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崇禧、傅作义都是军阀,为何蒋介石不用黄埔学生为剿总司令呢?

史间行客聊话 2025-04-14 10:55:37

【01】

在解放战那会儿,有个挺有意思的事儿,虽说蒋介石最看重的是他那黄埔军校出身的亲信将领,但你真要是往国军高层瞅瞅,其实多数人并不是他的老黄埔底子。

到了解放战快结束那会儿,国民党政府为了抵挡我军各大野战军的大场面打仗,特地搞了个专门对付咱们的剿匪总指挥机构。

这位剿匪总指挥,地位比以前的行营头头还要高,是掌管好几个省份,手握多支军队军政大权的地方大员。

国民政府那时候,先后搞起了四个大的军事指挥机构,分别是华北、东北、华中还有徐州剿总。可你猜怎么着?这四个剿总的一把手,居然没一个是黄埔军校出来的。

东北的卫立煌和蒋介石,表面上关系不错,实际上各有各的小九九。华北那边,傅作义掌控着晋绥军,是个地道的军阀头子。华中呢,白崇禧是桂军的领头羊,也是个军阀出身。相比之下,徐州的刘峙还算亲近,但他可不是什么黄埔出身的精英。

为啥蒋介石那么器重自己的学生,却不直接让他们当各级剿匪总司令呢?说白了,这就是黄埔系的一个大难题——他们经验不够丰富。

【02】

尽管蒋介石的中央军在国民政府里势力庞大,占了大头,但他其实并没能把其他那些军阀势力给彻底消灭掉。

二次北伐那会儿,蒋介石动手干掉了北洋军阀。到了中原大战,他虽然打赢了军阀联军,但实际上军阀势力还没被彻底铲掉。

抗战刚开始那会儿,蒋介石实际上能稳稳当当管着的地盘,也就江浙那五个省。至于别的地方,大都是被各路地方军阀占着。

国民政府管不到地方上太多事,各地的军阀们军政财权一把抓,手握大权,军队也都攥在自己手里头。

举例来说,像华北有宋哲元,西北那边是马家军和杨虎城,东北则是张学良坐镇,四川是刘湘,云南有龙云,广西则是白崇禧和李宗仁等人。

老蒋对这些地方根本没啥掌控力,全靠各地的军阀头子自个儿管着。他就是挂个名儿,实际的统治权都在那些军阀手里。

从明面上瞅,蒋介石坐上了当时中国一把手的交椅,可实际上他手底下的根基并不牢靠。

这种政治架构特别不牢靠,主要就是里面的小团体太多了,而且每个小团体都养着自己的武装力量。

与其把国民政府看作是蒋介石一个人的独裁统治,其实更像是由多个军阀势力联手搭建的一个合作政权。

为了让各大军阀站到自己这边,蒋介石得给那些地方上的军阀们升官发财,让他们身份地位不断提升,待遇也越来越好。

这样一来,那些地方军阀的权力、身份、经验,还有军衔,都蹭蹭往上涨,涨得黄埔学生们根本没法比。

在解放战争那会儿,有三位剿总司令特别出名,他们就是傅作义、白崇禧和卫立煌。这三位啊,其实早在北伐那会儿,就已经是国军里的大人物了,一步步爬到了高层。

说实在的,黄埔那些学生,一开始的条件真的挺差的。

【03】

黄埔军校出来的学员确实本事不小,也都是蒋介石直接带出来的,可他们在国民政府和国民革命军里一开始的位置并不高。

1926年,北伐的大幕拉开,那时候,傅作义、白崇禧和卫立煌这些人,都已经成了响当当的大人物,他们坐上了师团长,甚至军长的交椅。

黄埔军校的学员们,一开始大多都是从连长、排长这样的小官职做起的。就连在黄埔学生里晋升速度堪称飞快的胡宗南,也是直到参与了中原大战之后,才一跃成为了师长。

南京国民政府一成立,就想办法跟那些大军阀拉近关系,所以给那些军阀大佬们,一个个都授了中将、上将的头衔。

而此时,蒋介石的那些黄埔学生,顶多也就混到了营长、团长的位置,也就校尉级别的小头目,还在那儿耀武扬威呢。

1935年那会儿,南京的国民党政府动手整了整军衔制度。你从他们那次授衔就能瞧出点门道来。

这次授衔里头,蒋介石独占鳌头,成了唯一的特级上将,这足以显示他在军中的超凡地位。

不过,那些顶级将领其实都是割据一方的军阀头子,像冯玉祥、阎锡山、张学良、何应钦、李宗仁、朱培德、唐生智、陈济棠这些人都在其中。

后来,李济深、程潜、白崇禧、陈诚这四个人也被提拔成了陆军一级上将。不过在这四人里,就只有何应钦和陈诚是蒋介石特别信任的人。

黄埔军校的学员们那时候还只是部队里的中下级干部,一直等到抗日战争打完,黄埔出来的这些人才慢慢开始走上集团军指挥官、战区长官这些重要的岗位。

不过,要是跟那些老资格的军阀比起来,黄埔军校的学生们还真是起步晚了些。

到了打解放战那会儿,黄埔出来的学生里头,就胡宗南混上了上将的军衔,不过他那上将头衔有点特别,是中将升上去的,算半个上将吧。

这种时候,国民党政府搞的那个剿总,基本上就跟黄埔军校的学生没啥关系了。大部分剿总司令的位置,都被那些老资格的军阀给占了。

【04】

举个例子,像傅作义,他一开始是给阎锡山打工的,不过中原大战一打完,他就摇身一变成了绥远省的省主席,绥远这一派也就这么自立门户了。

到了抗日战争那会儿,傅作义领导的绥远部队势力迅速壮大。到了1945年,他一路攀升,当上了第二战区的司令长官,把阎锡山给比下去了。

聊聊卫立煌,这家伙吧,虽然他不算地方上的那些军阀头头,但在中央军里,他可是个老资格的大佬级统帅。

1925年那会儿,卫立煌已经是国民革命军里头第一军的少将团长了,而胡宗南呢,他还只是个刚毕业的新兵蛋子。

1935年的时候,卫立煌荣幸地被提拔为中央执行委员。在国民党政府里头,他特别有号召力,影响力也相当大。

原本卫立煌被蒋介石晾到了一边,可问题是,国民政府那个东北行辕的头儿陈诚,真不是带兵的料,硬是把东北那边搅得乌烟瘴气。

人手紧缺的无奈下,老蒋只好把之前靠边站的卫立煌再次拉回来,让他担任东北剿总司令部的头头。

白崇禧领导的桂军势力,是少数几个能对蒋介石构成挑战的力量之一,他们长期维持着出色的战斗效能和广泛的影响力。

华中这块地儿,从抗战那会儿起,就被桂系势力看作是自家的后院,精心打理着。所以,李宗仁就这么当上了华中剿匪总指挥。

说到黄埔军校的学生,就连那时候晋升速度最快的胡宗南,也挑不起西北剿匪总指挥这担子,所以老蒋索性就没设这个西北剿总的位子。

徐州那边选剿总司令时,为啥挑了刘峙呢?其实就是因为杜聿明资历不够,当不了这个司令。没办法,只能让刘峙来挂个头衔,真正指挥的还是杜聿明。

【05】

说白了,国民政府它其实不是一个全新的、单一的政府,而是一个拼凑起来的,里面掺杂了好多不同军阀势力的联合政府。

这种时候,各个军阀头子都是作为合作伙伴进来的。虽说蒋介石算得上是老大,实力最雄厚,但他也得给其他这些合作伙伴留点面子。

说到资历这事儿,蒋介石那些原本特别倚重的黄埔学生,也不得不靠边站,给那些老一辈的军阀们腾出位置。

0 阅读: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