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955年人民解放军开始实施军衔制,全军共有20位将领获得了大将和元帅的军衔。这两个头衔象征着军队内最高的荣誉,同时获得这些军衔的将领都是战功赫赫且为革命做出过突出贡献的开国元勋。同样遗憾的是,在这次授衔中很多开国元勋因为离开军队转业地方而错失了这一次军衔评定。今天小编要讲的这10位未参与授衔的开国功勋,个个都是革命资历深厚且深得人民和毛主席的认可。
第一位: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
周总理是人民军队缔造者之一,作为南昌起义的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参与制定了详细的起义计划,并从人员安排、部队调动到物资准备等都进行了细致的谋划和部署。南昌起义后,他在党内长期担任军队方面的领导职务,为中国革命的发展做出了很多贡献。同时,周总理还是善于开展地下工作的领导者,在隐蔽战线上布下了很多关键人员,这些人在革命战争过程中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此外,他努力与各界人士建立联系,通过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来扩大革命的影响力和战斗力。虽然周总理未参与1955年的授衔,但是他的政治、军事及外交能力在党内都是数一数二的存在,而且在党内的影响力也仅次于毛主席老人家。而且最初定的十三位元帅中,周总理就是其中一员。
第二位:二野邓政委
邓政委是在法国勤工俭学期间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并于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他与张云逸共同领导了百色起义,创建了红七军,任政治委员。此后,他历任红一军团政治部主任、红军总政治部秘书长等职,参与了多次反“围剿”斗争。自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胜利前,他和刘伯承一起搭档了十三年并造就了军队内“刘邓中间连个逗号都加不进去的美传”。
解放战争期间,他先后担任中原局书记、淮海战役总前委书记等职,参与指挥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重大战役,为新中国的诞生立下了汗马功劳。新中国成立后,他和刘伯承率部挺进大西南,对于大西南的剿匪和地方政权以及经济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随后他又被调任中央国务院担任副总理协助周总理开展工作。1955年他虽未参与授衔,但从资历还有战功来看是达到了元帅标准,而且他也在最初定的十三位元帅名单中。
第三位:刘少奇
刘少奇参加过五四运动,1920年赴苏俄学习,回国后于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他在安源、汉阳等地领导工人罢工斗争,极大地推动了工人阶级的觉醒和团结。大革命失败后,他参与创建和发展了多个革命根据地,巩固了苏区的基础,扩大了红色政权的影响范围。抗日战争爆发后,刘少奇担任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中原局书记等职,迅速恢复和发展了党在华北地区的组织,成功实现党在白区工作的历史性转变。皖南事变后,他临危受命出任新四军政委并同陈毅一起重建新四军军部,同时还统一了山东党政军领导机构,使山东抗日根据地迎来大发展。
解放战争期间,刘少奇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等职,参与指挥了多次重大战役,为新中国的诞生立下了汗马功劳。建国后,刘少奇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等职,主持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悉心指导土地改革运动,为新中国的土地改革作出了重要贡献。1955年紧随毛主席放弃军衔评定,而且他也在最初定的十三位元帅名单中。
第四位:彭真
彭真于1902年出生于山西省曲沃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3年,彭真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并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山西省共产党组织的早期成员之一。大革命时期,彭真积极投身于革命事业,在多地组织和领导了工人运动和学生运动。在抗日战争期间,他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主持制定了《中共中央北方分局关于晋察冀边区目前施政纲领》,为发展、巩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做出了重要贡献。
解放战争初期,他曾任东北局书记主持整个东北工作,当局势发生变化之后林彪被紧急调动至东北,随后改组成立为东北民主联军。林彪被任命为总司令,彭真任第一政委,罗荣桓任第二政委。新中国成立后,彭真担任了多项重要领导职务,比较有名的就是他曾经三次出任北京市市长,对北京的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1979年9月,54岁的他首次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至此行政级别达到了正国级。1983年,81岁的他又接替叶剑英成为了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这可是妥妥的正国级干部,而在这个岗位任期内,他又积极推动了国家的立法工作,是社会主义法制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如果他参与军衔评定,至少是大将军衔。
第五位:陈云
陈云于1905年出生于江苏省青浦县(今属上海市)。20岁的时候就参加了著名的五卅运动,随后担任商务印书馆发行所罢工委员会委员长,由此开始了他的革命生涯。在红军长征期间,他曾在负责全军后卫任务的红五军团任中央代表,并且在遵义会议上,坚决拥护毛主席的正确主张。抗日战争期间,他曾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对于党的组织建设和干部培养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之所以说陈云属于四野出身,这主要是因为解放战争初期,他被调往东北并任东北民主联军副政委,主要协助林彪开展东北的解放斗争和经济建设工作,在这期间他对整个东北的解放和经济恢复做了很大的努力和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他又被任命为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负责全国财政经济调控以及金融物价稳定工作,同时他还参与了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在1956年的中共八届一中全会上,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至此行政级别达到了正国级。值得一提的是,在特殊时期虽然被不公对待,但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又再次当选中央政治局常委,由此可见陈云个人能力很强以及国家领导班子对他的信任程度之高。如果他参与军衔评定,至少是大将军衔。
第六位:李富春
李富春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县的一个教师家庭,少年时就远赴法国勤工俭学,期间参与了留学生中的革命活动。在1922年,他与周恩来、赵世炎、李维汉等人共同创建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北伐战争期间,李富春曾担任北伐军第二军政治部主任,在蒋介石叛变革命后,他在上海、香港等地继续坚持地下斗争。长征期间,他曾担任红军总政治部总政治部副主任,开展了有效的政治工作,对巩固部队、保持战斗力起到了重要作用。抗日战争期间,他在延安曾担任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第一副主任,他亲自部署各单位投入开荒和生产中,并大力推动开辟南泥湾,最终使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困难的局面得到根本改变。
解放战争时期,他历任中共中央西满分局书记,中共中央东北局常委、副书记,东北人民政府副主席,东北军区副政委等职,为东北地区的解放和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后,李富春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计划委员会主任,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奠基者和组织者之一。他参加了“一五”“二五”“三五”三个五年计划的制定,并且指导了多项国家重大经济政策的调整与实施,对国家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起到了关键作用。1966年他被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至此行政级别达到了正国级。值得一提的是,在李富春去世后,他的夫人先后两次将他们的积蓄10万元上缴党费,这种高风亮节作风着实让人敬佩。如果他参与军衔评定,至少是大将军衔,甚至都可能是元帅。
第七位:谭震林
谭震林1902年出生于湖南攸县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在青年时期,他积极投身革命运动,并于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蒋介石叛变革命之后,他在湖南积极组织农民武装,开展游击战争,是湘赣边界红军和苏区的主要创建者之一。在井冈山斗争期间,谭震林就已经是军政委级别,参与参与指挥了多次反“围剿”斗争,为保卫和发展苏区、壮大红军力量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央红军被迫长征时,他留在闽西领导了三年游击战,有效地牵制了国民党军队,支持了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并保留南方革命的火种。
抗日战争期间,谭震林参与创建和发展了苏南、浙东抗日根据地,指挥部队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敌后游击战争,有力地打击了日伪军,是皖南抗日根据地重要创建人之一。解放战争期间,谭震林曾任华中野战军政委,他配合陈毅和粟裕开展了苏中七战七捷、莱芜、孟良崮、济南等重大战役,为解放华中地区立下了汗马功劳。从革命资历上来讲,他是早期发展和建设根据地的代表人物;从能力上来讲,他一直在部队中担任高级指挥官的职务,同时展示出了卓越的政工才能,甚至毛主席都称赞他为“谭老板”。因此55年的军衔评定,谭震林是能够达到大将标准的。但因为当时他已经是国务院副总理,所以很遗憾地的错过了评定。
第八位:邓子恢
邓子恢1896出生于福建龙岩,是一位老革命家。他曾跟随孙中山先生参加反对军阀统治的斗争,随后又反对蒋介石分裂革命的行为而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我党内部和他革命资历相当的人简直是凤毛麟角,同时他还有着极为出色的组织能力。他在闽西积极发展发展党组织,组织农民武装,反抗封建压迫和土豪劣绅,创建了我党早期八大根据地之一的闽西革命根据地。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曾担任闽西苏维埃政府主席,在农村土地改革实践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同时他创造性地提出了“抽多补少、抽肥补瘦”的土地分配原则,有效地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这一原则对后来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产生了深远影响。
抗日战争爆发后,邓子恢担任新四军政治部主任,率部在安徽一带抵抗日本侵略者,为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在解放战争中,他担任过华中军区政委,协助粟裕和张云逸率部北进山东与陈毅所部会合,对于华东野战军的成立,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林彪四野入关后,他又曾担任第四野战军第二政委、代政委等职务,参与了一系列重大解放战役。无论从资历还是能力来看,邓子恢在授衔时都达到了大将的标准(参考张云逸大将),那为何没有参与军衔评定呢?这主要是因为他当时已经担任国务院副总理,主要负责国家的农业和农村工作,并未在军队任职,自然就没有参与军衔的评定。
第九位:张鼎丞
张鼎丞1898年出生于福建永定,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他在闽西地区积极组织农民武装,开展游击战争,参与创建了闽西革命根据地,是闽西苏区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在红军时期,他与邓子恢等同志在闽西的 13 个县,创建了苏维埃政府,增强了红军和党的影响力。同时他参与指挥了一系列反“围剿”斗争,有效巩固闽西苏区根据地的政权。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张鼎丞留在闽西地区坚持游击战争,保存了革命有生力量,配合了南方其他地区的游击战争。
抗日战争爆发后,张鼎丞担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司令员,率部进入苏南敌后,创建抗日根据地,与日伪军进行了艰苦斗争。在华中军区成立之际,张鼎丞认为粟裕于军事才能十分突出所以他推荐粟裕担任军区司令员,然而粟裕两让司令且愿意成为他的副手。虽然在解放战争中,这位革命功臣并未像一些战将一样大显身手,但他的革命贡献仍不容小觑。在叶飞将军打下福建之后,张鼎丞告别军队并出任福建最高负责人,将福建地区治理的井井有条。随后在54年又出任了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为我国的法制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正因工作调动的原因也使得他无法参与55年的军衔评定,若参与必然是大将序列。
第十位:杨尚昆
杨尚昆1907年出生于四川潼南一个农民家庭。18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赴苏联学习,回国后参与了多次工人运动和学生运动。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杨尚昆曾出任红军第一方面军政治部主任,红三军团政委(与彭老总是搭档),在中央苏区反“围剿”中,表现十分出色。
抗日战争时期,杨尚昆协助刘少奇创建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负责指导山东、河北、热河、内蒙古等地党组织的工作。他组织开办北方局党校,为抗日战争培养了大批领导骨干。解放战争时期,他基本都在大本营工作,率领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机关大部分工作人员了解敌情,随时汇报毛主席,为指挥全国解放战争提供了重要保障。新中国成立后,杨尚昆同历任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中央副秘书长,兼任中央军委秘书长、中直机关党委书记。如果参与授衔的话,无论是资历还是能力都符合大将标准。
结语
这十位未参与授衔的开国功勋,都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们在国家解放和民族独立的道路上抛头颅、散热血,最终使得新中国得以诞生。此外,毛主席对他们的能力也是十分认可的,如果这10人都参与评定,肯定都是大将和元帅头衔。虽然军衔未评定,但这丝毫不影响他们在党内和军内的威望。那么除了小编盘点的这10人以外,您认为还有哪些未参与评定的开国元勋符合大将和元帅标准呢?
李先念
高岗是妥妥的元帅而且很靠前
陈云不能用军功来衡量功绩
还有李先念将军
李先念同志也是无冕大将级别的人物!
再给你提两个,滕代远、李先念。
高岗
还有李先念呢?最有资格大将军衔。
张子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