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家姑娘爱唱歌。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五通、团头一带的姑娘尤其爱唱“嘎争本”,译成汉语,叫做“争田争地争地位的歌”。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侗族的这个“嘎争本”的情况。
据说,从母权制进入父权制的社会后,侗族妇女就一直为自由、平等而斗争。“嘎争本”就是她们斗争的武器。这种歌,一般在赛芦笙季节男女对歌的场合唱,所以又叫“芦笙歌”。
按照当地习俗,外村芦笙队来赛芦笙时,本寨青年小伙子忙得不亦乐乎,又烧茶,又做饭,待糯饭炊熟了,汕茶煮好了,就进寨请姑娘出来陪客,跟客人对歌。还规定,各人请各人的本房姐妹,不能让旁人代劳。姐妹们是否欣然而出,就看平日的情份了。请三请四,姑娘们终于来齐了,小伙子们又忙着端凳端茶。真是“今晚妇女当皇帝”。吃完茶饭,客人就唱起了谢茶歌:茶叶青,茶水浓,黄豆糯饭香喷喷。吃这碗茶不容易,费了阿妹几多心。
明明是小伙子们烧的茶、做的饭,人却要道谢姑娘们。姑娘们借势接过歌头答唱道:妹无份,如妹有份,今晚用酒肉招待你们。我们做腊耶的人,田无一角地无一寸。今晚你们来,茶水泡饭放宽心。茶水泡饭淡如雨,劝你莫怪妹无情。
这首歌与其说是唱给客人听,倒不如说是特意唱给兄弟父母听的。全村父老兄弟都静坐两旁听着。父亲起幢大屋让兄弟们住,公公的田土归兄弟们享受。我们做腊耶的人什么都没有,母亲缝一个包袱嫁我到别处。妇女无份好伤心,眼泪滚滚走进他人的屋。
这是唱歌,又wqj像是诉苦。据说,侗家妇女通过“争本”的斗争,逐步获得了一些利益。比如出嫁时可以随身带走纺织机、布、银项圈等。但父亲置办的家产,特别是田塘、山林等则无权分享。因此,妇女们大鸣不平:不平等,凡间天下不平分,男得张犁女张梭,送妹张梭抵田地,父亲的田地归哥哥!
芦笙客知道这是客观事实,只好含糊其词地答唱:父母养下我们都一样平等,家中的财产都有份。后生耕田种五谷,姑娘纺纱织布做衣裙。不只妹妹有爹娘,就是皇帝的女儿也要嫁别人!
姑娘们对这种对词很不满意,马上反驳道:三间房屋难占半个角,千石谷田难占半斗禾。家中的一把砍刀也无份,连打麻雀的泥巴也无一坨。炕上的禾把要妹春来要妹簸,兄弟的衣服烂了要靠妹来缝补。汗水浇开白朗朗的油茶花,累累的茶果妹妹无权去收获。
这支歌唱得很凄怆,歌者和听众的面部表情也很沉重。很久以前,这里有一个姑娘和一个卖柴郎相好。她向父亲要两丘陪嫁田。父亲不给,她很伤心。在唱这支歌时,竟然当众痛哭起来,并唱了这样一首揭露重男轻女的歌:量升白米去算命,不知妈吗怀的是男还是女?生个男孩多喜欢,三朝请酒闹腾腾。生个女孩不高兴,丢进尿桶哭咽咽。妈妈心疼抱上床,抚养成人,若照爹爹的话,骨肉早烂肥瓜藤!
从父母贱视,男女不平等,一直唱到姑娘嫁到别寨后的痛苦,唱得父老兄弟们个个悲伤流泪。后来,父亲只好答应给两丘田、一块棉花地、一块油茶山给她小两口过日子。从此,开创了侗家姑娘争得田、地的先例,并规定陪嫁去的田地、山,纺织机、穿藏的银器、布匹等,只准她的女儿继承。女儿出嫁又可以把它带走,一代一代地传递下去,兄弟父老不得侵占。
尽管如此,妇女的地位仍然低下。在新中国成立后,侗家妇女才获得了真正的解放。现在的侗家妇女和全国所有的民族妇女一样,都是自已当家主人。对于侗家“嘎争本”,你有何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