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孔祥熙对记者称自己靠政府救济金度日,宋子文看后怎样想

觅波评过去 2024-05-08 08:50:43

晚年孔祥熙

前言

宋子文是孔祥熙的小舅子,孔祥熙是宋子文的姐夫,他们是郎舅至亲,本来应该非常亲近,相处得像一家人一样和睦。

但是,宋子文和孔祥熙却是民国时期斗法最为厉害的一对郎舅,他们的私人恩怨横跨了几十年。

在几十年的时间里,宋子文和孔祥熙为了权位之争勾心斗角、互相敌对,以致郎舅反目。后来,他们斗了一辈子,互相恨了一辈子,至死都没有达成和解。

宋子文和张乐怡

1967年,孔祥熙去世。宋子文的妻子劝他去参加葬礼,宋子文对孔祥熙的气还没有消,生气地说:“我有这个必要吗?”

他们之间的恩怨没有和解,也没有了结,最终在生死无常中画上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省略号......

郎舅之争:从看不惯到势如水火

1914年,宋霭龄和孔祥熙结婚的时候,宋子文就对大姐的这位如意郎君没有多少好感,觉得他相貌平平,整个人一副圆滑相,没有值得别人欣赏的地方。

宋霭龄和孔祥熙

虽然不喜欢这个有些愣头愣脑的姐夫,但宋子文并没有表现得太明显。他和孔祥熙维持着表面的客气和礼貌,两个人友好地相处着。

宋子文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此后几年,宋子文在国民党里一直任职高位,在国民党中的权位和声望比他的姐夫孔祥熙要高得多。

在南京国民政府揭晓的26位委员、7位常务委员名单中,宋子文的名字每次都赫然在列,孔祥熙的名字则不见踪影。这说明孔祥熙的地位还不是那么重要,还没有资格被列进名单之中。

宋子文

1927年12月1日,宋美龄和蒋介石结婚。

1928年1月,宋子文被任命为南京国民政府财政部长。1928年3月,孔祥熙被任命为南京国民政府工商部长。

虽然财政部和工商部都是国民政府中直接与经济挂钩的部门,但实际上财政部的重要性比工商部更重要,财政部长的分量自然也比工商部长的分量重得多。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在那几年中,宋子文和孔祥熙的地位是有明显差距的。但是,他们私底下的关系还算和谐。

第一排右一为孔祥熙

1928年冬天,由工商部牵头策划的中华国货展览会在上海举办。当天,宋子文专程来到活动现场,为孔祥熙助阵。

以宋子文的个性,如果他和孔祥熙有嫌隙,他是不可能亲自前去支持孔祥熙的。由此可见,这时候宋子文和孔祥熙的关系还算不错。

宋子文和孔祥熙关系的转折发生在1933年。这一年,他们之间的地位完全翻转了过来。

1933年4月,宋子文不愿意再继续担任中央银行总裁,提出辞职。4月6日,宋子文的辞职申请得到批准,接任他职位的人正是他的姐夫孔祥熙。

1933年10月,宋子文也不想再在财政部长、行政院副院长的职位上干下去了,再次提出辞职。这一次,接任他的人仍然是他的姐夫孔祥熙。

至此,孔祥熙从宋子文那里把中央银行总裁、财政部长、行政院副院长的职位都接管了过来,权位之路实现了突飞猛进的提升。

在半年时间里,蒋介石两次把宋子文的职位交给孔祥熙。这两件事,使宋子文和孔祥熙的地位发生了调换,也使他们的关系变得微妙起来,对他们此后几十年的关系,都产生了深重的影响。

那么,宋子文为什么要辞掉中央银行总裁呢?

蒋宋联姻后,宋子文成为蒋介石的大舅哥,而孔祥熙和蒋介石只是有一层拐弯抹角的亲戚关系。

按理来说,宋子文和蒋介石的关系应该更紧密一些、更亲近一些。但事实并非如此,孔祥熙和蒋介石的关系反而走得更近。

这是因为,宋子文个性很强,为人高傲,遇事会和蒋介石硬碰硬,常常惹得蒋介石大为恼火,自尊心受到挫败。

而孔祥熙是一个很会做小伏低的人,并且他一直唯蒋介石马首是瞻。两相比较,蒋介石更喜欢孔祥熙。

再者,虽然在外人看来,宋子文是宋家的长子,是宋家支撑门户的人,但实际上宋霭龄才是宋家的灵魂人物。

因为这两个原因,蒋介石也不敢怠慢宋霭龄的丈夫孔祥熙,甚至十分的倚重,很注意拉近和孔祥熙的距离。

蒋介石、宋霭龄、孔祥熙

1933年,宋子文之所以辞掉中央银行总裁的职务,是因为当时他既是中央银行总裁,又是财政部长,而国库局设在中央银行。

蒋介石对国库的底子知之甚少,经常指示身为财政部长的宋子文批拨军费,数目远远超出预算。

宋子文想,若是中央银行的总裁由孔祥熙担任,孔祥熙一定会把国库的底子详详细细地告诉蒋介石,使蒋介石做到心中有数。

有了孔祥熙的“配合”,蒋介石再要求批拨军费的时候,就会多加考虑,宋子文的工作就好干多了。

所以,宋子文很干脆地辞掉了中央银行总裁的职务。

这次辞职纯属他的个人意愿,因此在后来得知孔祥熙接任中央银行总裁的时候,他的心态是很大方、很平静的。

宋子文和女儿

但是半年后,宋子文辞掉财政部长、行政院副院长的时候,他的心境就与上一次辞职完全不同了。

1933年10月,因为与蒋介石在政见上等重大问题上的的分歧越来越大,宋子文辞掉了财政部长、行政院副院长两个职务。

这次辞职,宋子文有很多被逼无奈、非辞不可的成分,他的心情是很复杂、很沉重的。因此,当得知接任他职位的人是孔祥熙时,他做不到像上次那样心平气和,他对孔祥熙很生气,甚至满心的怨恨。

宋子文

宋子文提出辞职的消息传到宋霭龄耳朵里,让宋霭龄大喜过望。她认为,这对他的丈夫孔祥熙来说绝对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一个可以出人头地的机会。

恰好这时候,宋霭龄收到陈氏兄弟寄来的一封信,信上称蒋介石有意安排张群接任财政部长。放下信后,宋霭龄沉吟良久。

财政部长地位高、权力大,如果这个职位被别人占据,这无疑会损伤宋家、孔家的势力,这是宋霭龄不能容忍的。

于是,宋霭龄立即坐上从上海开往南京的火车,急于要和蒋介石见一面。下了火车,宋霭龄匆匆地坐上等候在外面的汽车,驶向蒋介石的府邸。

到了府邸门口,门卫一看来人是宋霭龄,直接放了行。

蒋介石此时心里一肚子气,见到宋霭龄,就像见到了可以诉说的对象,当着她的面狠狠地批了宋子文一顿,宋霭龄安静地坐在一旁听他抱怨。

见蒋介石气撒得差不多了,宋霭龄才悠悠地说:“子文这么能干,撤掉他谁能顶得上呢?”

蒋介石皱起眉头,嘀咕:“唉,这个嘛,我还没有下最后决心。”

宋霭龄脸上摆出关切的神情,说:

我看叫子文下来也好。这事本来不该我管,可我怕你吃亏,给你来提个醒。要换一定要换一个知根知底的,不能只看表面上是不是花言巧语。万一不听你的话,军费发生问题,后悔就来不及了。

蒋介石一下就听出了宋霭龄的弦外之音,说道:“庸之为什么不来?”

宋霭龄也从蒋介石的话里听出点儿味道,当即说:“他明天就来。”

这时候很显然,蒋介石已经改变了主意,他对宋霭龄说:“明天你叫他来,请他来谈谈。”

第二天,在宋霭龄的紧急召唤下,孔祥熙马不停蹄奔向南京。

没过多久,财政部长、行政院副院长两个职位都成为了他的囊中之物。

中间为孔祥熙

得知财政部长、行政院副院长的接任人选都是孔祥熙,宋子文既惊讶又气愤,当着一些下属的面,沉声道:“孔祥熙?难道大姐夫妇早就与蒋介石串通好了?这位庸之先生人如其名,平庸透顶,他也是财政部长的料子吗?”

胡笔江根据他了解的情况,告诉宋子文:“据说前几天你那位一向很少出门的大姐去了一趟南京,而且她回来后,孔先生接着又去了。宋部长,你看这里面有没有问题?”

宋子文抬高了说话的声音,掩饰不住声音里的气愤,说:“我看他是自家人,把中央银行总裁让给他做,想不到他还要夺我的财政部长。这帮混蛋上台,我还能做些什么?还不如到香港去干自己的事!”

经此一事,宋子文和孔祥熙的“梁子”结下了。

1933年11月6日,即将离任的财政部长宋子文要与新上任的财政部长孔祥熙在财政部会议厅举行交接仪式。

在仪式开始之前,作为当天最大主角的孔祥熙穿了一身笔挺的新衣服,提前了很久就来到会场。

有道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孔祥熙整个人红光满面,看到熟人就热情地打招呼,亲切地寒暄,脸上的笑怎么都收不住。

这一天,无疑是孔祥熙人生中的大日子。然而,宋子文却没想过要给他的姐夫面子。

眼看交接仪式马上就要开始了,官员们都已经落座,宋子文却迟迟没有露面。孔祥熙脸上憨痴痴的笑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焦灼和急切,他一边焦急地等待,一边吩咐助理致电机场那边,看看宋子文什么时候到。

随着时间一点点流逝,仪式还是没有开始,底下的人实在忍不住了,开始不耐烦地抱怨起来,抱怨声此起彼伏。

孔祥熙脸上挂不住了,大步迈上主席台,安抚大家:“各位,宋先生可能要晚来一步,请耐心等待。”

底下有人往上喊话:“宋先生如果不来,仪式还举不举行?”

孔祥熙讪讪地说:“那怎么会呢?”

可是一个小时过去了,宋子文还是没有现身。

正当大家都等得心烦意乱时,财政部次长李调生从门口走了进来,他径直走到主席台上,抱歉地通知大家:“宋先生因健康状况不佳,不能前来参加交接仪式,特派本人前来代替。”

这一刻,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孔祥熙身上,孔祥熙的脸沉得很难看。

交接仪式结束后,李调生掏出一份财政部要求辞职的官员名单,交给孔祥熙。孔祥熙接过后,心里又惊又怒,明白宋子文是存心给他为难。

孔祥熙强装笑颜,说道:“李次长,你是难得的人才,留下来帮助我吧!”

李调生随口应付道:“孔部长,我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近来贱体老出毛病,医生要我治治,我得好好休息啰!”

就这样,在交接仪式上,宋子文虽然没有露面,但当众给了孔祥熙一个难看,明眼人都能看出,他们之间存在着紧张的较量。

宋子文频繁辞职背后暴露出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那就是他既无法真正脱离蒋介石,但他与蒋介石之间又存在着难以化解的摩擦和分歧。

两次辞职后,宋子文离开了国民党权力中心,而他和孔祥熙的关系也降到了冰点,但他们的来往依旧照常。

孔祥熙

孔祥熙刚刚担任财政部长、行政院副院长的时候,曾给宋子文发去电报,向他寻求帮助。孔祥熙明白,虽然宋子文退下来了,但他在政界、金融界关系很多,其影响力是很多人无法比拟的。

很快,宋子文给孔祥熙回复电报:“兄尽筹硕画,宏济时艰。弟智力所及,敢不贡其刍荛,仰赞鸿猷。”

宋子文的话不是在搪塞孔祥熙。

实际上,在1933年至1937年,这将近4年的时间里,宋子文和孔祥熙在基本事情上是有共识和一致态度的。

1934年6月,宋子文筹建了中国建设银公司。他担任执行董事,宋子良担任总裁。而对于董事长人选,他经过慎重考虑,最终确定了孔祥熙。

虽然董事长只是个荣誉职位,没有实权,但这件事可以说明宋子文和孔祥熙重新展开了合作。

1937年7月,日本向中国全面开战。此后,宋子文和孔祥熙在权力的角逐场上博斗着,矛盾和冲突日趋尖锐。

40年代,孔祥熙4位子女的私生活一度引起美国上层社会的非议,在美国本土搅起了不小的舆论风波。舆论纷纷谴责孔氏家族的子女铺张浪费、挥金如土,同时谴责孔祥熙教子无方。

令人很难想到的是,在背后推动这一切的正是宋子文。

1945年,孔祥熙下台,宋子文再次出任行政院长。宋子文就任后,曾经多次公开指责孔祥熙在任期间的表现,隐晦地说他能力不够。

孔祥熙得知后,心里十分不快,向宋霭龄抱怨:“想不到你弟弟还是个小人。”

孔祥熙去世,宋子文不愿去参加葬礼:我有这个必要吗?

就这样,在几十年间,宋子文和孔祥熙之间的恩怨纠葛,从点滴愤懑到势如水火,恩怨越积越深,从未真正的化解过。

50年代之后,宋子文和孔祥熙都寓居在美国,但他们之间几乎没有任何往来。

青年时代,孔祥熙曾经留学美国,就读于美国欧柏林大学。60年代,有一次,在欧柏林大学山西纪念协会成立5周年的喜庆日子里,孔祥熙到欧柏林大学参加庆祝活动。

当天,记者们看到久未露面的孔祥熙,将他团团围住,抛给他一个又一个犀利的问题,其中一个问题是:“有人说您在美国有5亿美元以上的财产,此话是否当真?”

孔祥熙露出一个勉强的笑容,一脸无奈地说,国民党败退台湾后,他的投资都打了水漂,如今他靠以前积攒的钱和政府的救济金艰难度日。

拄拐者为孔祥熙

宋子文在报纸上看到这则新闻,对孔祥熙惺惺作态、欺骗别人的行为嗤之以鼻。同时他认为,如果孔祥熙的生活真的像他说的那样窘迫,那也是他应该承受的。

1967年8月,孔祥熙去世。

孔祥熙灵柩被抬出教堂

得知孔祥熙去世的消息,宋子文的妻子张乐怡劝他去参加葬礼,毕竟孔祥熙是他的姐夫,逝者已矣,就让以前的事情全部过去吧。

宋子文听了妻子的话,心里不情愿极了,生气地说:“我有这个必要吗?”张乐怡也不好再说什么。

宋子文和家人

此后几天,宋子文的情绪阴沉,张乐怡有时候听他一个人在嘀咕着什么,问他也不说。除此之外,他每天大部分的时间都用来看自己收藏的青铜器、画,看的时候眉毛微微皱着,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

张乐怡有些担心他的身体,劝他去医院检查检查,宋子文硬邦邦地顶回去:“你不是希望我快一点死去?”张乐怡听了,很伤心,默默走到一边去了。

1969年,宋子文的弟弟宋子安去世。宋子文的心情十分悲痛,专门飞到香港参加了弟弟的葬礼。

张乐怡原本打算和他一起去,但宋子文考虑到她患有高血压,不宜长途飞行。因此,张乐怡留在了家里。

在宋子安的葬礼上,宋子文见到了许多年没见过的姐姐宋霭龄。

葬礼结束后,宋子文飞回美国。

张乐怡迫不及待地向他打听葬礼的情况:“宋家还去了什么人?”

宋子文急忙说道:“你关心这干什么,我可不是为了要去见什么人才去参加葬礼的。”

其实,在那些年里,张乐怡很想从中调解宋家兄弟姐妹之间的矛盾,但是他们的恩怨太久,很难解决,张乐怡不知道该从何下手,只好放弃了。

1971年,宋子文去世。

有关他和孔祥熙的恩恩怨怨都随着历史的云烟随风而逝......

参考资料:

《孔祥熙全传》

《乱世豪臣:宋子文与蒋家王朝的感情纠葛》

0 阅读:134

觅波评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