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房地产市场中,公寓以看似诱人的低价格、低门槛,吸引着众多年轻人的目光。
这背后,是否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深坑”呢?让我们深入探究,公寓到底能不能买。


公寓在首付层面便展现出远超住宅的严苛要求,其最低首付比例高达5成,而住宅的最低首付仅需3成。以50万首付金额为例,在住宅市场中,购房者能够凭借这一资金撬动总价150万的房产,实现更为广阔的居住空间选择;反观公寓市场,同等首付却只能锁定总价100万的公寓产品。
不仅如此,在贷款期限这一关键维度上,住宅贷款的最长年限可达30年,为购房者提供了长期稳定的还款压力缓释空间;而公寓贷款期限则极为有限,仅仅只有10年。假设贷款金额为100万,住宅的月供约为5300元,处于相对可承受范围。
但公寓的月供却高达1万元,这无疑给购房者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综合来看,购买公寓所涉及的隐形成本显著高于住宅,甚至在某些市场波动情境下,存在投资赔钱的高风险隐患。


从房产交易与流通的视角审视,住宅在度过限售期后,能够便捷地在二手房市场中挂牌售卖,快速实现资产变现。同时,当购房者遭遇资金周转难题时,住宅还可作为优质抵押物,轻松从银行获取资金支持,解燃眉之急。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公寓在交易与抵押环节面临重重阻碍。在抵押方面,由于公寓自身的商业属性以及市场风险评估等多重因素,大多数银行对公寓抵押持谨慎态度,甚至直接拒绝,这使得公寓的金融属性大打折扣。
若购房者试图出售公寓,其高昂的税费更是令人望而却步。同样以200万总价的房产为例,住宅的交易税费通常不超过20万,而公寓的税费却轻松突破40万大关。

更为致命的是,公寓既无法提供优质学区资源,也无法满足落户需求,这两大核心功能的缺失,导致其在二手房市场中犹如“烫手山芋”,鲜有人愿意接手,流动性严重受限。
公寓在价值增值方面的表现,相较于住宅可谓是相形见绌。通过实际案例对比,我们能更直观地感受到这种差距。
在2013年左右,某位购房者购入一套公寓,当时的单价为每平方7200元,历经6年的市场洗礼,其市价每平方却仍未突破1万元,涨幅仅为40%。而在同一时期,其表哥购置的毛坯住宅,买入时单价约为6900元,6年后,单价飙升至18000元,涨幅高达160%。
这样的对比数据清晰地揭示了公寓在市场增值方面的乏力,众多在几年前冲动购入公寓的投资者,如今面对微薄的增值收益,纷纷陷入懊悔不迭的境地。

面对公寓在销售过程中所面临的诸多困境,部分开发商为了刺激销售,推出了看似诱人的返租政策,宣称租金回报率每年可达8%-10%,试图以此吸引购房者入局。
在这看似美好的承诺背后,实则隐藏着重重陷阱。购房者在签订购房合同之际,除了与开发商签订常规的购买协议外,还需与一家所谓的托管公司签订委托管理合同。
开发商往往会对该托管公司进行过度包装,信誓旦旦地向购房者保证能够提供稳定且可观的租金收益。但深入探究托管公司的真实背景,我们会发现其极有可能只是一家徒有其表的皮包公司。
一旦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或者托管公司经营不善,无法兑现之前承诺的租金回报,便极有可能选择跑路。此时,购房者往往投诉无门,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当购房者试图向开发商寻求解决方案时,开发商却会依据合同的相对性原则,巧妙地推脱责任,将自己置身事外,让购房者陷入孤立无援的困境。
从居住体验的维度进行考量,公寓在诸多方面难以满足人们对长期舒适居住的需求。
公寓的居住人员构成极为复杂,周边邻居可能涵盖了从事各类商业活动的人群,如开公司的创业者、经营淘宝店铺的电商从业者、运作工作室的创意人士,甚至还有开设民宿酒店的经营者。
这种复杂的人员结构导致公寓内人员流动性极大,且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给居住环境带来了诸多不稳定因素。此外,公寓楼的建筑设计特点也给居住者带来了诸多不便。
以常见的二三十层高楼为例,一层楼往往容纳几十户人家,但配套的电梯数量却仅有4个。在早晚高峰时段,等待电梯的时间常常长达数十分钟。

在这样的居住环境下,不仅居住者自身的生活品质难以得到保障,家人的居住安全与居住感受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长期居住于此,无疑会给居住者带来身心的双重困扰。

从经济学中“机会成本”的专业视角来看,购买公寓这一决策背后蕴含着巨大的潜在损失。
机会成本,简单来说,就是当个体在面临多种选择时,选择了其中一种方案后,所放弃的其他选择中价值最高的那个选项所带来的价值。
例如,若一个人原本具备成为程序员的能力与条件,却因各种因素选择了从事搬砖工作,那么他便失去了作为程序员所能获得的收入,这部分程序员收入便是他选择搬砖所付出的机会成本。
同理,在房产投资领域,购买公寓的资金倘若未被用于购买公寓,而是通过合理规划与几年的积累,本可用于购置住宅。但由于购房者贪图公寓的短期低价优势而仓促做出购买决策,便永久性地失去了未来购买住宅的机会。
因此,从全面的成本核算角度出发,购买公寓的实际成本远不止购房款本身,还应额外加上因未购买住宅而错失的潜在资产增值收益以及住宅所附带的诸如学区、落户等核心权益价值。

这意味着购房者在选择公寓时,实际上是抛弃了购买稳定住宅所带来的长期综合价值,转而投身于投资风险更高的公寓资产,而最终的结果,大概率是陷入既未获得公寓预期收益,又错失住宅增值红利的“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尴尬境地。
公寓看似以其低价购买条件和诱人的返租回报为购房者勾勒出了一幅美好的投资与居住蓝图,但实则是开发商精心包装的“甜蜜陷阱”。
对于广大怀揣着购房梦想的年轻人而言,在房产市场中做出抉择时,务必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进行全面、深入、理性的思考。切不可被公寓表面的“甜头”所迷惑,而盲目踏入这个看似美好实则充满风险与不确定性的“陷阱”。
唯有如此,才能在房产投资与居住选择的道路上,做出真正符合自身长远利益的明智决策。
文本来源:楠哥有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