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广汽官宣了与华为的合作。
这一次是传祺与华为的联合创“新”计划,核心是广汽的智电科技i-GTEC 2.0加上华为的乾崑智驾和鸿蒙座舱。
这一次合作在消费者心中的位置还挺重的,毕竟广汽之前就与华为合作过。两者不欢而散后,广汽还专门提过,华为没法议价,当时给了华为沉重一击,只是影响力没有上汽的“灵魂论”那么深远而已。
这一次重新“请回”华为,怎么看都是要“大干一场”的架势。然而现实情况是,广汽一把手曾庆洪并没有出席相关的活动,当天他去参加了广汽埃安的试驾。二把手冯兴亚同样没有出现,去了世界500强的会议。
广汽与华为的这次合作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真的像消费者期待得那么重磅吗?个人的一些看法与大家分享一下。
(1)未能转正的AH8,影响仍在?
同为珠三角企业,华为与广汽算是“老熟人”了,两者的合作开始也非常早。2017年,两者就签订了智能网联汽车战略合作协议,2020年,又进一步签署了深化战略合作协议。
可以说在2022年之前,两者都处于“蜜月期”。
2021年,广汽透露与华为联合研发了一款中大型智能纯电SUV,代号是AH8,预计在2023年量产。当时的说法是广汽拿出GEP 3.0底盘平台,华为拿出CCA平台,不光是AH8,后续两者要合作一系列的车。
这个也很好理解,在广汽的自主序列中,埃安一直走在科技最前列,本身就是以前的广汽新能源部门分出来的。既然埃安要造C级SUV,要冲高,华为也有现成的资源,两者合作是水到渠成。
但很快状况出现了,两者的合作并不顺利。广汽埃安的副总经理更是直接吐槽,华为作为大牌供应商要价太高,而且不受控。
个人觉得后者才是重点,毕竟价格这个东西在合作初期就已经敲定了,广汽不大可能合作一年多之后才发觉。更大的可能,还是华为作为供应商不受控,与广汽的体系格格不入。
再后来就是“冷处理”了,两者的合作应该是2022年就结束了。到了2023年3月,广汽集团董事会才同意“AH8”项目由与华为联合研发变成自主开发。
目前这款车换到了昊铂旗下,前阵子谍照已经曝光了,依然是聚焦了广汽最新的科技,预计会在明年推出。至于究竟做到了什么水平,就要等接下来看了。
虽然与华为的合作子公司从埃安变成了传祺,但我想说的是,之前广汽吐槽的一些问题仍在。比如要价高,在当前高度内卷的市场环境下,变成“给华为打工”几乎不可避免;比如“不受控”,华为的强势是出了名的,也很难有质的改变。
(2)华为“二进宫”,广汽要什么?
问题仍然在,广汽的一、二把手也都没有出席,可以看作这次的合作更多还是试水,这也是由广汽和华为的现状决定的。
对于华为来说,要做的事实在太多了。去年华为把智选车业务升级成了鸿蒙智行,如今已经有四个合作伙伴,分别是赛力斯(问界)、奇瑞(智界)、北汽(享界)、江淮(尊界)。
今年我们已经看到,华为的流量分流明显。后面几个界的表现,明显没有问界好。华为也使出了浑身解数,包括智界甚至举办了两次上市发布会,收效甚微。
除了这几个“亲儿子”外,华为还将车BU部门独立了出来,目前长安已经注资,华为与长安的阿维塔和深蓝都有合作。此外,华为还与东风牵上了线,与猛士和岚图有合作。
在这种情况下,华为很难有当初做AH8的精力了。因此与传祺的合作,个人觉得不会太深入。
至于广汽的态度,就更加暧昧了。一方面可能有政治层面的压力,东风、长安两家央企都入局了,广汽也不想“落后”;另一方面可能也是一种尝试,2021年的时候,华为在汽车行业内还名声不显。如今虽然依然是褒贬参半,但华为确实是做出了一些实绩的,起码问界的销量一直排在新势力前列。
或许广汽也想尝试一下,带上华为的名头后,究竟对于新车有多大的加成。此番更多是试水,如果合作的效果好,后续再进一步升级。
(3)势均力敌才会是最优解
有人说,人与人之间最舒适的关系是棋逢对手,个人觉得企业之间的合作也是如此。如果关系完全是失衡的,那合作也必定无法长久。
目前华为的几种合作模式,确实让车企感到难受。其中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双方要从合作中得到什么。华为有三种合作模式,分别是零部件供应模式、解决方案模式、智选车模式,但细究一下就会发现,其中都有“坑”。
首先是零部件供应模式,这个最好理解,你在卖东西,我看得上,买定离手。但这里有一个问题,智能汽车买的是什么?到底是算力芯片,还是背后的算法,还是后续的OTA更新。如果只是买硬件,那华为比得上高通、英伟达吗?别人是专门造芯片的企业。
如果硬件、软件一起买,服务也打包,那就变成华为HI模式了。之前有媒体透露,华为HI模式的系统价格大约在8万起步。这个数据不一定准确,但表现肯定接近这个水平。在当前这么卷的市场条件下,极氪7X这种带激光雷达,几乎是“满配”的中型纯电SUV,价格是22.99万。倘若换成采用华为HI模式的车型,几乎不可能做到这个价格。
对于车企来说,华为把钱赚走了,把名声赚走了(宣传的都是华为的技术)。自己承担着最多的工作,包括从定义,到生产制造,到服务,而且很大概率是亏损,这是主机厂难以接受的。除非车企急需借华为的名头打响名声,要不然这种合作模式是很难长久的。
这个时候就要进入第三种模式了,那就是智选车,也就是鸿蒙智行模式。华为来定义车,华为提供全套的智能化技术,甚至电机、激光雷达、音响都提供了,在华为的商场售卖,车企主要负责生产制造和售后服务。
这种模式车企确实是轻松了,但存在感也没有了。卖得再多、再好,跟自己的关系也微乎其微。哪一天华为“撤走”了,基本就什么也不剩下了。比如华为停止与问界合作,大家能想象消费者跑去赛力斯的门店买车吗?
这相当于把品牌命运完全交到了华为的手里,在这种情况下不说“议价”了,车企连说不的权力都没有。对于广汽这样的企业来说,如果全盘参与到鸿蒙智行模式,那都不是简单的利害关系了,甚至可以说是国有资产的流失。
现在这种局面,华为难受,合作伙伴也难受。以享界为例,几乎全场都是华为在“带飞”,余承东声嘶力竭,最后效果也并不算好。智界奇瑞的参与感也很弱,原因很简单呀,奇瑞能从中得到的回报太少了。
华为觉得自己是在“与世界为敌”,其实本不用如此的。个人觉得,在权责方面做一些调整,让合作伙伴有更多的利益,不仅仅是金钱上,还包括话语权、品牌上。两者通力合作,才能做到更好。
写在最后
华为曾经说自己要做智能汽车时代的博世,原因倒也简单,主机厂大投入、高营收、低利润率的经营模式,确实不太适合华为这种科技企业。华为的研发投入极高,有着庞大的工程师分红体系,这意味着它必须追求高利润。
但在整个汽车行业薄利的情况下,零部件模式走不通,HI模式主机厂盈利压力大,鸿蒙智行模式则将主机厂完全边缘化了。在这种情况下,主流车企只会是试探,很难全身心投入。反过来也影响了华为智能系统的销量。而没有足够的量支撑,华为又需要进一步增加每套系统的“提点”,恶性循环。
迄今为止,除了像赛力斯这样将自己完全交给华为的车企,其它主流车企大都在与华为的合作中无明显受益。这是一个很危险的信号,也是华为成为博世最大的阻碍。或许华为还要给一种新的合作模式,大家觉得呢?
广汽合资车大跌,自主品牌也不行,负责人还不谦虚。
怎么人家长安和东风就不怕国有资产流失,一个地方国企就怕资产流失?后面外国的硬件和系统大概率不会用了,国内还有谁可以用?
广汽与上汽一样,也接不上气了
广汽错,还不是一次错①花重金买了罗蜜欧三十年前的平台造的ga6昙花一现②从奇瑞买平台造ga3几没任何销量③好不容易搞了台热卖的gs8,销量甚至逼近汉兰达,正因这就被波箱厂爱信卡,故广汽怕供应商不受控④与日本尼德科合资搞电机电控,没想到国产电机电控已领先日本⑤华为与广汽合作,大概率不会在电机电控,最多是智驾和座仓,但我不看好,毕竟含华量更高的四界只响一界,这样的合作不可能成功
传祺销量都掉成这样,还是改不了自己是国企的傲慢。
广汽诶安卖的这么好,为什么广汽还是亏损?大部分零部件采购鬼子价格又贵质量和国产件相当或差些的,利润被鬼子赚了。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很巧,这次合作两边都有我朋友,职位也相当高,据说,这次不同于以往各模式,略低于智选,先上三款,有商务车,据传除了采用华为智驾和智能座舱外,还由华为设计……
指望广汽,不如把湛江三星汽车重新做起来
作者分析得较为透彻。合作是双方的事,一方得利是难办的。
广汽但凡把售后做好,也不致于象现在的销童,
再强势有外国企业强势?再不可控有外国企业不可控?
个人认为,华为做好4界就可以了,广汽没那么重要
国企老总高高在上,看不起华为的。
广汽就是想要 又要 又不要的典型
除了亲儿子,其他都活不了
广汽的车设计差得很,卖的全是网约车
广汽领导知道什么叫新能源吗?广汽领导认知已经无法跟上时代的发展,老了
你除了捞钱比较在行其他还有啥?
你叫刘禅回蜀国他是不同意的!洗洗睡吧!
自己研发或者合作研发。如果你去买,话语权肯定在卖方。
广汽缺的根本不是华为,是自身产品设计性能低劣,车型规划混乱
没办法,广汽自己搞不定。华为是世界的标杆,就是用十分之一的工程师,广汽也比不上啊。认输不丢脸。
华为有点记吃不记打
还不抓紧这稻草就沉了,抓住了人可能也会沉。看城市的气魄吧
各种不服气
预测广汽传祺未来不怎么有前景![得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