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物价上涨、芯片及原材料价格飙升的大环境下,苹果产品却出现降价现象,这一违背市场常规的情况,引发了各界对苹果供应链策略的深度剖析。
苹果降价:供需与成本的再平衡自2024年以来,全球经济形势复杂,物价上涨成为常态,芯片代工、屏幕玻璃等关键手机零部件供应商纷纷提高价格。
然而,iPhone及后续产品却逆势降价。

表面上看,汇率波动可能是原因之一,但深层原因是苹果对供应链成本的深度控制。
近年来,苹果凭借品牌影响力和庞大的市场份额,将产品定价维持在高位,积累了丰厚的利润空间。
在硬件成本上,尽管外部原材料价格上升,但苹果通过调整供应链策略,尤其是对中国内地供应链的成本压缩,
使得iPhone在维持美版定价不变的情况下,国行版等市场实现降价,以增强市场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
从供应链布局的视角而言,苹果手机有超过90%在中国进行生产,这其中涵盖芯片制造、精密件组装等诸多环节。
中国制造业规模庞大,产业集群成熟,这为苹果公司提供了高效且低成本的生产保障。
但与此同时,中国供应商在利润分配中处于劣势,苹果的净利润远超A股主要苹果概念股利润总和,凸显出中国供应商“量大利薄”的困境。
苹果供应链管理:策略与手段(一)零库存模式与风险转移
苹果以“零库存供应链管理”闻名。
其平均库存水平极低,不到营收的2%,而中国供应商的库存占比却是苹果的10倍。
以大陆果链三剑客为例,旺季前平均库存可达收入的四分之一以上。
这种模式下,苹果将库存风险完全转移给供应商,供应商的财务状况与苹果订单量紧密挂钩。
订单充足时,供应商尚可维持运营;一旦订单减少,高库存带来的资金周转压力和库存贬值风险,会使供应商面临财务困境。

(二)全面监控与深度干预
在供应链监控方面,苹果采用了技术与人力双重手段。
一方面,投资部署ERP系统到供应商产线,实时获取产能、良品率等关键数据,实现对生产环节的精准把控。
另一方面,在人力管理上深度介入,从工厂人事任免到设备布局,事无巨细都要干涉。
通过这种全方位监控,苹果对供应商成本结构了如指掌,进而在利润分配上占据主导地位,供应商几乎没有议价空间。
(三)挑起竞争,制造内卷
苹果在供应链布局上,同一赛道引入多家中国供应商,利用订单分配权挑起供应商之间的竞争。
当某一供应商有独占优势趋势时,苹果便扶持其他供应商进行制衡。
典型的如瑞声科技、立讯精密和歌尔股份在AirPods代工业务上的竞争。
瑞声科技因立讯精密的加入,毛利大幅下滑;而后立讯的订单又被歌尔分走,新品AirPods Max甚至由歌尔独家代工。
供应商为争夺订单,不断压低价格,导致行业整体毛利下降。
中国供应商的应对与未来展望面对苹果的供应链策略,中国供应商处境艰难。
核心技术和订单掌握在苹果手中,使得供应商反抗难度极大。
但近年来,也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
部分被苹果剔除供应链的企业,如欧菲光、歌尔股份,在与国内其他手机品牌合作后,业绩逐渐好转。
这表明中国供应商不应过度依赖单一品牌,而应拓展客户群体,降低经营风险。

站在长远视角,中国制造业凭借大规模制造能力,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这无疑是巨大优势。
但仅满足于此,注定无法在未来的全球竞争中脱颖而出。
中国供应商需要在研发投入上持续加码,全力攻克核心技术难题,提升产品附加值,完成从代工制造向集研发、设计、品牌一体化的华丽转身。
国内企业也应紧密合作,凝聚产业合力,携手提升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
苹果的供应链策略虽带来挑战,但也为中国制造业提供了发展契机。
未来,中国制造业必须掌握核心技术,减少对国外企业的依赖,在全球化产业竞争中,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
从制造迈向创造,从低端走向高端,如此方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占据更有利位置,成为最后的赢家。
文本来源 @璐哥看透彻 的视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