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宋仁宗时期,朝中有个大将叫狄青。狄青这人打仗是个天才,颇有智谋。然而,在人情世故上却是个低能,死在谣言之中。
1040年,51岁的范仲淹被朝廷派到陕西抗击西夏的前线,当时边防懈怠,百废俱兴。范仲淹急需一位顶梁柱将领来帮助他。
这时,他身边的一个经略判官尹洙向他推荐了下级军官狄青。
“他有什么不寻常的地方吗?”范仲淹问。尹洙回答说:“他打仗特勇敢,每次都身先士卒,受伤了也不下火线,他长打仗的时候会带一个铜面具,披头散发,看上去非常凶狠的样子,敌军都畏之如虎。”
“这样的军官,我一大把。”范仲淹摇摇头说。
尹洙又说:“他打仗还很有头脑,在前线修建了许多碉堡,采取步步为营的策略,为抵抗西夏军队立下很大的功!”
范仲淹眼睛盯着尹洙,点了一下头说:“你把他找来,我要会一会这个牛人!”
两天后,32岁的狄青风尘仆仆来见范仲淹。
机会每个人都有,能抓住机会的人才是赢家狄青小时候家里很穷,还有个弟弟,两兄弟经常受人欺负。不甘受屈的狄青不服输,就开始刻苦练武术。
16岁那年,他哥哥跟人打架,狄青冲上去把对方给伤了。于是,狄青代替哥哥接受惩罚,来到京城,当了一个兵。
按照宋朝的法律,犯罪的人脸上要被刺上墨1字,这样,狄青脸上就有了一个永远无法磨灭的印记。
当范仲淹看到这个健壮,面色黝黑的狄青,问了他几个打仗的问题,狄青对答如流。范仲淹非常欣赏这位有勇有谋的下级军官。
“他太优秀了,天生就是一个打仗的痞子,唯一遗憾的是文化程度太低了!”
范仲淹感叹道。于是,就送给狄青一部《春秋左四传》,勉强地说:“将不知古今,匹夫勇尔!”意思是将领不知道一点历史,不过是匹夫之勇,提醒他要刻苦学习文化知识,做一个全能的人才。
后来,在宋夏战争中,狄青每次上阵都披头散发,戴上铜面具冲锋陷阵,有勇有谋,打得敌人闻风丧胆。
一次次的战争磨炼,使他从一个无名小卒成长为战功累累的名将。
想事、干事、干成事,先谋而后动公元1042年,西夏军队大举进攻定川,来势汹汹,宋军大败,总管葛怀敏战死。西夏军队直抵渭州城下。
宋仁宗急忙派出狄青迎敌,狄青打仗的特色就是一个“快”。
他率军来到前线,趁敌人阵脚未稳,迅速发起冲击,在暴风骤雨般的攻击之下,西夏军队被打得七零八落,全军溃败。
这一仗极大地伤到了西夏军的元气,加上西夏国内发生百年不遇的旱灾,财力枯竭以及连年战争导致百姓死伤极多。主帅李元昊已经不能发动有生力量攻打宋朝,只好息兵。
公元1052年,过了几年和平日子的宋朝又出事了,这一次不是外敌入侵,而是内部出纰漏。广西少数民族首领侬志高起兵反宋。
宋神宗先后派了几次部队前去平乱,都以失败而告终。
这时,狄青主动上书,要求带领军队去讨伐敌人。宋仁宗很高兴,授御狄青为宣徽南院,荆湖南北路宣武使,广南所有将士都归狄青节制,权力是很大的。也看得出宋仁宗对狄青此行充满了憧憬。
狄青来到前线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他发现了宋军打不过叛军的秘密。
原来,宋军管理松懈,将领随意出击,因而胜率极低,同时导致士兵们对叛军产生恐惧心理。
种种原因,互为因果,形成了恶性循环。针对这种情况,狄青一面加强队伍的作风建设一面想计策。
他天天带着队伍搞运动会比赛,或者到附近的村子里搞军民联欢会,士兵们认为:“这个仗一半会儿打不起来。”
利用人的迷信心理,搞一点计谋,会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过了一段日子,这天,狄青带着队伍经过一座庙宇,然后,进去叩拜、祈祷。
狄青从怀里摸出100个铜钱,摆出一副赌神的姿势对将士们说:“如果我投出去的铜钱都是正面,那么,我们一定会大胜而回的。”
第二句话没说,但大家都知道是什么。将士们都屏住呼吸,看着狄青扔出去的铜钱在空中划出一条美妙的弧线。
结果神奇的是,狄青抛出的都是100个正面铜钱。
在大家的欢呼声里,狄青微笑着宣布把这些铜钱钉死在地上,以保住胜利果实。其实,这些铜钱都是正面没有反面,但却蒙住了所有人的眼睛。
可是就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狄青突然发布命令,要队伍夜行军,往昆仑关方向而去。
经过一晚上跋涉,黎明时分,宋军如天兵天降一般出现在敌军的军营面前。
就这样,侬志高在狄青的重拳打击下逃往大理,叛乱顺利平复。
狄青在4年里一共参加了大小25次战役,身中拔剑,但丝毫没有畏惧,一次攻打安远的战斗中,曾经身负重伤,但仍旧冲锋陷阵。
正是通过与西夏作战与平叛的卓越战功,狄青一战成名。这一年狄青45岁。
宋仁宗觉得他是个人才,便破格提拔他为枢密副使,手握军事大权。
狄青在朝廷上班,宋仁宗对他说:“你这脸上的墨字不好看,可以想办法去掉吗?”
狄青知道宋仁宗的好意,可是很犟的他还是拒绝了。他说:“我把这刺字留在脸上,其实是想告诉其他士兵,你们尽管出身低微,但只要努力一样可以做到将军。”
狄青完成了从“奴隶到将军,从穷二代到官一代”,狄青半生完成了人生最华丽的转身,人们说他是“袓坟冒青烟。”
出头的椽子先烂,官场上高调的人被人嫉恨狄青的快速升迁,却让朝廷上的一大帮同事开始羡慕嫉妒恨。
于是,几个心眼坏的大臣想方设法喑中找他的毛病。
这年,狄青刚升为枢密副使时,恰巧宋仁宗得了一场大病,虽然后来慢慢身体康复了。但这几个大臣却上书说:“皇上之所以生病,就是因为有人图谋不轨,这是老天爷发出的警告,如果皇上不赶紧把恶人除掉,大难将至了。”
大名人欧阳修也讨厌狄青,他也琢磨要向宋仁宗上书。
可是狄青一向正直,没有什么贪污行为,找不出他的毛病,怎么写呢?
欧阳修想来想去,干脆把发大水的责任推到他身上得了,于是他挥笔一蹴而就,写了洋洋洒洒几千字的诉状:
“水者阴也,兵亦阴也,武将亦阴也”,意思是,今年地方发大水,就是老天爷不满狄青出任枢密副使。”
欧阳修这理由编得恶心,让人不敢相信这举报信居然出自欧阳修之口。
这时,墙倒众人推,就连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文彥博也请求罢免狄青。
理由是:“此人傲慢,手握兵权,说不定啥时就会造反!”
朝廷所有人的目光都盯着狄青,文彦博还暗中派出一些密探,天天都埋伏在狄家门口蹲着,一有风吹草动就向宰相报告,然后,从中大做文章。
一个人编故事没人信,以讹传讹,谣言成真有一天,狄青家人在晚上焚烧纸钱祭奠祖先,有个路人看见火光后,就连夜报告给了开封府。
值班的府吏一听,急忙报名给文宰相。文宰相一听,立即派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赶到了狄家。
等他们闯到狄家时,狄家人早已经祭奠完毕,官差询问,狄家人说:“我们啥也没干!”官差没有看到什么,只好回去了。
但是,第二天城中就把这件事传得沸沸扬扬,说狄青家晚上有怪光冲天,这是不祥之兆啊。
这年秋天,京城突发大水,城中百姓和狄青家的房子也被淹了,狄家几十口人总不能住在水里吧?
没办法,狄青只得带着家人暂时住到了地势比较高的相国寺。
到了寺里,狄青忍不住跪在大殿上拜佛,求佛祖保佑大水早日退去,一大家子人也好早日搬回家安居乐业。
这个再正常不过的举动,却被也在寺院避水的一个邻居看到了。于是,他不顾洪水来袭,匆忙赶到衙门密告造谣说:“狄青在佛像前祷告,要谋反夺取皇位。”
府尹上次到狄家没看到什么,这次又听有人来密报说狄青要造反,立即向皇帝奏报。宋仁宗开始也半信半疑,但是谣言听得多了。他想:“这帮大臣天天这么八卦狄青,何时是个头?
于是,宋仁宗索性罢免了狄青枢密副使一职,让他离开京城这是非之地,到陈州养老去吧!
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被怀疑的将军死在口舌上狄青虽然远离京城,也交了兵权,但依然不得安宁。每过半个月,朝廷就会派人上门以慰问的名义来看看他到底在干什么。
面对朝廷的怀疑,众人的猜忌,狄青真是又气又狠,心理压力很大。这位在战场上可以挥刀英勇突围的将军,面对口舌战围困却无能为力。
他被折腾得终日内心惶惶,一看到朝廷派来的使者上门,心里就格外紧张,冷汗直冒,使者即使走了几天,狄青也无法平静下来。
最终,因为着急上火,他嘴上长了个毒疮,不久就暴病死了,年仅 50 岁。
一代名将,没有死在战场上,却活生生地被怀疑给一刀刀凌迟处死。这世上最可怕的不是手拿刀箭的敌人,而是众多胡说八道的嘴流言蜚语。
武将集团自“杯酒释军权”事件后忌惮文官和皇帝开始摆烂吃兵血,文官集团和皇帝忌惮唐后期军队不可控大力打压有威信武人。狄青冒了出来,两边都不讨好最终成为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