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圈最近这是咋了?
曾经高攀不起的“白富美”,现在排队跳楼大甩卖,这波操作,真不是在逗我?
摩友老王,一个被现实狠狠上了一课的倒霉蛋。
半年前,咬咬牙,贷款拿下心心念念的阿普利亚RSV4,落地25万,那叫一个风光无限。
结果呢?
半年不到,这“神车”直接变“神坑”,二手车行老板看一眼,摇摇头:“王哥,现在行情不好,最多给你12万。”老王差点没一口老血喷出来,这哪是骑车,这是骑了个“定时炸弹”啊!
这事儿搁谁身上都得emo。
曾经的梦想,瞬间贬值成这样,搁谁能顶得住?
但仔细想想,这事儿也怨不得别人,只能说,市场变天了。
不信?
看看现在的高端仿赛市场,简直就是一片“哀鸿遍野”。
宝马S1000RR,曾经的四缸王者,现在直接降价5万,20多万就能拿下,早买的摩友估计已经在厕所哭晕。
阿普利亚RSV4,更狠,直接半价甩卖,12万出头就能骑回家,这价格,简直比国产仿赛贵不了多少。
还有川崎ZX-10R,官方下场,直接降价6万,19.8万,这价格,简直是白菜价啊!
这波降价潮,到底是谁在背后搞鬼?
大环境不好。
这两年,国内摩托车市场增速放缓,消费降级,大家兜里的钱都不宽裕,自然舍不得花大价钱买高端仿赛。
海外库存倒灌。
国外疫情那几年,生产受影响,库存积压,现在疫情过去了,国外厂商开始低价倾销,把库存甩给中国市场。
听说有些平行进口车商,为了清库存,甚至不惜赔本赚吆喝,这水,深着呢。
用车环境受限。
现在城市里骑高端仿赛,真没啥用武之地。
禁摩、限摩政策,到处都是摄像头,200多匹的马力,只能在市区里龟速爬行,简直是浪费。
厂商年底冲业绩,回笼资金。
年底了,各大厂商为了完成KPI,只能降价促销,回笼资金,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这波降价潮,有人狂欢,有人流泪。
“捡漏王”们自然乐开了花,花小钱就能圆梦,何乐而不为?
摩友小李,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原本预算只够买一辆国产仿赛,结果看到RSV4半价甩卖,果断出手,12万拿下,朋友圈里嘚瑟了好几天。
但对于经销商来说,这可就不是啥好事了。
利润空间被压缩,售后服务质量也跟着下降。
听说有些4S店,为了降低成本,开始减少零配件库存,导致车主维修等待时间延长,甚至有车主抱怨,换个机油都要等半个月。
二手车主更是欲哭无泪。
二手车市场价格体系崩盘,原本价值20多万的车,现在10万都卖不出去。
老王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半年前的“宝贝”,现在成了“烫手山芋”,想卖都卖不掉。
国产仿赛品牌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原本靠着性价比还能和进口仿赛掰掰手腕,现在进口仿赛都降到这个价位了,国产仿赛还有啥优势?
更别说银行和金融机构的处境了,坏账风险蹭蹭往上涨。
不少摩友都是贷款买车,现在车价暴跌,资产缩水,还款压力山大,搞不好就要断供,银行只能被迫收车,再低价出售,赔的血本无归。
平行进口车商的日子也不好过。
原本靠着价格优势还能赚点差价,现在官方降价,他们的优势荡然无存,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市场被蚕食。
也有一些摩友选择持币观望,他们觉得,这波降价潮还没到底,说不定后面还有更狠的。
这种心态,也挺能理解的,谁也不想当冤大头。
未来,高端仿赛市场会走向何方?谁也说不准。
也许厂商会推出更多入门级仿赛车型,降低门槛,吸引更多消费者。
也许市场会持续降温,高端仿赛逐渐成为小众玩具。
但可以肯定的是,国产摩托车品牌必须抓住机遇,加强技术研发,提升产品质量,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才能在这场洗牌中生存下去。
摩托车不仅仅是代步工具,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精神寄托。
但在追求梦想的也要理性消费,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就像老王,最终还是选择了放弃RSV4,换了一辆更实用的街车,生活还是要继续。
至于那些降价的“白富美”,是真香还是真坑,还得看你自己的选择了。
鞋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