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林黛玉的心灵密码:我最不喜欢李商隐的诗

居士不红爱红楼 2024-06-21 17:40:38

红楼第四十回,也就是刘姥姥进大观园期间,众人泛舟游湖,看见满湖枯荷,曹雪芹看似随意地写了一个小插曲,这个插曲的主角是林黛玉,原著记:

宝玉道:“这些破荷叶可恨,怎么还不叫人来拔去。”......林黛玉道:“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偏你们又不留着残荷了。”宝玉道:“果然好句,以后咱们就别叫人拔去了。”——第四十回

这段对话里藏有许多有意思的信息,非细心之读者难能窥探。

众金钗乘船游玩

在对待枯荷的态度上,贾宝玉和林黛玉是截然相反的,贾宝玉其实不喜欢这些枯荷,只是因为林妹妹喜欢,他才爱屋及乌,掉转话头,让人不要将枯荷拔去。

宝黛两人对待枯荷的态度,其实是曹雪芹的“以小见大”,其本质反映的是两人人生观的差异,早在第三十一回,曹雪芹就有所透露:

林黛玉天性喜散不喜聚。他想的也有个道理,他说:“人有聚就有散,聚时欢喜,到散时岂不清冷?既清冷则伤感,所以不如倒是不聚的好。比如那花开时令人爱慕,谢时则增惆怅,所以倒是不开的好。”故此,人以为喜之时,他反以为悲。那宝玉的情性只愿常聚,生怕一时散了添悲,那花只愿常开,生怕一时谢了没趣;只到筵散花谢,虽有万种悲伤,也就无可如何了。——第三十一回

宝黛对枯荷的不同态度,此一段便是绝佳注脚。

刘姥姥进大观园

更有意思的是林黛玉的那句: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

李义山便是晚唐诗人李商隐,林黛玉的话说得很极端,对李商隐她不是普通的“不喜欢”,而是“最不喜欢”,加上一个“最”字,将李商隐打入了潇湘妃子黑名单里的最底层。

林黛玉不喜欢李商隐,那她喜欢哪些诗人?

这个问题的答案曹雪芹没有直言,但我们可以从第四十八回“慕雅女雅集苦吟诗”管中窥豹,香菱住进大观园,想要学习作诗,就拜林黛玉为师,黛玉制定的教学计划是这样的:

黛玉道:“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瑒、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

林黛玉推荐的诗人,有唐代的王维、杜甫、李白,其余则大多是魏晋南北朝的诗人,如陶渊明、谢灵运等等。

慕雅女雅集苦吟诗

黛玉既然推荐这些诗人,自然是喜欢这些诗人所作的诗,可问题在于,跟这些诗人相比,林黛玉的诗作风格和李商隐极其相似。

李商隐笔下的名句非常多,最有名的就是那首《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再如《锦瑟》一诗,“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又有《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无不写尽千古遗憾。

李商隐诗作风格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源自晚唐的时代背景,这注定他写不出盛唐时期李青莲那样天马行空的浪漫主义之作,他的诗作中往往有一股缠绵不尽之意。

比较李商隐和林黛玉的诗风,其实内在情感趋向是十分相近的,林黛玉在《葬花吟》中也会发出“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的叹惋;《桃花行》中更有“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的悲伤情绪。

林黛玉作葬花吟

越跟自己相似,自己反而越不喜欢,林黛玉这种思维看似矛盾,实则符合心理学的内在规定,正如《大观红楼》中所述:

黛玉对一个与她没有直接互动经验和现实利害关系的唐代诗人,竟以强烈的情绪和言语表达出“最不喜欢”的态度,便应该是投射心理所致,恰恰反映出她其实拥有李商隐式的性格倾向,也极不喜欢这样的自己。这和“自己每每好哭,想来也无味”是近似的,只是一个为无意识的不自觉流露,一次则是理性反省的自觉表示。——《大观红楼》

同时,林黛玉并没有把李商隐一棒子打死,当泛舟湖上,看着满池枯荷,她还是肯定了李商隐的那句:留得残荷听雨声。

这里要提醒诸君的是,李商隐的原句是: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而不是曹雪芹所写的“留得残荷听雨声”。

这种“一字之改”的情况,在《红楼梦》里还算常见,比如第四回介绍李纨的家世背景时,曹雪芹就把“女子无才便是德”,改成了“女子无才便有德”,脂砚斋对这种改动赞赏不已,批下“有字改得好”的评语。

宝钗黛玉园中观鹤

林黛玉独喜“留得残荷听雨声”,也非一处闲笔,它映射的是黛玉葬花的潜在心理。

第二十三回,林黛玉葬花的场景首次出现,非常巧合的是,跟枯荷一样,这次跟林黛玉讨论葬花的人,仍旧是贾宝玉,原著记:

宝玉一回头,却是林黛玉来了,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宝玉笑道:“好,好,来把这个花扫起来,撂在那水里。我才撂了好些在那里呢。”林黛玉道:“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遭塌了。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宝玉听了喜不自禁,笑道:“待我放下书,帮你来收拾。”——第二十三回

无论是枯荷,还是落花,宝黛两人的态度都是相似的。

林黛玉葬花归来

枯荷,贾宝玉要拔掉,落花,贾宝玉要撂到水里,这跟贾宝玉“喜聚不喜散”的人生态度显然是暗合的,枯荷、落花都是消极意象,贾宝玉想要清理掉它们;

这两次都被林黛玉阻止,因为她“喜散不喜聚”,而且林黛玉对这些消极意象总会给予最大的包容和关怀。

对于落花,一向不事劳作的林黛玉,连针线活都很少做,却能担起花锄,带上花囊,拿着花帚,挖好花冢,将这些落花细心埋葬,所以脂砚斋就此评价林黛玉:写黛玉又胜宝玉十倍痴情。

枯荷也是如此,经历过“接天莲叶无穷碧”的繁盛之后,只剩下这一支支枯荷,林黛玉拯救它们的方式就是,让人不要拔了它们,让它们就这样静听风雨之声。

林黛玉焚稿断痴情

林黛玉这种性情,注定了她对生离死别的看淡,这基于她“人生终有一散”的潜意识心理,所以黛玉最终泪尽而逝,一定不是续书中所写的那样对贾宝玉满怀着怨意,凄然病逝,早在第三十二回,林黛玉就曾自行预料个人结局:

近日每觉神思恍惚,病己渐成,医者更云气弱血亏,恐致劳怯之症,你我虽为知己,但恐自不能久待,你纵为我知己,奈我薄命何!

诸君请看,心较比干多一窍,过慧易夭一语成谶,林黛玉早已预料到了最终的一切。

本文乃“不红居士”独家首发,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谢谢!

0 阅读:11

居士不红爱红楼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