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4月,又是桃红柳绿的季节,北京的春天和以往一样迷人、清新。一天上午,叶剑英突然接到周恩来的电话:
“叶帅啊,你被分配去新华印刷厂,先和群众接触,接受群众再教育嘛!参加学习班和力所能及的劳动,其他老帅们都已经作了安排……”
叶剑英知道周恩来安排他出去走走,参加劳动的深刻用意。只有周总理才会进退有度地将老帅一步一步保出来,这就是周恩来过人的工作艺术。
第二天,叶帅早早就起身了,这是他两年里少有的一次出门。他身穿灰色中山装,脚登黑色布鞋,花白头发也梳理得平平整整。秘书心里暗喜:叶帅虽然已70多岁了,仍然显得精神、自得,与世隔绝的生活没有摧毁他对未来的信念,不然一个老人是不会有这样的精神面貌的!
来到印刷厂,叶帅跟着厂领导仔细看了一些车间,最后来到装订车间,秘书被告知:叶剑英要在这里劳动和学习。
老一点的工人都认识叶剑英,挺客气地给叶帅让座,一位老工人私下悄悄对叶剑英说:
“叶帅,这里有规定不能叫你叶帅,只能称你老叶,还请老帅原谅。”
“没关系,叫什么都行啊。”
叶剑英听后大度地摆摆手。能有机会出来和群众接触接触,他已经非常满意了,还在乎怎么称呼。
自从去工厂劳动后,每天的日子比以前充实了许多,而且又有学习材料带回来看,还有厂里印刷的《红旗》杂志。回家的日子也比以前要多些乐趣了,一到家先要戴上老花镜,仔细地把材料浏览一遍。
叶剑英每天中午在厂食堂开一顿伙,随同叶帅去的有司机警卫还有秘书。
秘书随同叶帅一起活动,按理说,工厂食堂的伙食还是可以的,但叶帅是广东人,吃不惯面条、水饺等北方食物,每顿饭只吃一点点。秘书便向厂领导提出,希望能给叶帅一些照顾。后来迟群批准食堂中午为叶帅加一个鸡蛋汤。总算得到了一点特殊关心。
到了劳动的那天,叶帅就和一部分工人坐在大案前,用手折叠《毛泽东选集》的封套,只有这个工序是手工劳动,而且比较轻微。叶帅劳动时和学习时一样认真,一丝不苟地把每个封套叠得有棱有角。
没有多久,邓颖超、陈云也来这个车间参加学习和劳动。秘书想,这肯定是周总理的主意,让邓大姐及时掌握叶帅等人的近况,好暗中保护。
就这样过了几个月。一天早上,刚准备动身去印刷厂,秘书突然接到周总理的电话,周总理口气很紧急:
“告诉叶帅,今天不要去印刷厂,可能要去一趟河内,你们在家里等着,车子马上到。”
叶剑英马上意识到胡志明病危了。他顿时情绪低落,不再说话。他和胡志明在30年代就有很深的交情。1960年胡志明来北京时,向毛泽东要求叫叶老去越南玩玩,毛泽东奇怪了:
“谁是……叶老?”
“叶剑英元帅啊!”
“哎,你现在是越南的主席了,不能叫他叶老啦!”
“不,叶老是我的老领导了,什么时候我也要尊称他叶老。”
“哦,原来是这么回事……”毛泽东会心地笑了。
没有一会,周恩来派来的汽车要接走叶剑英和秘书。临要上飞机了,大家才发现秘书身上还穿着军装。这怎么能出国?想叫人送一套中山装,可时间来不及了。秘书急中生智,把军装上的领章、帽徽摘掉,这不就是街上流行的服装吗?身穿绿军装在当时还挺时兴的。
飞机先到南宁机场。这时接到越南电报,叫周恩来不要去越南了,胡志明已经去世。周恩来在南宁机场思量片刻,当机立断:去!
向遗体告别后,周恩来即要返回北京,他让叶剑英多住几天,等吊唁活动结束再回国。叶剑英向总理说出了他的顾虑:
“总理,我已经好久没有看到中央文件了,对中央的方针政策都不了解,无法和越南领导人交流。这次能来向老朋友遗体告别已经非常不容易了……再说,怕给总理再添麻烦……”
周恩来听完叶帅的话,久久望着从黄埔军校起就战斗在一起的老战友,叹了口气:
“那就让李先念来参加吊唁活动吧。”
一国总理也有一国总理力所不能及的苦衷和无奈啊!
叶剑英见周恩来理解他和胡志明的感情,现在又理解他身陷困境的难处,便将感激和敬仰倾注在和周恩来紧紧相握的手掌里……
患难之交在人生中是最珍贵、也是最悲壮的感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