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岁的李国强是个物流公司中层主管,家住江苏苏州,平日里忙着调度货运、管理司机,生活节奏快得像上了发条。
2021年3月,他拖着疲惫的身子走进社区医院做年度体检。

那段时间,他总觉得肩膀酸胀,晚上睡觉老出汗,饭量也不如从前,家里人劝他查查身体,别硬撑着。他没太当回事,心想不过是累的,休息几天就好了。
体检报告出来后,医生却皱着眉,指着化验单说:“你这血脂有点高,总胆固醇6.8mmol/L,甘油三酯2.3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4.2mmol/L,超出正常范围了。”

李国强愣了一下,家里没啥心血管病史,自己平时也没大鱼大肉的习惯,怎么就血脂高了?
医生开了阿托伐他汀,10毫克每天,说这是他汀类药物,能有效降血脂,预防动脉硬化。李国强点点头,拿了药就走。

他不是个爱瞎琢磨的人,医生让吃,他就老老实实吃。
服药头一个月,他觉得身体轻快了些,肩膀不那么僵硬了,晚上睡得也踏实。他挺高兴,心想这药还真管用。
到了5月,他复查了一次,血脂果然下来了,总胆固醇降到5.1mmol/L,LDL-C也掉到3.0mmol/L。医生说效果不错,让他继续吃,别停药。

可到了6月,李国强开始觉得不对劲。起初是胃口差,吃点油腻的东西就恶心,后来连着几天早上醒来,手脚有点浮肿,脸色也发黄。他以为是工作太累,没往深处想。
7月的一天,他中午吃了点红烧肉,下午就吐得昏天黑地,家里人吓坏了,赶紧把他送到市里的大医院,急诊医直接开了住院单。
住院后,李国强做了全面检查。血常规显示白细胞4.2×109/L,红细胞4.5×10¹²/L,血小板偏低到90×10⁹/L;

肝功能检查结果更吓人,谷丙转氨酶(ALT)飙到180U/L,谷草转氨酶(AST)145U/L,总胆红素38μmol/L,远超正常值;CT还发现肝脏表面有点凹凸不平。
医生拿着片子看了半天,眉头越皱越紧,最后叫来肝病科的专家会诊。
专家组翻看了他的病历,问他平时喝酒吗、吃什么药、有没有肝病史。

李国强说自己不喝酒,烟也抽得少,家里没人得过肝病,就是这半年一直在吃阿托伐他汀。
医生记下这个信息,又问他有没有发热、皮疹或者关节痛,他摇摇头,只说最近老觉得累,肚子偶尔胀。专家们低声商量了一会儿,初步怀疑是药物性肝损伤(DILI),可能跟阿托伐他汀有关,但还得做肝穿刺活检确认。

9月初,李国强咬着牙做了活检。麻药过后,他躺在病床上,盯着天花板,心里七上八下。
几天后,主治医生拿着报告过来,语气沉重:“活检结果显示肝细胞坏死,纤维化明显,符合肝硬化的病理特征。

结合你的用药史和检查数据,可能是阿托伐他汀诱发的药物性肝损伤,进展到这一步,不太常见。”
李国强听完,脑子一片空白。
他不明白,自己老老实实吃药降血脂,怎么半年就弄出肝硬化来了?

医生叹了口气,说这种情况虽然少见,但确实有文献报道过,具体原因还得细查,可能是药物代谢异常,也可能是其他潜在因素叠加。
那么李国强为什么吃阿托伐他汀会导致肝损伤呢?
李国强吃的阿托伐他汀属于他汀类药物,这种药是医生常用来帮人降血脂的。

它通过抑制肝脏里一种叫HMG-CoA还原酶的物质,减少胆固醇生成,让血液里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就是常说的“坏胆固醇”)变少。
全球每年有上亿人用这类药,安全性不算低。可凡事都有例外,有些人吃了后,肝脏会出问题。
药物性肝损伤,简称DILI,是指药物或它的代谢产物伤了肝细胞。李国强半年后查出肝硬化,医生就怀疑跟阿托伐他汀有关。

这种情况不常见,文献里提到,他汀类药物导致肝损伤的概率大概在1%-3%。具体到阿托伐他汀,研究说每10万人里可能有不到5个人会碰到严重肝问题。
受伤的肝细胞会坏死,修不下了就变成纤维组织,时间一长,肝脏变得硬邦邦的,像李国强这样。
医生查他的谷丙转氨酶180U/L、谷草转氨酶145U/L,总胆红素38μmol/L,这些数字说明肝细胞坏得不少,胆汁排不出去,堆在血里了。

为啥会这样?肝脏是身体的“化工厂”,负责把药物分解、排出去。
可每个人的肝脏代谢能力不一样,有人分解得慢,药在体内待久了,就可能伤肝。医生说,李国强的情况可能是代谢出了岔子,但具体得查基因或者其他检查才能确定。

李国强从吃药到肝硬化才半年,听着挺快,可肝硬化这病不是一天蹦出来的。
肝脏有个特点,能扛事儿,伤了也能自己修。像他这样,活检发现肝细胞坏死和纤维化,说明损伤早就开始了,只是没啥大动静。

正常肝脏软乎乎的,重量1.2-1.5公斤,可一旦纤维化多了,就硬得像块板子,功能也垮了。
数据显示,正常人谷丙转氨酶在40U/L以下,他却到了180U/L,说明肝细胞破了不少。如果这时候停药,肝脏还能缓过来,可要是没管,炎症反复,肝细胞死得多了,纤维组织就填进来。
到了李国强这步,腹部超声看到肝脏回声增粗,CT发现表面不平,活检还确认纤维化,肝硬化已经跑不了了。

有研究说,他汀类药物导致肝硬化的案例里,平均用药时间在6个月到2年之间。李国强半年就到这地步,可能跟别的事儿凑一块儿了。
比如,他工作忙,休息少,肝脏本来就累,再加上药物刺激,扛不住了。
医生提到,他的血小板90×10⁹/L,比正常150-350×10⁹/L低不少,这也暗示脾脏大了,可能是肝硬化压住了门静脉,血流不顺引起的。

阿托伐他汀好端端地降血脂,怎么会把人弄到肝硬化?其实,药物这东西,因人而异。
医生开10毫克每天,剂量也不大,算常规用法。可问题出在,李国强吃药后没定期查肝功能。

医学建议,用他汀类药头三个月得查查肝指标,看看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有没有蹦起来,之后每半年查一次。
李国强5月复查只看了血脂,没查肝,6月不舒服也没去医院,拖到7月吐了才查,晚了。
像他那样,胃口差、手脚肿、脸色黄,都是肝功能坏了的表现,可他以为是累的,没当回事。
医生说,如果早点发现指标高,停药或者换药,肝硬化可能就不会来了。

再说防范,医生常叮嘱,少吃肥肉、油炸的,多走走路,体重控制好,血脂自然下来些。李国强忙工作,生活习惯没怎么改,药的负担全压肝上了。
现在他躺在病床上,医生还在查原因,可这半年吃的药,到底是救命还是惹祸,谁也说不准。
参考资料:
1.陈崇泽.52例阿托伐他汀不良反应相关因素分析[J].药物评价研究,2017,40(03).
2.常庭.氨氯地平片是长效药还是短效药[N].山西科技报,2024-08-12(A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