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大丰收:产销双破千万辆,稳居全球首位,其中比亚迪全年销量427万辆,市场占有率高达33.2%;L2级辅助驾驶渗透率突破57%,华为、小鹏、理想等公司高阶智驾表现突出。
新兴领域,机器人越来越多被人认知,宇树已经成为全明星;L4级无人车也开始上量,以九识智能为代表的无人配送企业,已在超200个城市开展规模化运营……汽车正加快向智能终端迈进。
在此背景下,2025 年百人会论坛围绕“夯实电动化 推进智能化 实现高质量发展”主题召开,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高明、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奇瑞董事长尹同跃、小米CEO雷军、理想CEO李想、蔚来CEO李斌、小鹏CEO何小鹏等重磅嘉宾出席论坛。

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辛国斌表示,过去一年,面对外部压力增大、内部挑战增多等复杂严峻形势,汽车行业上下齐心协力攻坚克难,推动产业发展,取得一系列新成绩。

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全年产销量突破1000万辆,占全球总产量65%,连续十年位居全球第一,新车总销量占比突破40%,全年实现新能源汽车出口128.4万辆;
L2级辅助驾驶功能乘用车新车渗透率达57.3%,中国品牌新能源乘用车成为消费者首选;
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增设停车位超过50万个,增加汽车充电桩超过2.5万个;
截至2024年底,全国共有20个城市和城市联合体开展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50多个城市开展智能网联道路测试示范,开放测试道路达到了3.2万公里,共发放测试示范牌照8100张,测试里程已经超过了1.3亿公里,车路云协同从试点迈向规模化应用;
无人车在快递物流领域的规模化应用显著降低配送成本,成本降低至10万元以内,走在世界前列。国家邮政局政策法规司原一级巡视员、副司长靳兵介绍,目前行业头部企业已经陆续拿到多个城市的路权,特别提到九识已在100多个市县获得路权,是前几年获批路权总数的三倍之多,是一项历史性的突破。

同时,在本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年度论坛上,《车路城协同发展报告及标杆案例(2024)》正式发布,九识作为聚焦于L4城配领域的唯一领军企业代表脱颖而出,入选该权威案例集,成为加速车路城协同从试点走向规模化的重要示范。
随着新能源汽车从“电动化”向“智能化”跃迁,一些关键技术已经取得重大进展。
在智能化技术方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指出,“预控制器+中心计算机的架构,对相应的车端芯片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也以此推动了国产车用芯片的性能提升和规模化应用。”

比如纳芯微作为国内汽车芯片重要企业,其数字隔离器、栅极驱动器等产品国内市占率分别达35%和领先地位,累计出货量超5亿颗,覆盖国内90%以上车企。
纳芯微电子创始人、CEO王升杨表示,“在某些品类上面,国产芯片公司已经具备了不输于国外企业的同等能力和市场表现,不管是从性能、功能、发货规模,还是大规模发货之后的表现。”

能源体系层面,液态动力电池、固液混合电池、全固态电池同时铺开。其中,在固液混合电池制造过程中,许多企业实现了电解液的原位固化或者正极包覆等新技术,有效降低有机电解液用量,提高电池安全性;全固态电池进入研发和中试阶段;燃料电池核心系统指标明显提升,头部企业的电堆功率密度提升66.7%,系统耐久性也提高了2倍。
得益于C—V2X的应用,车路云协同加速落地。万钢介绍,北京亦庄通过网联信控的优化等措施,实现车均拥堵时间长度降低30%,行车平均速度提升近50%,也为自动驾驶提供了更精确的导航数据。
机器人、低空经济成热点与此同时,汽车正突破单一交通属性,与能源、交通、城市、物流等领域深度融合,一些全新产业也由此诞生。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表示,智能网联汽车、低空出行和具身机器人三个领域技术同源,供应链联通,场景应用融合,所以到智能化时代,可以形成聚合智能新产业。
依托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日渐成熟,低空出行和具身智能行业也迎来快速增长期。
2023 年 12 月,低空经济被中共中央正式确定为国家战略,随后2024年政府报告中再次提出,低空经济将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引擎。靳兵介绍,在各地政策的明确支持下,以无人机为代表的多种应用场景已全面开花,航线铺设爆发式增长。
以顺丰为例,仅2024年1月,就开通了 500 多条无人机航线,总数达700 多条,开始向规模化方向发展。
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表示,“我们相信在未来 10 ~ 20 年的时间里,全球的低空飞行市场,从销售量来看将是今天汽车规模的 3% -5%,但是从销售收入的角度来看,大概会接近20%,全球汽车一年差不多有10万亿美金的市场,飞行汽车可能有2万亿美金的市场,这在未来的 20 年将是一个巨大的市场规模。”

小鹏汇天飞行汽车智造基地正在加紧建设,预计在今年第四季度竣工投产,2026年陆地航母将正式上市并开启大规模交付。
地瓜机器人CEO王丛则认为,当前机器人产业很像10年前的自动驾驶,学者、教授开始创业,资本开始涌入市场。
具身行业刚刚开始,目前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数据采集标准不统一,数据无法共享,各家机器人本体形态不同意,甚至软件、工具都没有标准。因此王丛提出呼吁,“希望和主办方一起努力,把整个机器人产业联盟、机器人行业标准做出来,通过这样的方式减少各家公司重复造轮子的成本。”
除此之外,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也带动了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的协同发展。
住房城乡建设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秦海翔指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深度融合,为城市建设和城市治理带来了历史性的变革。去年11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要求构建智能高效的城市新型基础设施体系,持续提升城市设施韧性、管理韧性、空间韧性,推动城市安全发展。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发展数字化、智能化基础设施,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电动化、智能化为汽车行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中国汽车产业以创新驱动实现换道超车,成为引领全球汽车产业绿色化、智能化转型的重要力量,这对城市建设和城市治理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兼并重组大潮或将到来面向“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开局,国家对新能源汽车提出了全新的战略布局方向。到2030年新能源汽车占有率有望居七成以上,通过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市场拓展,提升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全球竞争力,实现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的转变,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对此辛国斌指出,工信部下一步将通过进一步加强技术攻关突破,加快自动驾驶产业化发展,积极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推动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进一步深化行业管理改革等5个方面,持续巩固扩大产业竞争优势,扎实推动我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针对不同领域,相关领导与专家也给出了更为具体的意见与建议。
例如,工信部原副部长苏波表示,未来两三年,仍将是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期,也是油电转换的阵痛期,目前至少3000多万辆产能的燃油车和已经建成的2000多万辆产能的新能源汽车,油电转换仅消化了二三百万辆的油车产能,而新能源汽车产能大多是新建。燃油车产销量及盈利率大幅下降,产能大量放空,面临生死存亡的重大危机,有一些企业已经停产或者倒闭。

因此他建议,相关主管部门尽快研究制定政策进行引领和指导,在大力推进燃油车企加快电动化转型的同时,支持新能源汽车新增产能主要通过对燃油车企的兼并重组、股份制改造、资产收购等方式来实现,不再大规模征地新建,减少继续并行发展可能造成的更大的资源浪费。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认为,如何加强数据领域的跨境和全球合作成为当前业界面临的挑战。“当汽车走出一个国家进入另外一个国家的时候,它带来的新变化就是数据的跨境流动。如果限制汽车数据的跨境流动,不仅会限制住这种基于数据的汽车企业的研发能力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可能会限制基于数据的汽车对C端服务能力的提升。”
对此,他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加强国际在数据治理和流通方面的共识;二是加强在数据使用标准、法规方面的互认;三是认证的互联互通。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针对海量数据处理,指出数据去重可减少95%冗余,并呼吁开发AI辅助标注技术以降低成本。

同时邬贺铨还认为,如果每个车企还有每个城市都要去做这种自动驾驶的训练的话,实际上很不合算。因此他建议,由国家牵头建立适用于全国的统一的自动驾驶训练模型,各城市只需进行本地化微调,避免重复投入。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表示,我国汽车智能化的发展速度超出了行业和人们的预期,未来几年,新售出的乘用车中基础智能化功能有望全面普及。可以说,汽车产品的科学技术性、智能属性已经越来越强。
“进入这个发展阶段,新一代通信技术、消费电子、互联网、人工智能等跨界技术与汽车行业的耦合程度会越来越深、边界越来越模糊。”最后他指出,汽车产品、汽车企业、汽车产业都正在被AI重新定义。面对如此大跨度的高新技术群,汽车制造企业独行单干会带来很大的困难。跨界融合、协同创新才是走向成功的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