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荆门市东宝区跑马村,随着一台橘黄色推动车缓缓吐出500米长钢轨,反方向上多功能牵引车拖动钢轨稳步前行,襄阳至荆门高铁正式开启铺轨进程,这一关键节点标志着项目建设步入冲刺阶段,为湖北区域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交通动脉,勾勒区域发展蓝图。襄荆高铁绝非一条孤立的线路,它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呼南大通道的重要构成部分。新建线路全长116.23公里,设计时速达350公里,其战略地位举足轻重。襄荆高铁未来将与汉十高铁、沿江高铁武汉至宜昌段、汉宜铁路携手,共同勾勒出连接武汉、孝感、随州、襄阳、荆门、宜昌、荆州、潜江、仙桃、天门等10座城市超级高铁环线。这一环线的构建,将极大地提升区域间的交通便利性,打破城市间的时空隔阂,促进资源要素在更广阔空间内自由流动,为区域协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高效推进,彰显建设者奋斗风采。自2022年9月正式开工以来,中铁一局、中铁大桥局、中铁北京工程局、中铁十五局、中铁武汉电气化局等众多参建单位闻令而动,跑步进场。例如,上马台隧道全长2435米,穿越复杂地质区域,施工难度极大,项目团队通过严格执行“重地质、管超前、严注浆、短进尺、强支护、快封闭、勤监测、速反馈”的工作方针,引入智能视频监管系统、对讲系统和有害气体监测系统等先进技术设备,历经456天不懈努力,最终顺利贯通。这种攻坚克难、高效推进的建设模式,不仅确保了工程的顺利进行,更彰显了中国铁路建设者们的责任担当与卓越能力。
全线贯通,激活区域经济潜能。今年,沿江高铁武汉至宜昌段、襄荆高铁将陆续贯通,汉襄宜金三角高铁环线预计于下半年形成。届时,武汉、襄阳、宜昌之间将实现1小时左右通勤,尤其是襄阳至宜昌,通勤时间将从原来3个多小时大幅压缩至1小时。这一变化意义非凡,在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秦尊文看来,1小时通勤圈是形成城市群、都市圈的重要基础。高铁环线如同区域经济发展的“催化剂”,将加速人流、物流、信息流的互联互通。
企业在产业布局时将拥有更广阔的选择空间,旅游资源将得到更充分的开发利用,城市间的协同创新也将更加顺畅。以旅游为例,环线串联起黄鹤楼、明显陵、长江三峡、荆州古城等众多知名景区,“高铁+文旅”的融合发展模式将为沿线城市带来巨大的旅游经济效益。同时,区域间的产业互补与协同发展将释放出“1+1+1>3”的集成效果,推动形成良性互动、功能互补、互利共赢的新局面。
展望未来,开启区域发展新征程。襄荆高铁的建设是湖北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缩影。随着汉襄宜高铁环线的形成以及“武汉=武汉”环线实现,湖北将构建起更加完善、高效的高铁网络。湖北有望进一步拓展高铁环线,如串联武汉、宜昌、襄阳、十堰的大环线,将进一步带动沿线县域经济振兴。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发挥高铁网络辐射带动作用,加强城市间的产业对接与合作,培育新兴产业集群,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同时,持续优化高铁沿线的配套服务设施,提高旅客出行体验,让高铁真正成为人民群众便捷出行的首选方式。
襄阳至荆门高铁的铺轨是区域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它奏响了湖北区域协同发展的新乐章。让我们期待这条高铁早日建成通车,为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注入强劲动力,在新时代的发展浪潮中续写辉煌篇章。(武汉 曹明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