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汽车行业关键字之“内斗”,中国车企唯一出路?

汽车网评 2024-12-20 18:15:01

再过十来天的时间,2024年即将结束,回顾今年的汽车业界,始终离不开一个关键词:内斗。

从年头到年尾,各大车企在价格方面“斗”得热火朝天,促销优惠此起彼伏,只因上半年,国内车市整体呈现出销量下滑的势头,让各大车企大为紧张。

于是,一轮激烈的“价格战”正式打响,率先出击的是自主品牌新能源车。随着消费者对新能源车的认可度提升,部分自主品牌的新能源车打出了接近燃油车的价格,从而获得更好的销量。其它自主品牌以及主打燃油车的合资品牌,为了保住销量,不得不跟着市场的风向开始降价。曾经有一段时间,个别品牌打出了难以想象的价格,比如长安马自达3昂克赛拉,一度开出5.99万元起售价。

当然,降价这一招,并不是每个品牌都能获得理想的效果,尤其是合资品牌,今年普遍出现销量下降的情况。根据乘联会公布的数据,11月自主品牌零售销量为154万辆,同比增长34%,而主流合资品牌零售销量则为60万辆,同比下降9%,自主品牌国内零售份额已达到64.1%。从国内车市当前的局势来看,自主品牌凭借新能源车的发展优势,初步实现对合资品牌的超越。

至于传统豪华品牌领域,同样面临销量下滑的压力,以奔驰为例,今年1-11月国内的累计销量为535340辆,同比下降了5%。实际上,今年德系三大豪华品牌曾试图脱离“价格战”,曾一度减小优惠的力度,但后来通过销量证明,“价格战”并非它们想要停就能停,市场局势并不在他们的掌控范围之内。

但即使是这样的局面,怨言最多的并不是合资品牌车企,反而是自主品牌车企。实际上,自主品牌阵营中销量成绩也是有好有坏,部分品牌能够稳住,甚至实现较大的增长,一部分则不如以前。汽车价格降下来,最受乐的自然是消费者,但对于车企和经销商而言,价格倒是降下来了,但成本却未能跟着降,最终结果就是利润减少,即使销量上来了,依旧赚得不多。

参考此前网上公布的2024年上半年单车利润排行榜,可以发现目前自主品牌的单车利润普遍低于国外的汽车品牌。正因如此,今年汽车业界对于当前市场内卷的局面进行激烈讨论,并呼吁不应该再卷价格,而是应该要卷价值、卷技术、卷产品。部分自主品牌在舆论方面也出现针锋相对的情况,火药味非常浓,个别车企大佬以不点名的方式在公开场合批判竞争对手。

此外,内斗的局面在行业中也会引发各种次生的影响,对于零部件供应商、经销商的利益,甚至员工的利益,也会带来影响。近段时间,像高合、极越等造车新势力都突然崩塌,个别造车新势力也在被淘汰的边缘,一些车企传出降薪、裁员、变卖资产等消息。

客观来说,国内汽车市场走向内卷是必然的趋势,因为中国车企数量实在太多了,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目前大概有148个汽车品牌,其中114个是本土品牌,34个是国外的品牌,就算把北美、欧洲、东南亚等世界主要汽车市场的品牌加起来,都未必能达到这个数量。僧多粥少的局面,必然会形成激烈的竞争。

当我们看到国外的汽车巨头能够一团和气地进行合作甚至合并为一个巨大的汽车联盟的时候,很多人忽略了一个关键细节,就是合作双方的其中一方往往是处于亏损的状态,基本上是身不由己,只能被动选择跟另一方合作,商业社会从来都是弱肉强食,很多明争暗斗局外人其实也无法看得到。

不过,自主品牌当前将内斗摆在明面上,确实不是什么太好的状况,每个自主车企能熬到今天,确实都十分不容易,过去在技术、市场、经营管理、品牌等方面也遇到了大量的困难与挫折,如今却要面临生存的危机,确实让人感到唏嘘。

难道说,我们的自主品牌就只能内斗到你死我亡了吗?其实不然,既然目前有那么多自主品牌能够很和气地与国外的汽车品牌进行合作,自主品牌之间实现合作,理论上是不存在技术难度,难就难在心里的那道坎。当了那么久的宿敌,突然说要合作,确实难以让人放下戒心,而合作往往需要一些关键的契机,只要找到一个关键的合作契机,往往更容易达成共识。

另外,当前各大自主品牌之间技术差距并不算很大,即使要合作,也不容易找到合作的价值点。因此,对于自主品牌而言,创造出自身的技术、品牌优势,打破同质化局面,相比于人有我有的模式,确实更容易发现合作的价值点。

汽车网评:内斗容易两败俱伤,合作容易达成双赢,这样的道理各大车企自然也清楚。当然,想要达成合作的关系,就需要进行复杂的谈判,难度未必比内斗低,这或许就是现实情况。

0 阅读:9

汽车网评

简介:国内车联网实时平台,专注汽车新技术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