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对于前三十年一些人是没有好话的,总是说没有让人过上好日子。更有一些所谓的亲历者,一再历数当年自己受的委屈,很是凄凄惨惨的,让人有人间地狱之感。
但社会不是某一特定人群组成,对于前三十年的看法自然也不会仅仅是上述那些人认为的那样。简而言之,大多数人认同前三十年是艰难的岁月,但更是我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伟大创业时代,是我们凤凰涅槃走向民族复兴的重要过程。而这个创业时代,我们可以把它称之为打基础。
现在基本上都认可了当年的艰苦是因为底子薄和打基础,但对于这两点依然有人质疑。一是质疑为什么同为一片废墟的日本不需要打基础而中国要打基础,二是质疑为什么打基础要那么长的时间。关于这两点,我们逐一看来。
对于新中国成立时的境况,我们一般用千疮百孔、一穷二白来形容。有些人对于这个说法很不以为然,认为同在东亚的日本也是一片废墟,为什么他们能够很快的发展起来,而我们还得过那种苦日子,说到底还是我们的发展策略有问题。这种说法看似有点道理,其实经不住细究,中国和日本根本不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我们是远远得落后于日本的。
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在甲午战争中打败中国,获取了朝鲜和台湾,并获得了两亿两白银的战争赔款。后来清政府又拿出三千万两白银赎回辽东半岛,日本在中国身上获得了两亿三千万两白银,成为了日本工业革命的主要资金来源,自此日本的各种工业开始勃兴。而且还借此普及了全民教育,并兴办了很多的著名高校,如京都帝国大学,就是来自甲午战争的赔款,这些都为日本完成工业革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而在1904年至1905年的日俄战争,日本虽然惨胜,但借此保障了来自中国东北的铁矿和煤炭的供应,最终确保了钢铁、造船、机械制造等行业的发展条件。通常认为,日本于20世纪10年代中期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了帝国主义国家之一。虽然它相对于老牌的帝国主义国家而言要落后,但已经从农业国转变为了工业国。
因此日本虽然在二战战败,国土几近废墟,但这都是表面现象,并没有改变其工业国的本质。想当初日本的大轰炸之下,很多中国的工厂依然能够运转,同样的,美军的轰炸也并不能完全毁灭日本的工业基础。而且,虽然一直处于战争状态之下,但日本的技术人才是无需参战的。换句话说,日本虽然战败,但无论软硬件上工业基础是保存下来了。
二战后的日本,工业技术人才还在,生产体系还在,大批的工厂还在,教育体系还在,还有大量受过教育的劳动力,这些都是中国难以企及的。我们百分之90以上的文盲率,才几十万产业工人,没有工业体系,技术人才匮乏,本质上还是一个极端落后的农业社会。简而言之,日本不需要打基础,因为他们早就是工业国了,而我们要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发展为工业国,是没有捷径可走的。
关于日本的崛起这里还要简单的说一下,日本之所以能够很快的富裕起来,除了它的基础尚在外,关键的问题还在于国际政治的原因。中国革命的成功,使得美国原打算扶持中国以在远东协助自己压制日本、对抗苏联的企图破灭,无奈之下只得转而扶持日本。朝鲜战争的爆发,使得日本的经济开始逐渐恢复,而美国的资金的注入,更是日本经济腾飞的助力。
这里就涉及到一个问题,也就是一些人引以为恨的事情,他们认为如果我们一开始就跟着美国人走,日子就会好过得很多。有这种想法的人,不说是无知,最起码是缺乏基本的常识。当年美国人对于我们是开出了条件的,如果按照那些条件,我们决无实现真正的工业化的可能,只能是沦为美国的原料供给地和产品倾销地。而那些人心心念念的富裕生活也基本上不可能,想想我们的人口基数就明白了,美国人可能把宝贵的资源分给我们吗?
关于日本不需要像我们一样打基础的原因正如上所言,他们本就早已完成了工业革命是一个工业国,战争摧毁了日本的经济,但整个国家的工业基础还在,二战后缺乏的只是资金投入罢了。一旦美国决定扶持日本,他的经济很快就能够恢复和发展。这和我们几乎是一片空白的工业基础不一样,是根本没有可比性的。
再来说一说所谓打基础时间太长的问题。这里比较突出的是一些人诟病开放的时间太晚,为什么不早些对外开放。这个改革开放的问题以前就探讨过,严格而言说1979年才对外开放是不对的,早在1973年,我国就开始了一个“旨在改善民生”的对外引进方案,从西方发达国家引进价值43亿美元的成套设备,称之为“四三方案”。这个方案是新中国在实现工业化后,在军工、重工发展完成后,开始转向发展轻工业来改善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优先发展军工、重工以保证国家的独立自主,然后再发展轻工业和现代农业以提高国民的生活水平,这个战略是在建国初就确定了的。也就是说新中国的发展战略是首先要保证生存,然后才是生活水平的问题。这是由当时的国际形势决定的,是个人意志不能左右的。为什么到1973年才开始和西方合作?或者说为什么不能提前开放?
这里我们要明白中国对外开放所要解决的两个问题:一是被封锁的问题;二是是否建立起自己的工业体系的问题。如果不解决被封锁的问题,你如何开放,对谁开放?如果没有建立起自己的工业体系,如何面对开放后外来的市场冲击?新中国自成立起就一直在解决这两个问题,一是艰苦创业、完成了国家的工业化,二是通过一系列的政治、军事、外交活动使得美国被迫承认新中国的实力。我们从来就没有自我封闭,只是西方对我们采取了封锁的政策。在1971年尼克松访华之后,中国和西方社会开始了大规模交流,再加上之前已完成了工业化,对外开放也就水到渠成了。
那个“四三方案”是我国在建国初大规模引进苏联援助的“156项工程”后,又一次大规模的对外技术引进项目,它为改革开放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奠定了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这次的大规模技术引进,不同于后来的引进外资建厂用劳动力换取积累,它是全面的引进西方发达国家的技术和设备,实现自身的产业升级。其中的化肥生产线引进,更是成为了我国粮食增产的重要保证。
因此,不是我们1979年才开始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而是在中美和解之后就已经开始了。通过五六十年代的艰苦创业实现工业化,经过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实现了美国的主动靠近,我们最终才得以完成对外开放的基本条件。说打基础不需要那么长的时间的人,是缺乏根本的常识。
新中国的前三十年,无疑是波澜壮阔的三十年,是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上的一壮丽篇章。这个时期内,苦是非常的苦,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苦。但正是有着这样的一群人,一代人吃了几代人的苦,最终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工业化的进程,为我们伟大的民族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从一个一穷二白的落后的农业社会,成为现在世界最大的工业国,这其中的艰辛谁又能真正的理解。人不能忘本,不能忘记那个艰苦的岁月,更不能忘记为民族复兴而无私奉献的人们。没有他们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没有他们的一代人吃几代人苦,为我们打下坚实的基础,哪里会有今天的生活。从来就没有空中楼阁,忘记也就是背叛,质疑前三十年是何等的无知。
新中国前30年的发展速度是全球从未有过的快!无论是工业、农业、科技、军事、运输。
建国的时候,日本和德国刚战败,他们国内也一片废墟,不但欠着大笔赔款,还要面对惩罚和限制。到七十年代,日本和德国都已经成发达国家了。
不是无知,而是真的坏!
写的有理有据,但估计恨国型键盘侠还是听不进去的
是打了五千年基础
没有改革开放小便还在啃窝头
公道自在人心
幸亏改革开放
深圳的基础是啥?[静静吃瓜]
这种人不是无知,是出于罪恶的目的故意歪曲历史。
不是无知是没有良心
能认真面对错误和走过的弯路才是发展的基础!错就是错,即便不说还是错!
打工业基础也就花了20多年,你们还嫌时间长!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句话相传至今是有道理的[点赞],一个人吃到第五张饼的时候饱了总不能说前四张不吃只吃第五张就可以了吧?[吐舌头眯眼睛笑]
肯定成绩,正视不足……[点赞]
应该是二十年
事实胜于雄辩:建国三十年,比解放前人口翻了三倍![点赞]
前三十年打基础,后三十年广交朋友搞发展
吃奶骂娘的畜生,就是这种思路。
你才是真正的无知!
没有那个年代的奋斗,都没有搞制造业的条件。没电、没自来水、没交通,谁会投资?
只说一项,没有核武震慑,真以为,各个来中国是做慈善的,
西南边境地区直接脱贫了
好文章
[得瑟]农村人可知道
无聊的话题!
每个五年计划都有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