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广汽联手,L4自动驾驶量产车亮相|智车星球

智车星球转啊转 2025-04-16 03:34:56

“L4级自动驾驶是下一个10年人工智能时代最重要的技术变革之一,自动驾驶的稳步发展需要在AI、量产制造和运营等方面深入融合。”

4月12日,2025广汽科技日暨广汽智能化安全峰会召开,滴滴自动驾驶CEO张博在会上发布新一代前装量产Robotaxi硬件平台,滴滴自动驾驶与广汽埃安合作的L4车型也正式亮相。

△滴滴自动驾驶CEO张博

据悉,这款业内首款全球化适配的前装量产L4车型,不仅搭载多维度安全冗余架构,同时全新一代量产硬件平台的搭载,也大幅提升了AI与安全能力的上限,加速推进Robotaxi的发展。车辆计划于2025年底量产交付。

滴滴自动驾驶团队组建于2016年,是中国最早一批专注于自动驾驶的团队之一,至今已经快10个年头。

过去这近10年,也是自动驾驶从萌芽走向市场验证的关键期。作为行业重要的见证者与参与者,滴滴自动驾驶潜心沉淀技术的同时,紧盯市场变化。

终于,「十年磨一剑」,在市场量产前夜,滴滴推出了首款自动驾驶产品。

「前装量产」,实现安全与性能双平衡

回溯过去10年,滴滴对自动驾驶的投入,可以说是「要人给人,要钱给钱」。

2016年成立技术团队,2019年,滴滴自动驾驶部门正式升级为独立公司,并由滴滴联合创始人、原CTO张博亲自挂帅,在战略规划和组织架构上,足见滴滴对「自动驾驶业务」的重视,以及对其未来发展前景的看好。

在资金投入上,自2020年起,滴滴自动驾驶已经先后完成5亿美元、3亿美元、2.98亿美元等多轮融资,用于自动驾驶技术开发。这也能够证明,滴滴对这项业务的决心以及资本市场对其的认可。

△滴滴首款概念车DiDi Neuron

10年间,滴滴自动驾驶掌握了包括感知、预测、决策、控制在内的L4级自动驾驶全栈核心技术,并搭建大规模仿真系统和大规模机器学习平台,为自动驾驶发展打下了牢固的技术基石。

此次亮相的L4车型,是滴滴自动驾驶与广汽埃安自2023年启动“AIDI计划”后的首款深度合作成果,承载着滴滴自动驾驶多年来的技术积累。

全车配备33个传感器,包括激光雷达、4D毫米波雷达、红外相机,以及在行业内率先实现全固态补盲激光雷达上车量产,实现360°全场景感知。加上采用最新雷达芯片技术,4D毫米波雷达性能较上一代提升4倍,在极端天气下也可穿透雨雾,红外相机可大幅提升夜间行人识别率。

△滴滴新一代前装量产Robotaxi硬件平台

滴滴自动驾驶自研的「虎鲸」计算平台首次量产,在行业内首个实现智驾、智舱和网联三域融合,GPU算力超2000 TOPS,传感器接入能力翻倍。更关键的是,「虎鲸」的搭载可使车辆后备厢利用率提升88%,成本降低74%,装配效率提高7倍。

而且特别要强调的是,「安全」是自动驾驶的红线,滴滴自动驾驶与广汽埃安合作,为这款L4车型上了算法、软件、硬件三层冗余体系。

其中,算法冗余层部署独立的碰撞风险检测模块,能针对不同故障等级定义安全响应,通过L1 Fallback进行安全处理;硬件冗余设计L2 Fallback系统,可在故障时自动执行安全靠边停车;软件层面则通过多场景MRC策略,定义多种风险应对方案。

△滴滴自动驾驶与广汽埃安合作首款L4车型

同时,基于广汽埃安纯电专属平台正向开发,车辆搭载广汽弹匣电池,满足中欧双五星安全标准,提供制动、转向、电源等七重冗余,碰撞防护能力达到L4级最高要求,安全标准再升级。

除此之外,作为中国最大的出行平台,滴滴在国内拥有日均3530万单的真实数据积累,场景数据库已经覆盖千亿公里。

产品化进阶能否打开万亿市场?

2020年,滴滴出行首次面向公众开放自动驾驶服务。当时,滴滴创始人兼CEO程维说:“自动驾驶从技术成熟、商业成熟到法规成熟,道阻且长,至少还需要做10年持续投入的计划。”

不同于一些同行的激进扩张,回看滴滴自动驾驶业务的发展,「稳中求进」似乎是贯穿其中的关键词——不盲目烧钱,而是通过数据飞轮效应和生态协同,构建护城河。

此次滴滴自动驾驶与广汽埃安的合作,不仅能够使车辆依托正向研发,实现「原生智能」,双方还将利用各自在出行市场的积累与经验,打造生态协同。

在商业化的进程中,滴滴自动驾驶的路径也十分清晰,依托出行平台的优势,率先提出混合派单模式,在目前自动驾驶因技术和政策的限制,还无法实现所有路况都安全稳定运行时,有效解决冷启动的问题。根据规划,量产Robotaxi也将接入滴滴出行平台,实现全天候、规模化混合派单。

目前,滴滴自动驾驶已在北京、广州和上海示范区域内混合派单,连续安全运营超过1700天。

同时,双方深度合作的第一款量产车型,还具备全球化适配能力,未来将拓展至海外市场,有望成为首个具备全球服务能力的L4量产车。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预测,2030年Robotaxi市场规模将达1.3万亿元。而业内普遍认为,2025年将是自动驾驶行业从「场景验证」迈向「规模落地」的拐点。随着滴滴与广汽首款量产车型的落地,中国L4自动驾驶正式进入「产品化时代」。双方构建的“AI+制造+运营”闭环,或是决定行业走向的关键钥匙。

0 阅读:0

智车星球转啊转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