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公批评769团,漆远渥顶嘴,刘伯承教导漆:小政委敢顶大政委呀

觅波评过去 2024-05-26 10:20:36
骂得越声色俱厉,越是在爱护你

1943年,129师385旅769团一些战士在行军途中,为了加速抵达目的地,不小心踩坏了老百姓的庄稼。

虽然战士们不是故意的,但毕竟给老百姓造成了损失。

邓公得知这件事,十分失望,对犯下错误的战士进行了处罚,这件事就算告一段落了。

然而,此后两天,邓公又认真思考了一下,觉得必须避免这种事情再次发生,于是他又召唤769团指挥员到师部问话。

收到通知,时任769团政治委员的漆远渥和769团团长郑国仲马不停蹄赶往师部。

当时,邓公正在窑洞里来回踱步,从他的神情能够看出来他非常生气。

漆远渥、郑国仲一进门,邓公没有像往常一样和他们握手、打招呼,而是气愤地走到他们身边,用右手食指严厉地指着他们,瞪着眼睛说:“769团打仗算第一,违反纪律也不算第二!”

漆远渥原本以为这件事已经翻篇了,不明白邓公为什么还要旧事重提。

漆远渥年仅28岁,年轻气盛,还不懂得控制自己的脾气,而且他把自己的队伍看得比什么都重要。

听到邓公这么说自己的队伍,漆远渥心里很不高兴,带着一肚子的火气,争辩道:“邓政委,769团打仗不算第一,也不能说违反纪律不算第二。”

漆远渥

邓公看到漆远渥不但不认错,还嘴硬,火气更旺了,声音也抬高了许多,大吼道:

问题发生在下面,根子却在上边,就在你们身上,就在你漆远渥身上。不要以为能打几个仗就可以老子天下第一,为所欲为。破坏群众纪律,就是我军政治危机的开始!你这个漆远渥骄傲自满,刚愎自用,不爱学习,不研究新情况新问题,不抓新动向,不善于见微知著、举一反三,目不明耳不聪,政治上不敏感,这样下去不仅会带坏部队的作风,也会影响你的发展。指挥员决定部队的命运,我就是抓住指挥员不放!

刘伯承一直在里面的屋子里,坐在椅子上用毛巾敷眼睛,听到屋外的吵闹声,他顾不得把毛巾放下,赶紧往外走。

当时,漆远渥一脸不服气地看着脚下,一句话都不说,用沉默表达着他的不满。

邓公看到他这种态度,气不打一处来,又冷冷地甩了一句:“你这个政治委员缺少政治!”

漆远渥本来还想顶撞两句,这时候,刘伯承走了出来,用眼神制止了他,说:“远渥呀,小政委敢顶大政委呀,还有这样的道理啊?!这怎么行呐!年轻人怎么这样大的火气?来,到我这儿来。”

刘伯承这句话,不像是上级对下级的指挥命令,更像是一种长辈对晚辈的宽厚和慈祥。

漆远渥听了,意识到了自己的莽撞,诚恳地向邓公、刘伯承道了歉,并向他们保证,回去后一定好好管理队伍,绝对不让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

邓公、刘伯承赞许地点点头。

晚年,漆远渥在向儿子们回忆这件事时说:

残酷的战争年代,首长们治军极严。上级越是‘骂’得声色俱厉, ‘骂’得一针见血, ‘骂’得你恨不得当场就‘跳井’,上级就越是在真心爱护你,严格要求你,恨铁不成钢。往往是当面骂你的娘,背后升你的职。我们这些人就是在炮声和‘骂声’中成熟、成长,锤炼起来的。严是爱,松是害。如法炮制,我们也是这样对待我们的下级。上下级亲密无间,水晶一样。才带出了钢铁般的队伍。我这一生跟徐帅学英勇,跟刘帅学战术,跟邓政委学政治。能有这样几位严师教诲,耳提面命,言传身教,让我刻骨铭心,终生受益。

无论是邓公的严厉,还是刘伯承的宽厚,都是基于对漆远渥的一片爱护之心,漆远渥十分清楚这一点,所以他对邓公、刘伯承十分尊敬。

不得已“违抗”中央命令

虽然年轻气盛,但漆远渥对党忠心耿耿,对革命工作认真负责,是一个忠实的共产党员,一个把服从两个字刻在骨子里的军人。

革命时期,漆远渥坚决听从组织的命令和指挥。组织交代的任务,就算有再大的困难,他都会想尽一切办法去完成。

建国后,漆远渥仍然把服从作为第一天职。

但是有一次,漆远渥却“违抗”了组织上的命令......

漆远渥

那是50年代初期。当时,为了壮大外交队伍,中央决定从军队选调一批干部,加入到外交官的行列中。

这些军人都是擅长带兵打仗的将领,革命年代在前线冲锋陷阵,建国后则在军队中从事军事工作,突然一下子要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从零开始学习外语,掌握外交技巧,了解世界各国的风土人情,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大大的挑战。

为了让干部们快速掌握外交业务知识,外交部成立了培训班,让大家一起学习外交礼仪、外交策略,研究国际形势。

被选中成为新中国的外交官,远赴国外就任,出国后,既可以看看外面的世界,又能够增长见识,还能享受比军人更优厚的待遇。很多人认为。走上外交官这条路,前途会比从前更加光明灿烂。

这桩在很多人眼里的“好事”也“砸”到了当时担任空军后勤部长的漆远渥头上。

第一排左三为漆远渥

一天,空军领导找漆远渥谈话,告诉他,中央要他到培训班学习,未来将派他到北欧担任大使。

走上革命道路之前,漆远渥是读过书的,有一定的文化水平。

参加红军后,他又做过陈再道、许世友、陈锡联等人的秘书,后来又担任769团政委,晋察冀军区3纵1旅、7旅政委,空军后勤部部长等职务,经过那么多年在工作中的沉淀积累,漆远渥在军事政工方面都有两下子。

如今让他出任外交官,对他来说也不是什么难事。但漆远渥有一个特殊的情况,使他只能拒绝组织上的安排。

战争年代,漆远渥曾经多次负伤,致使左眼看不见,右手臂酸软无力,是一个失明的残疾人。

外交官出去代表的是国家形象,关系到国家的体面、观瞻。漆远渥觉得如果自己成为外交官,和世界其他国家的领袖、官员站在一起,会有损国家的形象。

听空军领导说话的时候,漆远渥就产生了这方面的顾虑,但他还是答应回去好好想想。

回到家,漆远渥作了认真的思考,这样的顾虑在他的脑海里一遍遍地转来转去,他还是决定,不能去当外交官。第二天,漆远渥开诚布公地向领导说明了自己的想法,希望组织上收回这个决定。

空军领导首先告诉漆远渥,这是中央的命令,只能遵命。但他们也明白漆远渥的顾忌,表示会将他的想法上报中央军委。

当天下午,军委办公厅就给了答复,严肃地告诉空军,中央要漆远渥到培训班学习是命令,应当坚决遵从。倘若有苦衷,应该与中央领导进行商讨。

军委的答复,是中央军委对空军不服从命令的申饬,也是对这件事的当事人漆远渥的申饬。

这样的答复,让空军领导感到十分惶恐,立即通知到漆远渥。

空军领导对漆远渥说:“漆政委啊,你这个事情很难办。现在军委是这个要求,我们空军也无能为力。这样吧,你要服从组织安排,做好准备参加培训班吧。”

漆远渥仍旧认为自己不能去当外交官,恳请空军领导再次把他的想法上报军委,并给他提供一个与中央领导见面的机会。

夜晚,漆远渥愁眉苦脸地在院子里走来走去,焦急地等待空军领导的回话,就这么走了3个小时。

与此同时,漆远渥交代秘书守着电话寸步不离,唯恐空军领导打来了电话,他没接到。

漆远渥明白,在这件事上,他没有听从组织上的安排,给军委领导添了麻烦,也使空军领导左右为难。说不定,他还会因不遵守党纪、军纪被处罚。

过了几个小时,空军领导的电话没有来,但军委办公厅的电话到了。对方告诉漆远渥,经过向中央领导汇报,准许他与周恩来会面,但会面时要长话短说,因为周恩来很忙,是在百忙之中抽出的时间来接见他,会面时长只有两分钟。会面时间是明天下午,漆远渥需要提前抵达中南海,通过北门一路往里走,到西花厅见周恩来。

周恩来

第二天,漆远渥按照约定来到西花厅。当时,周恩来在外面办事还没有回来,漆远渥就站在门外等着他。没过多久,周恩来的汽车终于回到中南海。

看到周恩来走了进来,漆远渥马上敬礼:“总理好,我是空军干部漆远渥……”

周恩来摆摆手,没有让他继续说下去,而是开门见山地问:“漆远渥,你怎么在这里!你接到调令没有?你是不是不想离开空军?”

当时,成立培训班、挑选调遣人员都是周恩来一手负责的。因此,周恩来对这件事推进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也想到了会有人不想离开军队,去做外交工作。

照理说,漆远渥因为不得已的原因,不想担任外交官,申请与中央领导会面,是通过军委办公厅传达给周恩来的,周恩来一定是准许了的。因此,他对漆远渥的情况也是有一定了解的。所以,他这句话明显是“明知故问”,有一种责备漆远渥的意味。

解放战争时期,漆远渥曾是军调小组的成员之一,而当时军调小组的负责人之一就是周恩来,因此,周恩来是认识漆远渥的。

漆远渥将自己提前组织好的语言说了出来:

报告总理,调令空军领导已经通知我了。我有具体情况向总理报告:我的右臂负伤不能抬起来敬礼,左眼被打瞎,现在安的是假眼。我这个状况参加外事活动,不能正常敬礼和假眼都是不方便,非常有损我们国家的形象。我服从组织上的任何工作安排,但我的这个情况是否继续留在部队工作更适合些?请总理指示。

周恩来听完,才终于明白了漆远渥拒绝调动的原因,也明白了他对这件事是做了怎样一番细致的考量,思考了一会儿,说:“好吧,漆远渥,你去(中央)组织部向安(子文)部长汇报,报告他说我已经知道了。”

就这样,漆远渥罕见地“违抗”了中央的命令,但他这么做是为了国家形象......

1955年,漆远渥被授予开国上将。

恩情不忘

漆远渥是一个坚决服从组织命令的人,也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

1960年的一天,天刚蒙蒙亮,漆远渥就走出了家门,钓了一条大个儿的鱼,然后把收集了很久、一直舍不得用的肉票带到商店买了一些猪肉。

平常,漆远渥家只有逢年过节才会吃肉。这天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日子,见漆远渥把所有肉票拿了出来,家里人感到诧异,问今天是什么特殊的日子吗?漆远渥笑着说,今天要宴请贵客。

到了晚上,开国少将胡鹏飞笑容满面地走进了漆家,他就是漆远渥要招待的贵客。

吃晚饭时,漆远渥往杯子里倒满酒,拿起杯子,才刚要开口,鼻子就酸了,眼睛也湿润了,嘴角颤抖着说:“孩子们,没有你胡叔叔,就没有爸爸的今天,今天我们用攒了大半年的肉票请客都不够报答……”

漆远渥到底蒙受过胡鹏飞怎样的恩情,使他如此的感念于心呢?

胡鹏飞

那是长征时期,有一天,漆远渥的干粮突然不见了,把周围翻遍了都找不到。

在艰苦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饥饿时时刻刻困扰着红军将士,身上每一点干粮都是“救命粮”。救命粮没有了,很快便会陷入饥寒交迫的绝境。不吃饭,没有充足的体力,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生命随时会受到威胁。

当漆远渥身处困境时,是胡鹏飞毫不犹豫向他伸出援手,对他说:“远渥,不用着急,你没粮食我有,咱俩吃一份,走出草地就好了。”

后来,胡鹏飞把自己的干粮递给漆远渥,两个人共吃一份干粮。这是凝聚着胡鹏飞心意、弥足珍贵的“救命粮”。有了它,漆远渥才得以平安走完长征。

胡鹏飞的恩情是“救命之恩”,同经生死患难,漆远渥对这份恩情一直铭记于心,不敢忘记。

由于在革命时期好几次身受重伤,伤到了身体,在人生的晚年,各种后遗症都找上了漆远渥。

在生命最后的二十年里,漆远渥一直是植物人的样子,躺在床上无法动弹,一点意识都没有,一直躺在空军总医院。

2012年,漆远渥逝世,享年97岁......

0 阅读:10

觅波评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