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单位没有食堂,可苦了单位上班的职工。
每天中午下班后,离家比较近的职工去菜市场买菜,然后回家开始煮饭炒菜,吃完饭收拾好厨房,多数时候已经是下午两点,来不及午睡,就往单位赶。
而离家比较远的职工和单身汉,中午下班后则去单位旁边的小餐馆,或者三五几人合伙,炒几个菜,烧个汤,凑合一顿。

外面的小餐馆,看起来只炒几个菜,但平摊到每个人头上,可是一笔不小的费用,特别是对于那些才参加工作的年轻人来说,每月那点工资,在餐馆吃饭都要花掉一半,根本存不上钱,有的年轻人到月底时还需要家里资助。
长期这种情况,让单位职工抱怨不已,纷纷向领导建议单位自己办一个食堂,但领导一直不采纳,这种情况一直维持到了前年。
前年春节过后,老领导退居二线了,从外单位新调来了一名领导,新领导上任伊始,就开始征求职工对单位的意见和建议,结果百分之九十以上职工认为办食堂刻不容缓。
新领导也从善如流,采纳了单位职工的意见,开始着手食堂的筹建工作,在筹建过程中,充分发挥单位职工的主动性,最后决定食堂的事情由全体职工每个人参与。
具体的方式是每周周五下班前,由下一周买菜的两个职工,与厨师一道商量好下一周每天的食谱,按照这个食谱,厨师开出购买食材的单子,由轮到买菜的两个职工在早上八点半之前从菜市场采购回当天的食材,交给厨师,这样,既不耽搁工作,又能尽最大可能保证食材的新鲜。
食堂办起来后,由于食材新鲜,再加上厨师手艺不错,最主要是解决了职工中午就餐的问题,受到了绝大部分职工的欢迎。
食堂开办之初,单位只允许职工就餐,后来,有家住单位附近的职工给领导建议,能否让家属也到食堂就餐,添人添筷子,不会增加太多厨师的工作量。

对于部分职工的建议,单位领导专门进行了研究,最后决定允许职工家属来单位食堂吃饭,但家属来食堂就餐,其就餐价格按照成本价收费。
就这样,单位原本只有五十个人吃饭,允许家属来就餐后,离单位比较近的家属每天大约有十来人也来食堂就餐,一般情况下,在单位食堂就餐的职工和家属保持在六十人左右。
家属来食堂就餐后,开始时,都觉得食堂的菜又新鲜味道还比较好,比同价格外面餐馆要强得多,都认为来食堂吃饭虽然交了钱,但还是很值得。
可过了一段时间后,有个别职工家属就开始有了抱怨,说食堂里的菜,天天都是那几样,都吃腻了,还不如自己家的菜可口。

不过,对于个别职工家属的抱怨,我们这些单身汉和中午只能在外面小餐馆就餐的职工来说,这根本就不是一回事,起码在单位食堂吃饭,菜品新鲜,清洁卫生也有保障,同时还可节约下不少饭钱。
后来的一天中午在就餐过程性,又有一名职工家属抱怨自己交了钱,还吃得不顺心,白瞎了她每顿交的伙食费。
这个职工家属说这话的时候,恰好被从她身后经过的单位领导听见,于是单位领导就对这个职工家属说,单位食堂是解决职工用餐的,但为了关心职工,特意允许职工家属前来就餐,食堂每顿只按成本收入家属的费用,如果觉得食堂的餐费贵了或者味道不好,可以不来食堂就餐。
抱怨的那个职工家属,听了领导的话,顿时脸红一阵白一阵,后面整个吃饭过程都没有再说一句话,从此之后,再也没有职工家属抱怨饭菜味道不好,价格贵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