亏损1.3亿仍被追捧,电竞产业到底藏着什么秘密?

围炉话今朝 2025-02-23 02:58:20

在数字时代的浪潮下,电竞产业以其独特的魅力迅速崛起,成为了年轻人追捧的热门领域。一张 2018年王思聪在英雄联盟S8总决赛现场的表情包,以及那句响亮的 “IG牛逼”,不仅让IG战队声名大噪,更为中国大陆捧回了首个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冠军,将电竞在国内的热度推向了新的高峰。自此,电竞产业如同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众多资本蜂拥而入。

繁荣背后的亏损困境

IG战队的出圈,让电竞产业的热度急剧攀升,点燃了资本的热情。王思聪、朱一航等富二代,以及李宁、微博、快手等资本纷纷入局。然而,看似繁荣的电竞产业背后,却隐藏着亏损的困境。世界上绝大多数电竞俱乐部至今仍在亏钱,真正吸引资本的并非赛事收益,而是电竞带动的巨大流量以及背后潜藏的庞大商业版图。

2020年,EDG总教练爆料,全联盟只有EDG能维持收支平衡,其余俱乐部大多处于亏损状态。海外战队同样如此,韩国电竞豪门T1旗下英雄联盟分部去年亏损1.3亿人民币,CSGO的a队自上市以来持续亏损。

电竞战队的运营成本极高。人力成本是一大开销,一支战队从选手、教练到后勤等人员众多,大俱乐部常需养上百人,一年工资支出可达数百万。引进明星选手还需支付高昂转会费,如LPL选手刘青松转会费高达1760万。此外,房租、营销、设备等费用不菲,若想进入热门联赛,还需支付高额席位费,如LPL一个席位曾卖到5000万,守望先锋OWL席位费一度高达6000万美金。

反观收入,电竞俱乐部主要依赖商业赞助、比赛奖金、联赛分成和版权收入等。赞助占比往往过半,a队去年7000万收入中,赞助贡献3500万,奖金和联赛分成贡献3000万,其他收入不足10%。与传统体育联赛相比,电竞在转播费、门票和周边销售等方面收入微薄。LPL在国内一年转播费仅4亿,分到各俱乐部最多1000多万,线下常规比赛观众少,收入可忽略不计。除少数高额奖金赛事,大部分电竞战队难以依靠奖金盈利。

资本趋之若鹜的深层原因

既然电竞俱乐部普遍亏损,为何资本仍前赴后继?关键在于电竞所蕴含的巨大流量价值以及背后广阔的商业前景。

从投资主体来看,涉足电竞的多是从事需要大量流量支持业务的资本。王思聪曾致力于娱乐产业整合,创办香蕉娱乐和熊猫TV;李宁主打国潮,顶尖选手Doinb签约后参与其时装走秀;滔搏是耐克阿迪在中国的代理商;EDG与合创汽车合作,合创是EDG老板朱一航与广汽合资的新能源汽车品牌。

电竞行业拥有庞大的流量。以英雄联盟为例,S11决赛期间平均每分钟3000万人观看,峰值超7000万,全年赛事曝光量可达几十上百亿人次。投资战队相当于精准投放软广,能带来持续曝光,提升品牌知名度,如滔搏战队人气上升后,网络搜索量大幅提升。若运营得当,甚至可能实现收支平衡,还可转手获利。

更为诱人的是电竞与文旅地产的结合。EDG在上海建造的国际新文创电竞中心,建筑面积50万平,造价100亿,涵盖电竞产业园、购物中心、五星级酒店等,未来有望带来巨额营收。此前,杭州与LGD、重庆与QG、西安与WE等都在电竞文旅方面展开合作,西安为吸引WE入驻,给予了极高的待遇和支持,旨在借助电竞吸引年轻群体,推动文旅产业升级。

上海虹桥国际新文创电竞中心

繁荣背后的隐忧与展望

电竞产业在资本的推动下看似一片繁荣,但背后却暗藏隐患。一方面,商业模式不透明、不规范,俱乐部利用信息不对称欺骗新人选手签合同,哄抬选手价格;另一方面,盈利模式单一,导致假赛、博彩现象屡禁不止,许多老牌战队因此翻车。这些问题反映出电竞行业商业模式不成熟,只有少数头部选手、战队和项目能通过资本运作和流量变现盈利,多数参与者生存艰难,甚至不惜铤而走险。

当前电竞行业乱象丛生,尚未形成真正的市场规范,部分入局者抱着投机心态做短线生意。电竞赛事的红火,既得益于年轻人的喜爱,也离不开政策扶持。资本为获取更多扶持,砸钱买热搜炒话题。但如果行业始终依赖流量和头部效应,一旦风口转变,扶持减少,资本是否还会持续投入令人存疑。

若电竞行业想要实现稳定的长线发展,就必须向成熟体育赛事看齐,发展稳定的自我造血能力,建立成熟透明的运作机制和行业规范。否则,即便当下热度高涨,也可能只是富二代们的一场资本游戏,终将被时代的浪潮所淘汰。

文本来源@虎嗅APP的视频内容

0 阅读:10

围炉话今朝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