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振振博士 1950年生,南京人。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献整理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特聘教授。兼任国家留学基金委“外国学者中华文化研究奖学金”指导教授,中国韵文学会荣誉会长(原会长),全球汉诗总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中央电视台“诗词大会”总顾问、《小楼听雨》诗词平台顾问、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特聘教授等。曾应邀在美国耶鲁、斯坦福等海外三十多所名校讲学。
钟振振教授答疑信箱(335)
唐·李远《送人入蜀》诗
送人入蜀
[唐]李远
蜀客本多愁,君今是胜游。
碧藏云外树,红露驿边楼。
杜魄呼名语,巴江作字流。
不知烟雨夜,何处梦刀州。
网友守望杏坛问:求教先生,此诗最后两句该如何理解?与诗题有什么关系?
钟振振:又是什么考题吧?请将相关材料发来。
守望杏坛:是中学语文模拟考题。命题者注:
(1)李远,蜀(四川)人。
(2)《晋书·王濬传》:濬夜梦悬三刀于卧屋梁上,须臾又益一刀。濬觉,意甚恶之。主簿李毅贺曰:三刀为州。又益一者,明府其临益州乎!果迁益州刺史。
考题一: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送别诗,首联中的“客”“君”即作者所送入蜀之“人”。
B.颔联构思新巧,工于炼字,突出色彩,描绘了蜀地秀美明丽的景致。
C.颈联对句“巴江作字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巴江蜿蜒曲折的特点。
D.诗歌用典贴切,“杜魄呼名语”“梦刀州”都“切地”,切“蜀”。
【答案】D. “杜魄呼名语”“梦刀州”都“切地”,切“蜀”:错。结合注释看,“梦刀州”切益州。故选D。
考题二:李远《送人入蜀》与李白《蜀道难》两诗均涉及“送人入蜀”,但由此而抒发的感情并不相同,请简要概括。
【答案】(1)本诗表达对友人即将去的蜀地的赞美之情,支持鼓励朋友,要尽兴游玩,欣赏美景,不要心生忧愁,思念故地。
(2)李白《蜀道难》表达对友人担心,认为蜀地艰险,人心险恶,早去早回。
钟振振答:这两题,命题者给出的标准答案都是有问题的。兹分别讨论如下。
考题一:选项D没有错。
(1)选项D说“杜魄呼名语”切“蜀”,没有错。
宋·李昉《太平御览》卷八八八《妖异部》四《变化》下引汉·扬雄《蜀王本纪》曰:杜宇自立为蜀王,号曰望帝。荆有一人名鳖灵,蜀王以为相。时玉山出水,若尧之洪水。望帝不能治水,使鳖灵决玉山。鳖灵治水去后,望帝与其妻通。帝自以薄德,不如鳖灵,委国授鳖灵而去,如尧之禅舜。
又卷九二三《羽族部》一〇引《蜀王本纪》曰:望帝使臣鳖灵治水。去后,望帝以其妻通,惭愧,且以德薄,不及鳖灵,乃委国授之,去。望帝去时,子规鸣,故蜀人悲子规鸣而思望帝。望帝,杜宇也,从天堕。
按,“子规”,鸟名,即杜鹃。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死后所化,故曰“杜魄”,即蜀王杜宇之魂魄。
(2)选项D说“梦刀州”切“蜀”,也没有错。
“刀州”即“益州”。请参看命题注(2)所引《晋书·王濬传》。
“益州”,有大概念、中概念、小概念之分。不同概念的“益州”,不同历史阶段的“益州”,地理范围的大小是不一样的。“蜀”亦如此。为了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我们把“蜀”框定在相当于今四川的范围内,来考察“益州”与“蜀”的关系。如果不那么苛求其精确性,我们可以打个方便大众理解的比方:“益州”的大概念,汉十三刺史部之一的那个“益州”,略相当于“西南大区”,它是大于“四川省”的。“益州”的中概念,略相当于“四川省”。而“益州”的小概念,则略相当于“成都市”。
简言之,地理范围最大的“益州”,大于“蜀”,包含“蜀”,但其核心区域为“蜀”。地理范围最小的“益州”,小于“蜀”,为“蜀”所包含,但它是“蜀”的核心区域。地理范围适中的“益州”,大致等同于“蜀”,甚至可以笼统地说,“益州”即“蜀”,“蜀”即“益州”。
不管怎样说,“益州”和“蜀”都有着紧密的关联。
命题者认为:选项D说“梦刀州”切“蜀”,错。
他们给出的理由是:“梦刀州”切的是“益州”。
命题者的判断,大错特错!
显然,他们缺乏“历史地理学”的基本常识,不知道“益州”与“蜀”的逻辑关联,误把“益州”与“蜀”当成两个互不相干的地域了。
(未完待续)
作者/钟振振 编辑/冯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