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江西教师看到副总理写的烈士悼文,致信:我母亲是您女儿

史间行客聊话 2025-04-14 11:00:42

这是以前担任过国务院副总理的陆定一,还有革命烈士唐义贞他们的女儿叶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给出的答复。

现在她已经过了八十岁,可每当心里头飘过爸妈的影子,或者琢磨起以前的日子,眼眶还是会不由自主地湿润起来。

叶坪三岁那年就成了孤儿,被送到别人家抚养,从那以后,他再也没见过自己的爸妈,好像他们去了地球的另一边。

我对他们的面孔没啥印象,名字也想不起来,更别提他们是干啥工作的了,这样一来,见面认亲压根就不可能了。

五十三年过去了,她一直没得到过亲生父母的一丁点儿消息。

到了1987年那会儿,赖章盛这孩子无意间读到了一篇怀念文章,这才有了机会和老爸陆定一碰面。

那么,这事儿的前因后果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一、一篇特殊的悼文】

1987年的某一天,江西理工大学的赖章盛老师,一脸紧绷,眉头拧成了疙瘩,在办公室里走来走去,显得心事重重。

那天中午,他在资料室随便翻了翻,偶然发现一篇文章,标题叫做《回忆唐义贞烈士》。

这篇文章是为了缅怀革命英雄唐义贞而写,执笔的是唐义贞烈士的爱人,曾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陆定一先生。

这事儿乍一看挺平常的,但赖章盛心里头对烈士特别敬重,就琢磨着好好读读这篇文章,看看那段让人振奋的革命历史到底是咋回事。

就在那会儿,文章里头提的一个名字把他给吸引住了。

读到悼词快一半时,里面提到唐义贞在特别不容易的情况下,给陆定一添了个闺女。

赖章盛意外地察觉到,书里提到的女儿名字叶坪,读起来跟他妈妈的小名“野萍”特别像。

起初,赖章盛心里琢磨着,这事儿说不定就是碰巧了。

可是,当他仔细研读文章后,慢慢察觉到里面提到的那个叫“叶坪”的女儿,和自己的妈妈“野萍”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就连出生的地方、岁数都是完全一样的。

赖章盛的妈妈是张来娣,她还有个小名叫野萍。

赖章盛打小就从妈妈那儿听说,她自己是个孤儿,从来不清楚亲爸亲妈是谁,也不知道他们到底在哪儿。

她是被养父张德万一手拉扯大的。

好多线索都表明,我妈很可能就是文章里讲的那个叶坪。

不过,赖章盛心里还是没底。下班回家后,他拿着那篇悼词,直接找妈妈问了问。

张来娣读过悼词后,心里头那个惊讶劲儿,简直没法说。里面写的那个叶坪,跟她自己简直就像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不过,文章里提到叶坪的部分并不多,加上我自己对童年的那些事儿记得也不是太清楚,所以一下子也不敢随便断定。

考虑到当前的状况,赖章盛和张来娣经过反复琢磨,最终决定先给陆定一写封信,把实际情况跟他说一说,然后再商量接下来的计划。

接着,赖章盛抓起纸和笔,把他老妈的具体情况一五一十地记录了下来,还特别指出了“野萍”和“叶坪”有好多地方都挺像的。写完后,他就把信给寄走了。

等信的那阵子,赖章盛想着多找点确凿的信息,就一头扎进了讲陆定一和唐义贞故事的书里,盼着能从里头翻出点有用的线索来……

【二、陆定一与唐义贞】

1928年那会儿,22岁的陆定一踏上了人生的一段新征程。

中央领导层做出决定:选派一批党内知识丰富、思想进步的青年去苏联进一步学习和提升,陆定一也在这个名单上。

到了这一年的末尾,陆定一踏上了前往莫斯科中山大学的旅程,去那里进修学习,提升自己。

在苏联学习那会儿,陆定一碰到了一位年轻的女革命者,她叫唐义贞,年纪比他小三岁。

唐义贞先于陆定一一年赴苏联深造,她同样是个怀揣革命理想的年轻人。

俩革命小伙伴在外国碰头了,那叫一个一见如故,感觉像是早就该遇上似的。

在学习过程中,他俩渐渐看对了眼,老是一块儿琢磨革命的局势。就这么一来一回的,他们从素不相识到彼此认识,再到深入了解,最后走到了一起。

1929年那会儿,陆定一和唐义贞在莫斯科喜结连理。差不多一年后,夫妻俩都完成了学业,一块儿回到了祖国。

尽管那时候国内情况挺紧张的,天天都像是悬在刀尖上过日子,可这俩人的革命事儿却没停下。

1931年收尾那天,唐义贞在江西于都迎来了一个小生命,是个女儿。他们给孩子起了个名儿,叫“叶坪”。

叶坪三岁那年,唐义贞发现自己又怀上了第二个孩子。可巧的是,就在这时,红军的主力部队要出发进行长征了。

因为唐义贞当时怀着孩子,没法跟着队伍一起走,所以陆定一只好自己跟着大军出发,而唐义贞就带着女儿叶坪留在了于都。

陆定一离开后,唐义贞迎来了她的又一个新生命,她给这儿子起了个名字,叫“小定”。

这时,唐义贞打定了主意,要跟着革命队伍去打游击战。

最终,她把闺女叶坪送到了姓张的一户人家寄养,而儿子小定则被托付给了范其标两口子照顾。

1935年1月28号那天,唐义贞跟着的游击队在搞活动,结果不小心被国民党反动派的一帮人给撞见了。

打完那一仗,因为敌人数量太多,游击队被围了个水泄不通。

经过多次奋力尝试突破重围,但都没能成功,唐义贞和其他几位队员很不幸地被国民党反动派给捉住了。

唐义贞被关起来的时候,反动派那帮人对她动了不少狠手,啥残忍的手段都使上了,就想着能从她嘴里套出点情报来。

然而,刚强不屈的唐义贞铁了心不妥协,她紧闭双唇,打死也不开口,即便在敌人施展最狠毒的刑罚时,她也依旧默不作声。

敌人被气得不行,可却也拿我们没办法。

1月29号夜里,唐义贞在生命垂危之际,跟另外几个被抓的同志一起,费了好大劲逃出了监狱。

但敌人相当狡猾,他们在外面布置了许多难关。结果,到了1月30号下午,唐义贞他们又被敌人给抓回来了。

坏人担心他们会再次溜走,于是下了重手,把他们揍得浑身是血。

1月31日清晨,唐义贞在经历了一整晚难以想象的痛苦后,最终还是英勇地离开了我们。

到了1937年那会儿,陆定一终于知道,他的妻子唐义贞早就为了革命事业,英勇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他心里特别难过,很长时间都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始终没法从老婆去世的打击中缓过来。

最后,陆定一在心底默默下定决心,不管怎样艰难,他都一定要寻回与妻子唐义贞所生的那一对子女,好让她的灵魂在天堂得到安息。

新中国成立后,陆定一心里老是挂念着还在外地漂泊的那一双子女。

不过呢,因为我手头的事儿实在太多,职位又重要,走不开,所以就只好请福建和江西那边的政府部门,帮忙多关照关照了。

这么多年过去了,却还是一点消息都没有,真是让人遗憾。

【三、儿子“小定”有了消息】

1952年的时候,有个叫“小定”的孩子,当时被唐义贞托付给了范其标夫妇照顾。转眼间,这孩子现在已经18岁了。

在那之前,范其标夫妇出于对他的保护,给他起了个新名字,叫范家定。

这些年,范家定始终和范其标两口子同住一个屋檐下。

这年大年三十晚上,范其标和他老婆琢磨了好久,最后还是跟领养的孩子说了他的身世真相:

现在你都已经十八岁了,有些事儿我们得跟你坦白,不能再瞒你了。其实吧,我们并非你的亲生爹娘,你的亲爹亲妈都是以前参加革命的大英雄。因为需要保密,所以他们的名字我们也不清楚。

范家定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感到非常吃惊,但他并没有责怪自己的亲生爹娘,心里头反而盼着能寻到那些为了革命不图回报的亲生父母。

范家定跟养父母聊了自己的打算,范其标和他妻子都特别支持他。

后来,范其标拿了个挺旧挺破的包裹给范家定,对他说:

这是你妈在走之前给你留的一个包。

范家定被人告知,他母亲放包裹时特意交代,说里头有个地址是湖北武昌,那是她老家的具体地点。

哎,范家定好不容易找到了那个地址,他立马动手写了一封信,打算给寄过去。可谁想到,最后竟然被告知这个地方根本不存在。

除了这个地址,包裹里头就只有几件衣服,翻遍了也没发现其他啥有用的信息。

于是,范家定没办法,只好先把对亲生父母的思念深深藏在心底。

到了六十年代初那会儿,范家定又翻腾出了那个老包袱。他这么一瞧,嘿,原本白净净的包外面,不知道啥时候竟然透出了一些模模糊糊的字。

他满怀期待地拎着那个包裹赶到警察局,想让专业人员帮忙搞点技术手段。等了好几个小时,奇迹出现了,包裹上的字竟然慢慢显现了出来:

给胜利县平安区的琵琶乡那家卫生材料厂送货。

致唐一真同志:这儿有个事儿得跟你说。咱们就开门见山,不搞那些虚头巴脑的。唐一真同志,你得留意下接下来的内容。咱就不绕弯子了,直接切入主题,就像平时聊天那样,简单明了。希望唐一真同志你能够认真对待,毕竟这事儿挺重要的。就这样,简短几句话,把意思传达到了。唐一真同志,你收到了就给个回话,咱们把事情给办妥了。

里面放着两件衣物。

重量是一点七五斤。

在一九三三年的五月六号那几天里,

根据手头的这些线索,范家定心里有了数,这位“唐一真同志”应该就是这包裹的真正主人。

这么说来,唐一该不会真的是我妈吧?

范家定心里揣着疑惑,马不停蹄地忙活着,到处找人问了个遍。最后他才搞清楚,原来包裹上写的胜利县,其实就是以前江西的于都县。

不过,搜遍了所有地方,关于“唐一真”这个名字,愣是一点有用的线索都没找到。但就算这样,范家也铁了心,不想再错过这次找亲生爸妈的好机会了。

之后,在几位老朋友的协助下,范家定拎起包裹,前去寻找当时担任广东省委副书记的李坚贞。

范家定在李坚贞那里,得知了一个震撼的消息,原来他的亲生母亲是英勇的革命烈士唐义贞,而父亲则是身居高位的国家副总理陆定一。

1979年,经过一些人的帮忙牵线,陆定一和范家定两人终于碰头了。

尽管他俩之前从没见过面,陆定一却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一眼就瞅见了自家的孩子。

两个人眼泪汪汪的,兴奋得紧紧抱在一起,好长时间都不舍得放开。

之后,陆定一拉着儿子一块儿,去感谢多年来一直照料范家定的范其标两口子,还对范家定说:

我打算继续待在范家,好好回报范其标夫妇对我这些年的抚养。

【四、顺利找到女儿 一家团聚】

和儿子碰了面之后,陆定一心里头那个想见女儿的念头越来越强烈,只不过,找女儿的路比起来更难走了。

那时候,唐义贞把女儿送到那户人家照看,情况太急了,啥信息也没来得及留。

找了很多年都没找到,陆定一也慢慢变老了,他现在不怎么指望能有啥新发现了。他就盼着女儿叶坪能过得挺好,开心快乐,这就足够了。

之后,陆定一为缅怀逝去的妻子,动手撰写了一篇悼念文章,标题叫做《回忆唐义贞烈士》。

就是这篇悼念文章的发布,才导致了之前提到的那个场景。

1987年的某一天,陆定一正坐在书桌旁翻看着书籍,这时候,秘书急匆匆地推门而入,对他说:

有人给您寄了封信,寄信人是江西的赖章盛先生。

一听到“赖章盛”这名字,陆定一心里头直犯嘀咕,想着还是先放放,等会儿再琢磨这信里到底说了些啥。

说来也怪,他突然对这封信有了种说不出的兴趣。

陆定一拆开信封,一读内容,整个人都激动得哆嗦起来。这么多年了,这封信是他收到的唯一跟女儿叶坪有关的讯息。

信里讲到的那个叫“野萍”的张来娣,跟我闺女叶坪简直太像了,以至于连陆定一自己都有点分不清了。

他心里突然有了种莫名的确信:这个“野萍”肯定就是“叶坪”没错!

陆定一心里头那个激动啊,根本藏不住。眼看自己年岁已高,他打定主意,说啥也不能再错过和闺女见面的每一次机会。

那时候,他因为身体不太利索,已经没法自己去做认证了。于是,他只好请公安部门帮忙,派个调查小组过去查一查。

调查小组首先抵达赖章盛的家,碰到了张来娣。

调查组经过一番深入探究,结果还是没能挖到啥有用的线索。

不过,张来娣给调查组指了个地儿,那就是江西于都。她以前就是跟养父张德万在那儿一块过的。

没多久,调查团队就赶到了她说的那个地方,寻到了张来娣被收养的张家。

挺遗憾的,张来娣那位多年没联络的养父,张德万,已经不在人世了。

就在调查组觉得线索可能断了那会儿,张德万的侄子张永济急匆匆地来了,他跟调查组说:

大约在1934年那会儿,张德万悄悄地从一位唐姓的女红军那里,把张来娣领回了家。他一直到去世,都没跟人讲过这事儿,其实就是为了掩护那位女红军和张来娣的安全。

这条信息极为关键,经过调查组多次核实,最终搞清楚,赖章盛的母亲张来娣,其实就是陆定一亲生的闺女,名字叫叶坪!

这个让人兴奋不已的消息很快就飘进了北京,陆定一听到后,眼眶湿润,泪水止不住地流了下来。他压根儿没想过,都到了这把年纪,竟然还能和女儿再次见面。

1987年11月30日,经过了漫长的53年分离,陆定一终于和他女儿叶坪重逢了。那天,他们父女俩再次相见,仿佛时间都停滞了。陆定一的心情无比激动,他终于见到了自己朝思暮想的女儿。而叶坪也是感慨万千,她终于见到了自己阔别已久的父亲。这次重逢,对两人来说都意义非凡。他们紧紧相拥,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却都努力不让它流下来。这一刻,所有的等待和思念都化作了无尽的喜悦和幸福。

现在,陆定一老爷子已经是81岁的老人了,他闺女叶坪也都56岁了。

这对父女俩,一个是革命者,在年轻的时候分开了,等到头发都白了才又见面。他们心里的难过事儿,多得都数不过来了。

陆定一瞧见叶坪,感慨万分地说道:“叶坪啊,一晃53年过去了,这回我总算是把你给找回来了!”

讲完之后,陆定一赶紧把范家定也叫了过来,他们三个人抱在一起,哭得稀里哗啦的,那眼泪就像是积攒了好久好多的话,都在这一刻倾泻而出,满满的都是对彼此的想念。

陆定一和他的孩子们寻根问祖的经历,赖章盛用文字记录下来,继续讲述并传扬开来。

之后,赖章盛动手撰写了《唐义贞生平简述》和《追寻外公陆定一的足迹》等一系列书籍。

我把外公陆定一和外婆唐义贞的往事,还有我妈妈和我舅舅他们寻找亲人的经历,全都一点一滴、详详细细地写了下来。

多亏了赖章盛的付出,后人才有机会知晓这段感人至深的革命历史。

【结尾:】

长时间没见,再次碰面,可能是这世上最让人开心的事儿了。

陆定一和他的孩子们心里头有个一直放不下的事儿,那就是唐义贞烈士的遗体,这么多年了,还是没能找回来。

陆定一和他的孩子们,只能去一个为了纪念唐义贞而建的空坟头进行祭奠。

尽管这家人四口已经天人永隔,但他们之间那份连绵不绝的骨肉至亲之情,却始终无法被割断。

咱们一起纪念唐义贞这位英雄,还有那些为了革命事业和斗争英勇献出生命的所有烈士们。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