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格陵兰岛最大稀土矿产开发商坦布里兹矿业首席执行官格雷格·巴恩斯透露,美国和丹麦官员去年游说该公司,不要将其项目出售给与中国有关联的公司。最终,世界最大稀土矿床之一——格陵兰岛南部的坦布里兹稀土矿所有权卖给了美国克里蒂科金属公司。这一消息瞬间引发全球关注,背后凸显的是日益激烈的全球稀土资源争夺战,而美国针对中国的意图昭然若揭。
稀土开采(资料图)
稀土,并非土,而是镧、铈、镨等17种金属化学元素的合称,因其在现代工业中不可或缺的作用,被誉为“工业的维生素”。在高科技领域,小到手机的振动马达、电脑硬盘,大到新能源汽车的电池、风力发电的涡轮机,都离不开稀土的参与。特别是在军事工业方面,稀土更是扮演着关键角色。像美国的F-35战机,每一架就需用到417公斤稀土材料,用于制造导弹制导系统中的钕磁体、发动机叶片的钪合金、雷达屏上的铈涂层等关键部件;而一艘核潜艇所用到的稀土则超过4吨,从导航系统到武器装备,稀土无处不在,对提升武器装备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格陵兰岛,这个丹麦的自治领地,冰层之下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中稀土资源尤为引人注目。据自然资源部全球地质矿产信息系统资料,坦布里兹项目总稀土氧化物含量达2820万吨,矿石量为47亿吨,重稀土氧化物占总稀土氧化物比例为27%,是世界最大稀土矿床之一。《金融时报》曾指出,格陵兰岛拥有3850万吨稀土氧化物,而世界其他地区总储量为1.2亿吨,其稀土储量可见一斑。一旦该矿全面投产,将能够供应欧洲和北美部分稀土元素需求,极大地改变全球稀土供应格局。
稀土(资料图)
在这起交易中,美国方面的动作十分值得玩味。美国官员多次前往格陵兰岛南部,向资金紧张的坦布里兹矿业施压,明确传达不要将巨额矿藏卖给与中国有关联买家的信息。最终,克里蒂科金属公司以远低于中企出价的价格,即500万美元现金和2.11亿美元公司股票,拿下了坦布里兹稀土矿所有权。美企首席执行官托尼·赛奇直言,当时有巨大压力要求不把公司卖给中国。这无疑显示出美国在全球稀土资源布局中,针对中国的遏制意图。美国试图通过掌控关键稀土资源,减少对中国稀土的依赖,进而削弱中国在全球稀土供应链中的主导地位。
近年来,特朗普屡次表达对格陵兰岛的“兴趣”,甚至不排除使用“军事或经济胁迫”手段夺取该岛控制权。其对格陵兰岛的执念,背后除了地缘政治因素,很大程度上是觊觎岛上丰富的资源,尤其是稀土。在对外政策上,特朗普向来奉行“交易外交”,此前就曾对中国提出诸多离谱条件。比如要求中国在其任期内每年从美国进口超过5000亿美元商品,四年合计高达2万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5万亿元,还指定只能购买美国的农产品和石化能源产品。这种强买强卖的要求,严重违背国际贸易公平原则,且不说美国自身产能根本无法满足,其背后意图是通过贸易施压,迫使中国在产业政策、市场开放等核心问题上让步。如今在稀土资源争夺上,同样延续了这种强硬且不合理的策略。
稀土矿(资料图)
中国是当之无愧的稀土大国,储量高达4400万吨,约占全球储量的36.67%,开采量更是占据全球68%。并且,中国拥有全球最为完整的稀土产业链,从开采、冶炼到加工,技术先进且成熟,全球92%的冶炼产能、87%的精炼专利都集中在中国。在面对外部挑战时,中国近年来不断加强稀土出口管制,规范行业秩序,推动产业升级。但随着美国等西方国家在全球范围内积极布局稀土资源,试图构建绕过中国的供应链,中国稀土产业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一方面,需要进一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巩固在高端稀土产品领域的优势;另一方面,要合理规划资源开发,保障国内产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格陵兰岛最大稀土矿被美企收入囊中这一事件,只是全球稀土资源博弈的一个缩影。美国在其中展现出的针对中国的策略,以及特朗普政府一贯的强硬“交易外交”,都给全球稀土市场和国际关系带来了新的不稳定因素。而中国在这场资源竞争中,凭借自身的资源和产业优势,有能力应对挑战,但也需未雨绸缪,积极谋划,确保在全球稀土领域的主导地位,保障国家资源安全和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