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山丨晋国越打胜仗越危险——新视角读《史记》之二十三

真言贞语 2024-08-19 23:41:06

晋国越打胜仗越危险

——新视角读《史记》之二十三

文/宋玉山

春秋时期,晋是强国,称霸百余年。楚国也是大国,不甘心居人之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原争霸,是在这两个国家之间展开的。晋国与楚国为争霸主,曾经有过两次大战。一次是“城濮之战”,楚国失败,晋国称霸;另一次是“邲之战”,晋国失败,楚国称霸。

公元前597年,在晋厉公时期,双方又进行了第三次“鄢陵之战”。奇怪的是,晋国执政的范文子,事先极力劝阻,劝阻不成,又向上天祷告:“晋军千万不要打胜了。”因为他知道,越打胜仗,晋国就越危险。

晋国的危险,不是来自外部,而是出自内部。早在晋献公时期,晋国就定了一条规矩,除了太子以外,其他公子都必须到国外居住,不准在国内待着,以防止他们抢班夺权。

当时,各诸侯国有一个通病,就是公子们都死死盯着国君宝座,平日里培植势力,积蓄力量,国君一死,便饿狼扑食般地抢夺君位。最典型的是齐国,齐桓公死后,五个儿子相互攻打,结果葬送了桓公霸业,造成齐国衰落。

晋献公看到这种情况,就想出这样一条对策。可他没有料到,公子们的力量没有了,大臣们的实力却膨胀了,毕竟政务要有人管,官要有人当呀。特别是晋国为了称霸,不停地对外作战,打了胜仗,自然要奖赏有功人员,或升官,或封地,或赏钱财,大臣们的势力也就越来越强了。

到晋厉公的时候,晋国权力多数掌握在郤氏、栾氏、范氏、中行氏等大家族手里,他们不仅管理政务,也掌握军权。晋厉公想把权力集中到自己手里,大家族想让自家势力变得更强,国君和大臣想的不是一回事。如果打了胜仗,晋厉公就会更加自信,大家族的野心也会更加膨胀,双方的矛盾一定会爆发,晋国灾祸也就不远了。所以,范文子极力劝阻不要打仗,无奈晋厉公和大臣们都不听。范文子一筹莫展,只好祷告“不要让晋军取胜”。

《史记》记载,“鄢陵之战”,是晋楚两国势均力敌的一场大战。双方都铆足了劲,要一决雌雄。开战前,晋国中军主将栾书建议,等齐、鲁、卫等国联军到达以后再打。上军主将郤至则建议,趁士气旺盛,马上就打。晋厉公采纳了郤至的建议,栾书很不高兴。

晋楚两军摆好阵势,然后相互攻击。战场上杀声震天,尘土飞扬,从清晨一直打到天黑,好一场混战。晋国将军魏锜,一箭射伤楚共王眼睛;楚国神箭手养由基,又一箭射死了魏锜。天黑下来,双方息兵,准备明日再战。当晚,楚共王伤痛难忍,率军悄悄溜走了。这样,算是晋军取得了胜利。

晋国获胜以后,三军欢呼雀跃。晋厉公论功行赏,摆宴庆贺,一派欢乐气氛。只有范文子悄悄回到家中,愁眉不展,唉声叹气。他沉思良久,请来巫师,嘱咐他说,每天诅咒他早死。巫师惊愕,范文子说:“只有我死了,子女家族才能免祸。”范文子年纪大了,再加上心情郁闷,不久就如愿死掉了。果然,在后来的内乱中,他的子女和家族没有被祸及,范文子真有先见之明啊!

晋厉公取得胜利以后,踌躇满志,便开始了铲除大家族势力的行动。他第一个目标,就是郤氏家族。栾书对郤至有怨,厉公想利用矛盾,逐个消灭。晋厉公重用宠姬的哥哥胥童,让他带领八百士兵,去袭击郤氏。郤氏猝不及防,郤锜、郤至、郤犨等重要人物悉数被杀,郤氏家族被灭。

晋厉公旗开得胜,十分高兴,但没有想到,胥童趁势把栾书、中行偃也抓了起来。晋厉公担心搞得动静太大引起大家族反抗,就把栾书、中行偃放了。栾书、中行偃磕头谢恩,口表效忠,心里却另有打算。晋国大家族经营多年,势力盘根错节。晋厉公先是打草惊蛇,后又放虎归山,必然是引火烧身。

栾氏和中行氏联合起来,逮捕了晋厉公,杀死胥童。晋厉公被囚禁六天后死去,只有一辆车陪葬,被草草掩埋。栾氏他们从周京迎来公子周继位,公子周登位前,先杀鸡与大家族结盟,发了誓言,大家族才拥立他当上国君,这就是晋悼公。

晋悼公倒是颇有作为,继续称霸,九会诸侯,同时,与戎狄和解,对百姓布施恩惠。但是,他再也没有触及大家族的利益,也不敢追究晋厉公被杀之事。

国君权威愈衰,大家族势力愈强。大家族之间,为了争夺权力和利益,相互攻战兼并。后来,栾氏、中行氏等家族被灭了,大权逐渐落到魏氏、韩氏、赵氏手中,最后导致“三家分晋”,晋国灭亡。

【作者简介】宋玉山,山东沂南人,1956年生,曲阜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中共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历任茌平县委宣传部新闻干事,农工部副部长,王老乡乡长,县委办公室副主任,聊城市委组织部科长,聊城市委办公室科长,茌平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县委副书记,聊城市统计局长,聊城市教育局长,甘肃省委政研室副主任,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室主任,山东省委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省委新闻发言人,山东省人大常委等职。获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高校特聘教授。2019年退休后,撰写《新视角读二十六史丛书》,共13册、300万字,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发行。喜马拉雅平台将该书以“精读中国历史”为题播出,目前听众达2.1亿人次。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