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耀邦去世6年后,家人回到故里,儿女翻家谱发现:父亲还有一个名字!

正史笔记 2023-09-30 20:41:50

1995年,在胡耀邦同志去世6年后,恰逢其80周年诞辰之际,他的家人时隔45年终于回到了湖南故里。

胡耀邦的家乡在湖南省浏阳市。这天,遗孀李昭和儿女们一早就离开江西南昌,汽车行程300公里,终于在当天下午4点多钟到达了浏阳市境内。

一进入浏阳,车队便被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包围。大家都来自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北京,突然听见如此轰轰烈烈的鞭炮响声,别提多么提神和激动了!

浏阳是盛产烟花爆竹的地方,当地的乡亲们听说胡耀邦的家人要回来了,一大早就守候在汽车经过的路口,一直守候到下午才看见闪烁红灯的开道警车远远驶来。因为汽车要在天黑前赶到浏阳市,一路上不能多停留,每经过村舍时,李昭同志便从窗口伸出手,向路边簇拥的群众挥手致意,表达她对乡亲们的感激之情。

淳朴的乡民便自发地用放鞭炮这一传统的欢迎方式,迎接胡耀邦家人返回故里。

家家户户在汽车经过的路边,一起点燃鞭炮,顿时“万炮齐发”,惊天动地,汽车淹没在浓浓硝烟中,车窗外,只看见浓雾中闪闪火光,和变得朦朦胧胧的人群。

胡耀邦的家坐落在一个青山环抱的山坳里。汽车到达时,天色还很暗淡,可能是山区的缘故,好像阳光来得更迟些,已经8点钟了,脚下石板砌垒的盘山小路还湿漉漉盖着露水,寒沁的水汽迎面扑来。

这里的山村十分零散,胡耀邦的故居孤单单建在一个山坳里。高高的大树和笔直的毛竹林,静静地掩住一个简朴的“门”字形院落。这就是刚刚修复的故居。深红色的木门重重地关着,这里曾经积存过多少灰尘?封存过多少的生活足迹?

1915年11月20日,胡耀邦出生在这简朴的农舍里,1925年他便离开养育他的故乡,到外地求学。他14岁参加革命,在漫长的60年革命生涯里就回过一次家,对父母对家庭和亲属几乎没有给予过任何照顾,甚至连侄子招工进工厂都不允许,一定让侄子回到农村继续务农。家乡的人总希望身为总书记的胡耀邦能给予家乡一些特殊的照顾,使得家乡的经济早点振兴起来。可是胡耀邦每次都婉言谢绝,语重心长地说:“我不是家乡的总书记,不能为家乡谋特权!家乡建设还要靠党的政策和大家的努力。”这话听起来似乎不近人情,太苛刻。然而,胡耀邦也是有血有肉的男儿,哪能不怀念故土?不思念亲人?他不能给予家乡物质上照顾,就想法从精神上给予关怀和支持。每次家乡来人,他都想办法抽时间会见,认真听取汇报,然后对家乡建设提出看法,指导他们的工作。

胡耀邦老家这房屋,从清朝咸丰年间建筑到现在,经历100多年风吹雨打,已经像风烛残年的老人,随时都会倒塌。解放后,胡耀邦的胞兄一直往在家里,看见房屋年久失修,总想积攒点钱修修房子,可是终身务农的人哪能有积蓄?许多年以后,还是拿不出这笔维修费来。

后来乡里知道了这个情况,想出资帮助维修,没想到让胡耀邦知道了,他立即来电话,不同意乡里拿钱,说,用公款维修祖业房屋,我不能带这个头!这事只好拖了下来。结果,房子没有修成,哥哥先离开了人世,房子空了,显得更加破旧不堪。

直到胡耀邦离开人世,浏阳市领导心里总觉得留着遗憾。1995年他们拨出专款开始维修故居,正好在胡耀邦80诞辰日,故居也修缮一新,开始向社会开放。

上午9点钟,“胡耀邦同志诞辰80周年暨故居修复竣工典礼”在故居隆重举行。

故居周围的山坡上已经围拢了许多群众,方圆数十公里的乡亲们都赶来参加故居揭幕典礼仪式。和李昭一道到达的还有湖南省委领导,浏阳市领导,以及中宣部领导、团中央领导,宾主数百人将小小庭院站得满满的。

寂寞了多时的故居,终于又重新走进了人间最温馨的时光里。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回老家,胡耀邦的孩子们在翻看胡家家谱时,才知道父亲还有“国光”这样一个名字。

胡耀邦5岁时,就已显示出他超群的智慧。那个时候,胡耀邦的父母都是农民,只是粗通一点文墨,对后代的教育问题并不重视。胡耀邦3岁就跟着哥哥上山打柴干活,分担家庭生活的艰辛。可是他不同一般孩子的记忆力,是他一个当私塾先生的堂叔父发现的。他一次注意到这个只有5岁的孩子能准确记忆下书中的生字,并且写出来。堂叔破格将5岁的胡耀邦收进他的“种桃树屋”发蒙(好比今天的学前预备班),并起字号“国光”。

一年后,启蒙结束考试时,站起来只有别人肩膀高的胡耀邦却考了全班第一。后来,因为他天资好,6岁就进入了小学读书,从此开始了严格的求学生涯。

1929年冬天,刚满14岁的胡耀邦正式加入共产党,开始了长达60年的革命生涯。15岁的他终于成为了一名红军战士,尽管大家都叫他红小鬼。而他学涯时期的“国光”之名,也渐渐被人们淡忘了。

0 阅读: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