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年罗荣桓逝世后,获得党和人民高度评价,刘亚楼:我死了也值了

觅波评过去 2024-05-21 10:56:31

罗荣桓和刘亚楼

前言

在十大元帅中,罗荣桓为人沉稳持重,谦虚谨慎,不苟言笑,以一种独特的质朴魅力为人敬仰。

罗荣桓和刘亚楼有长达几十年的交往历史、深厚友谊,刘亚楼一直把罗荣桓当作榜样一样尊重。

1963年,罗荣桓在北京医院逝世,年仅61岁。刘亚楼,这个平时很少流泪的硬汉流下了痛苦伤心的眼泪,他为罗荣桓的过早离世感到无限悲伤。

后来,刘亚楼时常想起罗荣桓。罗荣桓的音容笑貌,与罗荣桓交往几十年的往事,总会浮现在他的眼前。

他还经常充满无限的敬意和深情,回忆罗荣桓,向别人讲述他对罗荣桓的崇敬之情,他说:“罗元帅的逝世,是我党我军的巨大损失。对我个人来说,失去了一个最好、最亲近的首长和战友,我在他的直接领导下战斗和工作了三十年。他的去世,使我悲痛万分。”

罗荣桓力荐刘亚楼“难得的将才”

1945年,苏联红军挺进中国东北,在东北与日军作战。阔别祖国6年、一直在苏联红军中担任参谋的刘亚楼也跟随队伍来到东北,处理与苏联的联络协调工作。

再次踏上祖国的土地,刘亚楼感慨万千。与此同时,他迫切地想要联络上中央,希望留在国内打仗,同时又担心年隔久远,从前的战友已经忘记他这号人物了。

刘亚楼

正当他为这件事煞费苦心的时候,时任东北民主联军副政治委员的罗荣桓来到了大连,这无疑是老天爷送给刘亚楼的绝佳机会。

1946年初,罗荣桓的肾病不断加重。医生认为手术可以把他的病情控制在稳定的状态,建议他尽快做手术。

考虑到事关重大,东北局立即把这件事上报中央。在中央的关怀下,罗荣桓前往大连苏军医院看病求医。

1946年2月,大连市委书记韩光兴冲冲地来找刘亚楼,对他说:“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刘亚楼笑呵呵地调侃道:“什么好消息,该不是又要我出面交涉什么吧?”

韩光走到刘亚楼身边,显得挺神秘,小声说:“罗荣桓同志来大连了。”刘亚楼一听,露出惊喜的神色,连忙问道:“他什么时候来的,现在住什么地方?”

韩光

几天后,刘亚楼和韩光一起来到罗荣桓的住处。自1939年延安一别,他们已经7年没有见面了。

当时,罗荣桓正聚精会神地看书。刘亚楼和韩光在警卫员的带领下来到罗荣桓的房间。一见到罗荣桓,刘亚楼帽子一掀,兴奋地说:“罗政委,你认不出我来了吧?!”

罗荣桓仔细端详眼前这个人,过了很久才终于认出来,高声喊叫起来:“刘亚楼!好你个刘亚楼,瞧你,洋面包一吃,精神多啦!”

刘亚楼快步走上前,紧紧握住罗荣桓的手,激动地说:“延安一别,整整7年啦!老首长,你得了什么病,要紧吗?”

罗荣桓平静地答道:“肾出了毛病,有啥要紧的,大不了去见马克思嘛!”

说完,罗荣桓领着刘亚楼、韩光来到客厅,三个人在沙发上坐下,不约而同地谈论起国内的形势。

左二是罗荣桓,左四是刘亚楼

罗荣桓说:

蒋介石军队进入沈阳,正准备沿长春铁路线南北,向我军发动大规模进攻!目前部队的武器弹药、医药被服都很缺乏!日本关东军在旅顺和大连有不少仓库,存放有大量军火和物资,正是我们需要的,你这个苏军少校要起点作用,做做苏军工作,想办法多搞一些出来。

刘亚楼说:“我已和苏联驻军司令谈过,他答应暗中帮助。”

这时候,韩光也向罗荣桓汇报道:“已经到手了一部分武器弹药。”

罗荣桓感到很满意,点点头说:“好啊,还要多做些工作尽量多搞一些。”说完,他好像想起一件重要的事情,询问地看向刘亚楼,道:“你想继续留在苏军服务,还是回自己部队来呀?”

刘亚楼心里早就有了答案,毫不犹豫地说:“当然回来!我早就想着上战场,真刀真枪干几仗!请老首长帮帮忙。”

罗荣桓和刘亚楼

两个人的对话被韩光听到耳朵里,他两手乱摇道:“首长,你可不能挖我们的‘墙脚’啊,刘亚楼同志留在苏军,对我们大连的工作很有帮助啊。后方的工作也很重要哇。”

罗荣桓似乎被他的话说动了,沉默了起来。刘亚楼看出罗荣桓有改变主意的迹象,赶紧用眼神制止韩光,随即看向罗荣桓:“这里的工作当然重要,可不太适合我,老首长,我这性格你还不知道吗?”

罗荣桓的思绪飞快地转动着,当机立断地做出了决定,说:“现在开辟东北的工作正需要各方面的人才,刘亚楼同志既有国内革命战争的经验,又喝过‘洋墨水’,是个难得的将才,回到我军工作是很好的。”

得到了罗荣桓的同意,刘亚楼激动地一拍桌子,恨不得手舞足蹈。罗荣桓、韩光被他的情绪感染,都哈哈大笑起来。

罗荣桓、肖华、刘亚楼

在罗荣桓的力荐下,1946年5月,中央军委任命刘亚楼为东北民主联军参谋长。后来,刘亚楼成为第四野战军中的第三号人物,一直在罗荣桓的直接领导下战斗和工作。

在三年解放战争中,他们打出了“林罗刘”的赫赫威名。在很多年里,罗荣桓的名字和刘亚楼的名字一直是连在一起的。

在一起并肩战斗、出生入死的岁月里,罗荣桓和刘亚楼的战友情历久弥坚,从战争年代一直延续到和平年代。

刘亚楼:我死了也值了

从战争年代起,罗荣桓的身体就长期受肾病困扰。建国后,他也一直承受着肾病的折磨。

1961年,医生为罗荣桓的病情感到忧虑,向他提出了一个意见,希望他将一切工作都真正放下,静心休养一段时间。

听了医生的话,罗荣桓连续几天都不开心,他对医生说:“我这个病既然是长期的,就应该长期对待。长时期一点事情不做,怎么过得下去呢?到哪一天为止呢?其实多少做些工作,精神反而好些,身体也会好些。”

中央和毛主席为罗荣桓的身体着想,要求他每天最多只跟两拨干部会面,而且每次的谈话时间要控制在60分钟之内。

毛主席

但是,罗荣桓仍然像从前一样孜孜不倦地工作,听取干部们的工作汇报,翻阅文件,了解国内外时事。

医生要他好好休息,好好调养,尝试用听歌、打牌等方式放松心情。心情好,对病情也有好处。

但是,罗荣桓是个工作狂,他离不开工作,并没有听医生的话,他说:“我是个不会休息的人,在娱乐方面没什么爱好,这是一个缺点。青年人可不要学我。”

罗荣桓

贺龙一家和罗荣桓一家是邻居。作为患难与共几十年的战友,贺龙很担心罗荣桓的身体,觉得钓鱼有益健康,经常到他家串门,给他传授钓鱼秘籍,劝他多晒太阳、多钓鱼,也多次叫他一起到龙潭湖钓鱼。

罗荣桓不喜欢外出,每当贺龙叫他去钓鱼的时候,总是叫不动他。贺龙只好出动聂荣臻,两位战友你一言我一语地劝着,罗荣桓才答应尝试尝试,跟着贺龙、聂荣臻来到龙潭湖。

后来,只钓了一次,罗荣桓就迷上了钓鱼。但是当他手握鱼竿,坐在湖边的时候,他的目光总是定在一处,想着心事,想着手上的难题该怎么解决,案上的工作什么时候能做完,经常想着想着就忘记了自己在钓鱼,甚至鱼咬钩了,他都没有察觉。

贺龙打趣他:“老罗,姜太公钓鱼是愿者上钩。可是你呀,鱼咬钩了也不提竿。”罗荣桓挠挠头,不好意思地笑笑。他觉得,哪怕他爱上了钓鱼,但工作在他心目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

贺龙、罗荣桓、聂荣臻

疾病总是让人感到十分苦恼和无奈,哪怕病人是一个无比坚强的人,也会被病痛纠缠得日夜难安。

有一天,罗荣桓想到自己的病,一向坚强的他也不免黯然神伤起来,心里闷闷的,难受的厉害。吃了药以后,精神好了一些,但那种伤感的情绪一直笼罩着他。

妻子林月琴走到收音机跟前,给他播放电台,同时又把一份画报送到他手里,让他转移注意力,舒缓心情,但他还是闷闷不乐。

这时候,通信员走了进来,给罗荣桓递上了一份文件,罗荣桓马上开心起来,一边接过文件嘴里一边说:“对喽,快拿文件来看吧。”他一看文件,就好像身体上的疼痛、心里的郁结都消失了,又全身心投入到了工作的热情中。

1962年,罗荣桓的病情一点点加重,家人越来越感到不安。刘亚楼也十分关心老首长的病情,经常表达对他的问候。

这一年,第四野战军战史编辑部顺利创建,病床上的罗荣桓和刘亚楼一起负责第四野战军的战史编写工作。

刘亚楼

1963年,罗荣桓的病情急剧恶化,被紧急送往北京医院,在病床上勇敢地与病魔搏斗。

由于病情愈加严重,罗荣桓不能好好地吃饭,也不能好好地睡觉。刚刚吃进去的东西,没过多久就又吐了出来。

医生急得团团转,千方百计地想要给他解决呕吐和吃饭问题,但这个问题实在棘手,大家都束手无策。

身为一名病人,罗荣桓的身体本来就虚弱,不吃饭怎么有力气抵抗病魔。因此,哪怕吃了东西会吐,他每一顿饭也都必须吃。

平时,罗荣桓总是一口不剩地把饭吃完,吐了再吃。对于普通人来说,一日三餐是享用。可是对于他来说,一日三餐是一种痛苦的折磨。

有时候吃了饭,过了很长时间都没有吐,罗荣桓就会心情大好,有一种躲过一劫的庆幸之感,话也多了起来:“又打了一个胜仗,看起来,对于病也得要抗,不抗是不行的。”

罗荣桓

随着病情一天天恶劣下去,罗荣桓已经病到连下床都困难了。但是,他觉得躺着像是个没用的人,所以哪怕身体再难受,白天他都会坐起来,时不时地跟身边人感慨:“让我坐起来,站起来,能站起来就胜利了。”

为了扩大罗荣桓的活动空间,让他能够离开病房到外面近距离活动,林月琴组装了一把轮椅,偶尔滑动着轮椅,陪罗荣桓到走廊上看看。

走廊一片寂静,几乎没有什么人。一个曾经指挥千军万马的元帅,被“困”在医院的方寸之间,心里的郁闷可想而知。

罗荣桓十分想要站起来,离开医院,像他许多年来所做的那样,继续为新中国的建设出谋划策。但他的身体已经非常虚弱了,一切的一切都变成了奢望。

后来,罗荣桓意识模糊的次数越来越多了,家人、战友、医护人员都心急如焚,罗荣桓总是在清醒的时候给大家宽心:“人总是要死的,这是新陈代谢,自然规律嘛!”

罗荣桓一家

在罗荣桓病重的日子里,朱德曾到病房探望,给他加油打气:“荣桓同志,你还要继续和疾病作斗争啊!”

罗荣桓带着几分无奈,几分洒脱,说:“是要和疾病作斗争,可是这一次恐怕是斗不赢了。实在斗不过去,也只好这样了。”

朱德、贺龙、陈毅、刘伯承、罗荣桓

12月1日,罗荣桓的病情危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院领导找到罗东进,让他赶快收拾东西回北京。罗东进脑子嗡地一声,只觉得脑子一片空白,马不停蹄踏上回京的路。

当他落地北京,赶到北京医院时,罗荣桓的意识已处于迷糊状态。罗东进日日夜夜待在病房里,一天24小时守在医院寸步不离。

过了很久,罗荣桓恢复了意识。看到儿子突然出现在眼前,他没有感到惊喜,反而很不高兴,责怪道:“为什么没有放假就回来了?我的病有医生护士照顾,你要安心学习,不该请假回来看我。”

罗东进没有因父亲的责怪感到难过,只是为父亲的病担忧,不禁眼泪流下来,哽咽地说:“别的同学父母病重,也是允许请假回家探视的。”医护人员也为罗东进说话:“应该回来看看。”

但是,罗荣桓脸上明显还是很生气的样子,说:“东进,你是革命干部的孩子,对自己应当要求更严格。”

罗东进郑重地点点头。

罗荣桓和罗东进

在生命余下不多的时间里,罗荣桓心里时刻关心着国家大大小小的事务。

12月14日,周恩来、陈毅外出访问,病床上的罗荣桓询问工作人员:“周总理他们到了没有?”

工作人员说周恩来等人的飞机已经安全落地,罗荣桓放心地笑了笑。那一刻,他似乎不记得自己是个病人了。

12月14日这一天,不久前刚刚被任命为炮兵司令员、于近日抵达北京的吴克华来探望罗荣桓。

看到许久未见的老战友,罗荣桓心里自然高兴,说:“啊,你来了。我前天还在想,怎么你现在还没有到呢?”吴克华说:“我已经来了十天了,因为你身体不好,所以没来看你。”

在两个人的交谈中,罗荣桓郑重其事地交代道:“来了好好工作,组建好部队。”

吴克华

政治学院院长莫文骅也紧跟着来到病房,罗荣桓同样对他交代:“我恐怕不行了,你们一定要把政治学院办好。”

莫文骅

在生命最后的时间里,罗荣桓的心里全是国事、军事。

1963年12月16日,罗荣桓逝世。

当时,刘亚楼人在杭州,率领四野战史编辑部的成员们在杭州紧张地工作着。得知罗荣桓逝世的消息,刘亚楼受到巨大的打击。

罗荣桓治丧委员会成立后,刘亚楼怀着无限的悲伤,向编辑部工作人员宣布这则悲痛的消息:“治丧委员会已成立,目前要紧的事是要写一篇追悼会上宣读的悼文 。林月琴同志指名要丁芒(总政治部《解放军战士》编辑,第四野战军编辑部成员之一)去写 。明天我们就飞回北京!”

但是,一个小时后,刘亚楼又接到消息,并及时向大家宣布:“北京方面认为,要丁芒同志从杭州赶回,已经来不及了。林月琴同志只好同意由别人来写 。”

毛主席、贺龙、聂荣臻等向罗荣桓遗体告别

在罗荣桓的悼词中有这样一段话:

他对革命胜利具有无限的信心和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不论是在艰苦斗争的岁月里,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他总是和人民群众、和广大士兵同呼吸、共命运,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高贵品质,在我党我军中享有很高的威信。

作为一名戎马一生的开国元帅,一名共产党员,逝世后,党和人民给“他”的评价就是“他”一生最好的褒奖。

罗荣桓逝世后,得到了党和人民的高度评价,刘亚楼为老首长感到十分欣慰。

那段日子里,刘亚楼流着泪,对秘书张克里说了心里话:“党和人民给罗帅的评价很高,有这样的评价,我死了也值了。”

后记

罗荣桓和刘亚楼共事几十年,共同成就了“林罗刘”的美誉。每当人们想起第四野战军的战史,他们的名字就会一起被提起,这种联系是很密切的,这种联系让他们在波澜壮阔的革命史中始终并肩存在.......

参考资料:《罗荣桓传》

0 阅读:105

觅波评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