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蒋介石逃往台湾不敢走下飞机,孙立人安抚:这里都是自己人

觅波评过去 2024-04-25 09:20:50
前言

1949年是蒋介石政治生涯中最艰难、最落魄、也最为慌乱的一年。面对岌岌可危的时局,他陷入了一种草木皆兵的恐惧状态之中。

1949年5月17日,身在舟山定海的蒋介石给台湾省主席陈诚发去电报,通知陈诚,他不日准备从舟山乘坐飞机飞往台湾。

蒋介石

在电报发出去的24小时里,蒋介石始终没有等到陈诚的回复,草木皆兵的他敏感地联想起这么多年来陈诚一直和美国人保持着密切的往来,便陡然起了疑心。

尽管蒋介石十分清楚,在过往的岁月里,陈诚数十年如一日地效忠于他,但急剧变化的局势让他十分不安,以至于不愿意相信任何人。

左一是陈诚

于是,蒋介石临时改变了去台路线,决定经由高雄入台。因为在那时候,陈诚虽然是台湾省主席,但高雄还没有划入他的管辖之下。

1949年6月1日,蒋介石乘坐专机抵达台湾高雄,他并没有因为到了自己的“地盘”而如释重负、气高胆壮,相反的,他的神经高度紧张,对安全问题敏感到了风声鹤唳的地步,只觉得到处都不安全,甚至于飞机靠在了停机坪,都不敢迈下飞机。

这一天,孙立人、彭孟缉专门到停机坪迎接蒋介石,他们眼巴巴地翘首张望,却久久等不到蒋介石从飞机上走下来。

孙立人

孙立人跟随蒋介石多年,很能揣度蒋介石的一些想法。此时此刻,他猜到蒋介石不敢下飞机是出于害怕,便直接走上飞机,向蒋介石报告:“这里都是自己人”。蒋介石听了孙立人的话,问:“我在此地安全吗?”

得到肯定的回答后,蒋介石带着对过去辉煌的惋惜,带着对前途和命运的不安,带着对台湾未来不确定性的迷茫,心情沉重地走下飞机......

1949年,蒋介石对未来存身之所的考量

1949年1月,蒋介石下野,失落又伤感地回到了故乡浙江奉化溪口。

蒋介石和蒋经国

3月15日,新华社以《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为标题,播报了一篇社论,明确地指出:

中国人民将绝不容忍美帝国主义对台湾或任何其他中国领土的非法侵犯,同样地亦绝对不能容忍国民党反动派把台湾作为最后挣扎的根据地。

这无疑是中共在向世人宣布,在解放战争进入关键时期的时刻,收回台湾也是解放大业中的一项内容,中共不会放弃台湾。

蒋介石听到这个消息,一颗心如同掉进了冰窟一样。他残酷地意识到,大陆已经没有他的立足之地。而他精心布置的退路“台湾”,很显然在不久的将来也会面临四面楚歌的绝境。

广袤的中华大地,竟然没有他的存身之所,蒋介石心里的悲凉油然而生,本能地产生了逃去国外的想法。

蒋介石

第一个进入蒋介石脑海中的国家是日本,20年代初期,他就曾流亡日本,在那里生活了很久,略通日语,对日本文化也很了解,对本土的情况十分熟悉。

而且,他和一些日本要人一直都保持着联系。他觉得,如果自己逃往日本,日本人民一定会对他热情有加。逃亡关乎他的身家性命,关乎他下半生的归宿,必须争分夺秒地准备和谋划。

于是,蒋介石很快会见了国民党政府驻日本军事代表团团长朱世明。

朱世明

在两个人关上门、压低音量交谈的时候,蒋介石交代朱世明代他在日本找一套房子,并且严肃地提醒朱世明,这件事只能他一个人知道,不能向第三个人透露。

朱世明接受任务后,深感责任重大,顺便给蒋介石介绍了日本的房价行情,他说,1945年之后,日本经济不景气,房价并不高,房子也比较多,找起来比较容易,他会全力以赴为蒋介石找到满意的房子,蒋介石赞许地点点头。

蒋介石将一切全部交代清楚后,朱世明若有所思地走出办公室,在办公室外面和蒋介石的秘书周宏涛打了个照面。

台阶上左一是周宏涛

当时,在蒋介石的嘱咐下,周宏涛已经安排家人逃往台湾。自那之后,他常常担心台湾到底安不安全,也更加密切地关注前线战事。每次看到国民党打败仗的消息,他的心就揪成一团。与此同时,他也比以前更注意蒋介石的动作。

周宏涛心里清楚,报纸上天天报道的形势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多少有些不太可信,但只要留心蒋介石的动向,就能够了解真正的“形势”,这样才能提早做打算,提前准备。

他知道,这一次,蒋介石单独会见朱世明,肯定是有紧急且重大的事情要和朱世明密商。

在这样的生死关头,周宏涛也害怕蒋介石只想着自己逃命,撇下所有忠心追随他的人。因此,周宏涛恨不能掌握蒋介石的一举一动。

看到朱世明,周宏涛热络地攀住他的手,轻轻地把他往旁边的角落带,提着心试探地问,问蒋介石和他商量了什么事。

这时候的朱世明一脸的为难,在日本买房是蒋介石的私事,蒋介石再三嘱咐他不要走露风声,他怎么敢捅出去?但周宏涛“不依不饶”,硬是要他讲出来,才肯放他离开。

朱世明转念一琢磨,周宏涛在蒋介石身边多年,深受蒋介石的信任,就算他告诉了周宏涛,周宏涛也会掂量这件事的轻重,一定会自觉地守口如瓶,不会向别人提起。于是,朱世明把他和蒋介石的谈话内容告诉了周宏涛。

此后的半个世纪,除了为数不多的几个人,几乎没有人知道蒋介石在1949年曾经谋划逃往日本。

往事落满尘世尘烟。2003年9月,周宏涛把这件事向世人公开。

蒋介石在日本

朱世明回到日本,立即开始着手找房子,并很快在日本神奈川县箱根町物色了一座日本豪门望族的旧时府邸,售价是1.5万美元。

这座府邸气派、奢华、十分阔大,总共有20间屋子,还带有一个宜人的花园,气势中又带有一层婉转的韵味。

朱世明觉得这套房子很适合蒋介石,马上发电报请示蒋介石。蒋介石听了朱世明简单的描述,对房子很满意。于是,朱世明找到房东,预付了一部分钱。

令蒋介石始料未及的是,尽管他万事小心,步步谨慎,对在日本购买房屋的消息严防死守,但还是被手眼通天的日本记者知道了,并被详细地报道了出来。

蒋介石闻讯后大为震怒,指责朱世明办事不力,没有做好保密工作。就这样,蒋介石逃往日本的计划流产。

蒋介石

1949年4月,我军成功占领南京,蒋介石察觉到了形势的严峻,离开了故乡溪口,并于6月1日怀着颓丧的心情飞往台湾。

在台湾稍作安顿后,蒋介石又飞往成都等地。1949年12月,蒋介石从成都再次飞到台湾。

在台湾,大部分国民党要员心里都有些提心吊胆,对“台湾到底能不能成为国民党长期的安身之所”这件事完全没有底。

因此,当时出现了很多国民党要员自己在台湾,却把家眷都送到了香港的“奇景”,例如,何应钦的太太王文湘就一直在香港逗留。

这种情形暴露出了国民党要员害怕台湾有朝一日会被解放军攻破的恐惧心理,他们都在怀着恐慌的心情,谨慎地观望着。

何应钦一家

在国民党处境危急的时刻,身在美国的宋美龄也感到胆战心惊,她认为台湾距离大陆只有咫尺之遥,是一处危险之地,国民党退守台湾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于是,宋美龄经过深思熟虑,拿起笔亲自起草了一份电报,试图说服蒋介石把加拿大、瑞士作为未来的退身之所。

宋美龄认为,蒋介石争了半辈子,忙了半辈子,是时候把纷纷扰扰抛诸脑后,到国外隐居,过一过清闲自在的日子了。

而且,瑞士是一个在对外关系中永久中立的国家。倘若蒋介石到瑞士,他的安全会得到保障,下半生的日子也会过得安稳,过得舒服。

在电报中,宋美龄写道:“尽管台湾与大陆隔着海峡,但美国已明言不再援助国民党当局,台湾终究保不住。瑞士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又远离亚太,是最理想的避难场所。”

宋美龄

那时候,蒋介石每天忙得焦头烂额,寻找未来的出路,思考着怎么应对将来的种种困难,而且他也没有去瑞士的打算,因此一直没有理会这份电报。

宋美龄迟迟等不到蒋介石的回信,心里心急如焚,没过多久又给蒋介石拍发了一份电报,力劝他即刻动身,前往瑞士。

但是,蒋介石依旧不为所动,宋美龄原本就满是担忧的心更沉重了几分,只好去向孔祥熙、宋霭龄求助。

三个人经过商议后,决定让孔家的女儿孔令仪的丈夫陈继恩亲自到台湾去见蒋介石,以“去瑞士度假”为借口,劝他从台湾退出,到瑞士去。

孔令仪和陈继恩

1949年12月初,陈继恩行踪神秘地飞往台湾,把宋美龄的意思传达给了蒋介石。与此同时,陈继恩还向蒋介石保证,要是他答应赴瑞士,宋美龄和孔氏家族会选出可靠的人选,作为“先锋部队”先到瑞士为他们买房置地。

陈继恩的一番劝说,并没有能够说动蒋介石。蒋介石心里的主意笃定,他表态,就算台湾不是长久之地,万里之遥的瑞士也不会是他的选择。

眼看蒋介石决心已定,不可能动摇,陈继恩便向他辞行,回美国去了,回去后把蒋介石的态度告诉了宋美龄。

宋美龄仔细地想了想,也许真像蒋介石所说的那样,台湾在短时间内不会有危险,而且蒋介石丝毫没有到瑞士去的想法,她不如也顺其自然,就没有再在这件事上多说。

1950年1月,在蒋介石的催促之下,宋美龄离开美国,飞往台湾。

无谓的挣扎

蒋介石刚刚撤退到台湾时,对台湾的形势十分忧虑,担心过不了多久解放军就会攻打台湾。到时候,他又能撤退到哪里去呢?

然而,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打响,这让处境危险的蒋介石绝处逢生,从黑暗中爬了起来。

不仅如此,恢复了元气的蒋介石还曾经想要介入到朝鲜战争中去,派兵支援韩国,并三次向美国表达他想要援韩的强烈愿望。

蒋介石

蒋介石之所以想要援助韩国,背后是有不可告人的原因的。

当时,蒋介石意识到,仅仅依靠国民党的力量,反攻大陆的希望渺茫,如果美国同意他掺和这场战事,届时,朝鲜战争就是中美之间的较量,美国就不得不成为他的后盾,襄助他击败中共。

蒋介石老谋深算,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美国十分清楚,蒋介石一心只想使朝鲜战争升级,但美国并不想使战争进一步恶化,他们看透了蒋介石的心思,没有同意他的援韩请求。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打响。当天,蒋介石在日记里写道:“得北韩向南韩宣战报告,一如所料也。”

邵毓麟是国民党驻韩国大使,据他回忆,朝鲜战争打响后,由于形势有变,他立即离开了韩国,逃到东京,6月28日,他拨通了蒋介石住处的电话,要求与蒋介石通话。

蒋介石的侄孙蒋孝镇对他说:“邵大使,老先生刚刚去午睡,现在请他听电话,恐怕不太妥当吧?”

邵毓麟着急地说,事情紧急,一刻都耽误不得,他必须现在就向蒋介石汇报。电话那头的蒋孝镇也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连忙跑向蒋介石的床边,报告了这件事。

邵毓麟

蒋介石拿起电话,一字一顿地问:“你是邵大使吗?好,辛苦啦,情况怎么样?”

邵毓麟详细介绍了朝鲜战争的战况,同时向蒋介石建议,尽快对韩国做出有效支援,这个大动作不仅能使韩国在战争中占有优势,对台湾的形势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蒋介石沉思了片刻,把事情想了一遍,说道:

我明白你的建议,你可以告诉李总统( 李承晚),我们一定要派兵援助韩国。不过为了保密,我不能在电话中详细指示,我会发密电给你,你在东京等我指示,现在时间紧要,你接到我的密电后,可立刻飞回韩国,亲自告诉李总统,现在你可暂时不必回台湾 。保重,再见!

蒋介石的决定和邵毓麟的建议不谋而合,这让邵毓麟十分激动,一时间竟然把蒋介石的嘱咐抛诸脑后了,兴高采烈地把蒋介石决定援助韩国的消息告诉了多家记者。

6月30日,邵毓麟收到了蒋介石发来的一条很长、很全面的密电。在密电里,蒋介石称他计划派出国民党军201师、67师、183师三个师,一个装甲旅赴朝鲜战场,并出动50架运输机,为陆军提供补给,总兵力为33000余人。

与此同时,根据蒋介石的指示,叶公超拨通了顾维钧的电话,请顾维钧把国民党想要援韩的愿望传达给美国国务院,并请求美国出动舰队将国民党军队载至朝鲜战场。

但是,美国没有同意蒋介石的援韩请求。

7月底,蒋介石再次表达了援韩的心愿,再次被否决。

1952年5月,蒋介石第三次燃起了援韩的希望,最终还是没有实现。

蒋介石

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

此后,蒋介石“反攻大陆”的实现之日也变得遥遥无期,台湾成为他后半生的安身之所,在某种程度上,也给他的政治生涯写下了一个失意的注脚......

参考资料:

《蒋氏家族全传》:中国文史出版社,2001年版。

0 阅读:3

觅波评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