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咱们讲一则英语成语——“carry coals to Newcastle”。
这则成语是有典故的。
话说那英国有个地方,名曰纽卡斯尔,此地因煤炭资源丰富而闻名遐迩,煤炭产量之巨,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故而,若有人将煤炭运至纽卡斯尔,那岂不是多此一举,犹如向那北极的爱斯基摩人推销电冰箱,或是向一位厨艺高超的老厨师传授如何烹饪家常菜,亦或是给一位早已在股市中叱咤风云的投资者指点江山,再不然,便是往那金黄色的沙滩上搬运沙子,皆是瞎折腾的徒劳无益之举。
咱们再把目光转向咱华夏大地。
在那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的荧屏之上,一部反腐大片《持续发力纵深推进》震撼播出,其中第二集《政治监督保障》,更是揭露了一段令人深思的往事。
话说那贵州省政协原党组成员、副主席李再勇,此人曾任六盘水市委书记等要职,却在2023年3月,因违纪违法被立案审查调查。这李再勇在六盘水任职期间,干的那些事儿,可真是名符其实的瞎折腾。
自2013年至2017年,李再勇主政六盘水,雄心勃勃,提出要大力发展旅游业,要将这座因“三线建设”而兴起的工业城市,打造成百年不落后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于是,他大手一挥,23个旅游项目应运而生。
然而,这些项目如今看来,却如同那泡沫一般,一触即破。
你瞧那远处,项目成群连片,规模浩大,好不壮观;可走近一看,却是另一番景象。有的项目人迹稀少,冷冷清清,仿佛被世人遗忘;有的经营停滞,大门紧锁,宛如一座座鬼城;更有甚者,成了半拉子工程,杂草丛生,好不凄凉。
这李再勇为了建这些项目,全然不顾六盘水财政的实际承载能力,盲目举债,结果呢?仅债务利息一项,就给国家造成了9亿余元的重大损失。他主政的三年多里,六盘水新增债务高达1500亿余元,债务增长率超300%,给当地留下了沉重的包袱。
这六盘水,本是一座以煤炭、建材、钢铁为传统支柱产业的工业城市,李再勇一来,却要“换道超车”,全力发展旅游。当地自然风光资源本就不多,也非传统旅游胜地,一些干部群众也曾提出质疑,可李再勇却置若罔闻,一意孤行。
时任六盘水市市长的周荣就曾明确表示反对,他说六盘水生态脆弱,旅游资源并非强项,可这些话在李再勇那里,却如同耳边风,一吹即过。他强行拍板,强力推进,给各区县下达硬性要求,全然不顾实际情况。
党中央三令五申,要严控新增政府债务,严防隐性债务风险,严禁通过融资平台违规为政府项目融资,可李再勇却将这些规定抛诸脑后。他新成立了6家融资平台公司,把融资额纳入干部绩效考核指标,项目有的包装成企业项目要求公司去融资借贷,有的压给区县去筹资并实施。在这样的错误导向之下,有的区县为完成任务,也不惜违法违规操作。
一时间,六盘水市各级政府上行下效,盲目举债,甚至出现了一块土地同时多次抵押贷款,随意更改融资资金用途等违规行为。上上下下以发展旅游业论英雄,到处是工地,一片虚假的繁荣景象。
这虚假的繁荣,正是李再勇想要的“政绩”。至于未来能不能盈利,债务还不还得上,他全然不考虑。他落马后坦言:“如果当时我借的这笔钱要由我来还,我肯定不会去借,但是由政府来还我就去借了,反正过几年一换岗,一拍屁股走人,后边继任者谁来接谁承担责任,有点击鼓传花的味道。”
所以说,并不是李再勇不知道生态的红线在哪里,也不是他不知道这样大搞形象工程会给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而是他出于“政绩”冲动,不惜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
这李再勇的所作所为,真可谓是瞎折腾。
他这样做,透支的不仅是巨额资金,更是政府的信用、百姓的信任。
那谁和谁们,应该引以为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