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这个全球化的时代,各国之间的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比较从未停止。而中美之间的“对账”,更是成为了大众关注的焦点。但在这场看似简单的“对账”背后,究竟隐藏着哪些我们未曾注意到的重点呢?

21世纪以来,在全球经济的大棋盘上,真正实现有效经济增长的,只有中国大陆、台湾地区、美国和韩国这四个经济体。其他国家,要么维持现状,要么靠着贩卖资源艰难度日。
在这四个经济体中,中国大陆的经济增量一骑绝尘,占据最大份额,呈现出一派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

然而,这是否就意味着,在民生领域,尤其是蓝领阶层的民生方面,中国全方位“对仗”美国,就一定能稳操胜券呢?
在小红书这个社交平台上,几十万外国用户的涌入,以及上述四个经济体中,上百万人进行的实体对照,似乎在诉说着一些不一样的答案。
就拿韩国来说,2024年6月,韩国一家电池工厂突发大火,无情地夺走了23条生命,其中17名是中国人,还有一名加入韩国国籍的华侨。而当时,整个工厂里还有一百多个中国人在从事危险工作。

这一事件,无疑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也让我们对跨国工作的安全与民生问题有了更多的思考。
同年12月,韩国统计厅发布的《2024年在韩外国人居住及雇佣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在韩国的第一大外国群体是中国朝鲜族,人数多达49.3万,其中34万拥有合法工作,其余的或许在打零工维持生计。
要知道,中国全部朝鲜族人口也不过170万,是人口下降最快的民族,一半以上的中国朝鲜族劳动力都奔赴韩国,这无疑是中韩蓝领收入差距的有力佐证。与此同时,韩国外交部数据表明,每年有7万韩国人移民美国,而韩国每年出生人口仅二十多万。
这条由中国、韩国、美国构成的链条,清晰地勾勒出三个国家平均收入和消费的对比情况。由此可见,在小红书上轻易对中美民生“对账”下结论,实在是为时过早。


当我们在进行中美“对账”时,很多人将中国的优势单纯归结于社会主义制度。但请别忘了,马克思主义最核心的思想,就是生产关系要随着生产力的提升而改变。
无论是社会管理方式,还是人与人之间合作、对抗、谈判的模式,都需要与时俱进。中国凭借在实体经济领域斩获的巨大增量,有底气在小红书等平台与美国平民展开“对账”。
但倘若有人认为中国无需改变,维持现状便是最佳选择,那恐怕存在两种可能:一是根本不相信中国经济已发生颠覆性变革;二是在逻辑上对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社会的指导思想心存疑虑。
我们深入探讨中国硬件层面的发展变化,也积极思索软件层面应如何跟进。我们也将目光聚焦于中国社会矛盾,不断尝试为大家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让每一位积极的中国公民都能在发展的道路上做出明智的选择。

具体到小红书上的中美“对账”事件,我们若要深入探讨,首先要制定一个中外通用的标准,然后再研究中国的应对策略。比如,通过小红书“对账”,很多人发现美国底层存在卖血制造血液制品的现象,且已形成成熟产业,便认定这是美国社会腐朽邪恶的体现。
这个观点固然有其道理,但当我们用“单采血浆”作为关键词在搜索引擎上搜索时,会惊讶地发现,中国同样存在类似的血液制品产业。以天坛生物为例,2024年其归属净利润高达15.47亿元,同比增长39.42%。
同年,该公司通过多种举措推动血浆采集量大幅提升,旗下85家单采血浆公司(含武汉中原瑞德生物制品有限责任公司下属单采血浆公司)共采集血浆2781吨,同比增长15.15%,甚至昨天还和国药医疗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再看,2024年3月济南时报曾深入报道《山西19岁少年猝死之谜》,该少年在八个月内有偿捐献血浆16次,血浆站被家属质疑“拉人头”。

倘若我们真的在乎人民福利,真的关心医疗行业的逻辑,结论未必是否定这类企业的合法性,但至少,此类中国事件的热度不应低于中美在小红书上的“对账”。
否则,只能说明制造“对账”舆论的部分人,宁可拿美国人的健康来满足自己的虚荣,也不愿关注中国人民的死活。如果某个群体既不关心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也不在乎中国人民的生死安危,那他们关注什么内容也就无关紧要了。
所以,在与美国进行“对账”之前,更为重要的是中国人民自己先进行“对账”。全国各地的高考录取率、社保水平、就业权利与实际工资,以及全国人民的实际待遇与法律规定之间的差距,都理应得到比中美“对抗”更高的关注度。

中美“对账”,不应只是简单的比较和批判,更应是我们审视自身、发现问题、寻求进步的契机。我们要在关注国际对比的同时,更深入地关注国内民生,致力于解决国内的社会矛盾,让中国在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人民的幸福安康。那么,对于中美“对账”以及中国自身的“对账”,你又有怎样的看法呢?
文章来源:马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