认定方法尽管为灯光使用的处理提供了解决办法;但在本文看来,交警并没有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第一款规定依法认定,根据本款第(二项)规定,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之间发生的事故应适用无过错归责原则。
本案没有证据证明史某驾驶电动自行车有过错,但不能据此认为根据上述规定认定事故责任,机动车驾驶人一律构成交通肇事罪,如:《刑法》没有无过错责任原则;“全国交通安全日”第一集中的摩托车为机动车,其归责原则不同,依法认定摩托车驾驶人承担事故的主要责任适当。
从2024年11月30日起,《今日说法》“全国交通安全日”策划三集系列视频,多数人可能发现,醉驾并没有列入其中。从依法治国角度分析,醉驾构成危险驾驶应用不能犯理论分析;根据该理论,疲劳驾驶可能也构成危险驾驶,如:经测试疲劳驾驶的可依法认定为危险驾驶罪。
主要参考法条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五十六条 机动车应当在规定地点停放。禁止在人行道上停放机动车;但是,依照本法第三十三条规定施划的停车泊位除外。
在道路上临时停车的,不得妨碍其他车辆和行人通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