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芝麻智能:A2000芯片跑分超过Thor,高阶智驾这一仗还没开始

智车星球转啊转 2025-03-30 09:56:35

“我们用7nm的工艺,达到甚至超过了4nm工艺最先进的芯片。”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现场,黑芝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单记章拿出了一张PPT,将模型效率进行对比,ResNet为50 FPS,英伟达Orin为56 FPS,具有770T算力的全新Thor优化后,预计可以达到300 FPS,而黑芝麻A2000达到了328 FPS。

在随后的采访环节,黑芝麻智能CMO杨宇欣补充道,“基于我们ASIC最新一代NPU系列架构,A2000在绝对数值上跟国际巨头不相上下的前提下,还能比他提供更高的效率。”

为什么能做到英伟达不相上下的性能?在技术层面,中国芯片厂商和英伟达的差距还有多大?在量产和上车方面,什么时候能够打破统治呢?

在论坛现场,单记章和杨宇欣一一给出了答案。

A2000:单颗芯片实现全场景城市NOA+

在演讲中,单记章提到了一个概念——「通识智驾」,简单理解,用一个计算大脑可以部署各种各样的多模态大模型。

在黑芝麻的设计中,A2000就是这个计算大脑。

“2026年通识智驾大模型将实现大规模量产和上车。”在单记章介绍,届时车辆从家里的停车位自动泊车,开出停车场,通过匝接口进入城市道路,经过人车混杂的各种复杂场景……最后进入到公司的停车场,泊入停车位,这一套完整的全场景智驾功能,只靠这一颗芯片就能实现。

不得不感叹一句,咱中国的芯片已经强到这种地步了吗?!那么A2000是如何做到的呢?

从算力上看,针对不同等级的自动驾驶需求,A2000的算力可以从256TOPS拓展至1000TOPS。比较一下,目前面向高阶智驾场景,市场中出货量最多的英伟达Orin-X芯片,单颗算力为254 TOPS。

A2000基于黑芝麻自研的「九韶」NPU架构设计,能更加高效地执行复杂神经网络模型,提升数据吞吐量和计算效率,在性能、带宽和成本间实现最大平衡。

「九韶」NPU架构支持不同运算组合下的数据流转优化,避免计算瓶颈,能够更好地适应端到端智驾算法的快速演进。

同时,这也是业内安全等级最高的NPU,能够避免模型推理过程中的随机错误和失效,支持训练与部署的一致性,确保了自动驾驶系统的高安全性和确定性。

「九韶」NPU还支持包括INT8/FP8/FP16在内的混合精度计算,能够更好地适配Transformer、MoBA等主流模型模型,提升神经网络处理的效率和性能,单芯片即可实现城市NOA+数据闭环的全栈能力。

单记章介绍,除了智驾之外,这颗芯片还可以用于各种通用计算,包括端上应用、具身机器人、推理卡,同时凭借96路视频解析能力,A2000还可以赋能智慧交通、安防监控等场景。

杨宇欣表示,“我们的整个技术逻辑比较像特斯拉,特斯拉就是把整套的SIT系统拿出来塞到Optimus机器人里面,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认为机器人,特别是人形机器人会成长于汽车产业链之上,因为有很多复用性。”

高阶智驾这一仗还没开始

回看过去几年,黑芝麻智能在智驾,尤其是高阶智驾领域取得了相当亮眼的成绩。

正如单记章所说,“我们可以非常自豪地说,在中国传统自主品牌的乘用车上面,我们无论是从量产的车企,还是量产的车型,都排名第一。”

据悉,其华山系列A1000芯片已在众多国产车型上车,覆盖比亚迪、吉利、东风等40+车企,至今还在持续拿到定点车型。

但如果放眼整个市场,近两年,与英伟达和地平线等供应商相比,黑芝麻在出货量和市占率上尚存在一些差距。

但在他看来,现在讨论胜负还为时尚早,因为“高阶智驾这一仗还没有开始”。

“我们看这个市场分为几个阶段,三年前客户不问技术,只问价格;今年进入高速NOA时代,客户不看技术,只看成本,因为高速NOA的产品已经被验证过了;城市NOA的技术方案还在成熟过程中,这个过程我认为还会持续两到三年,之后城市NOA开始大规模普及,那时才是这一仗的开始。”

在黑芝麻看来,2025年将是智驾的重要分水岭。有报告指出,今年年底乘用车城市的NOA渗透率将达到20%,2030年几乎所有的车辆都会具备城市NOA功能,“智驾未来会变成像空调座椅一样的标配”。

随着「全民智驾」时代的到来,作为中国芯片行业的头部企业,黑芝麻对市场前景非常乐观。尤其是在与国外巨头的竞争上,中国企业的竞争优势也愈发明显。

杨宇欣表示,从技术上来看,全球AI相关芯片会晚英伟达半拍到一拍,但是像智驾领域,从产品性能上我们的成熟度是在逐渐拉平的。

“我们认为在推理领域,ASIC芯片比GPU在成本功耗上有优势,一旦场景开始固化,优势更明显。”而黑芝麻推出的智驾芯片就归属于ASIC。

与此同时,在用户更为关心的体验和价格上,中国车企具有非常好的竞争优势,这为整个汽车产业链,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这几年中国内部没白卷,卷出来的能力在全球就把其他人卷‘死’了,挺有竞争力的。”

但杨宇欣也表示,到了最高级别的竞争,不是产品力和商业化的能力。“现在我们面临的技术全球关税围剿,这不是我们做技术或者做产品的人能决定的。但我们相信中国的力量,我们希望能够伴随中国汽车行业的崛起一起崛起。”

车企自研芯片可能是阶段性的尝试

去年以来,蔚来、小鹏都在加大自研智驾芯片的投入。出发点主要是两个,一个是降成本,另一个是差异化。

自研芯片对车企来讲,硬件能节省成本,更能省掉大量的软件投入。因为在一个通用平台上开发软件,想实现差异化必须投入更多,通过软硬结合的方式在阶段性取得一定差异化,可能在软件投入上会有一些节省。

对于车企应该自研芯片还是采购第三方芯片,杨宇欣认为,按照之前各个行业发展的规律,第三方的芯片供应商是一定需要、且一定长期需要的,大多数厂商还是希望能够有更专业的合作伙伴提供芯片方面的支持,毕竟有资源、有决心做芯片的厂商不多。

就像手机时代,高通、MTK是当仁不让的,其他的OEM自研芯片,比如说华为自研、三星自研,支持自己的差异化,也很成功。谷歌现在的手机也是自研芯片,其实它的自研是部分自研,很多的设计还是交给三星去做。

杨宇欣认为,更合理的方式还是车企把自己差异化的部分突出,把一些通用芯片设计部分,交给更专业的芯片合作伙伴来做。

“大家可以看特斯拉,大家都认为特斯拉目前为止的最佳实践,为了智驾差异化,选择了在HW3.0全部芯片自研,前端设计、后端设计、流片、NPU自己设计,工具链、算法自己做,确实往前迈了一大步。但是回到HW4.0,回到商业合理性上来讲,特斯拉保留了自己芯片架构的设计,NPU、算法、工具链、软件体系的同时,芯片设计交给了Broadcom,这个更合理。因为不论是团队成熟度、IP采购价格、代工价格,Broadcom都比特斯拉要好。”

“芯片行业上游特别现实,就看量,跟你公司名字大小没有关系。”

因此,黑芝麻智能认为,未来车企还是会从商业角度考虑找最优的合作模式。据杨宇欣介绍,黑芝麻智能也在和车企探讨更深度的合作模式。

0 阅读:3

智车星球转啊转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