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亮哥哥聊娱乐,今天给大家分享侗族的一个种树风习,叫侗族“十八杉”。
天柱侗家盛行种植“十八杉”。婴儿呱呱出世,家里人就在坡上栽一百棵杉苗,十八年以后,孩子长大成人,杉苗也成材了。男青年接亲,女青年出嫁的费用也有着落了。这种杉树就叫“十八彬”。这种风习是怎样来的呢?
有个传说:古老的时候,清水江上游的山山岭岭,都是光秃秃的。住在这里的侗家、苗家穷得连孩子都养不活,有的人家姑娘长大一个就卖走一个,有的人家女孩出世就被溺死,用糯禾草一捆,埋进龙凤山。这样,后生很难结婚成家,每逢姑娘卖走就在江边哭送,每逢女孩埋葬就到山上哭祭。后来,因为三月三是第一个姑娘被卖走的日子,四月八是第一个女孩被埋葬的日子,七月二十是后生第一次到龙风山哭山的日子,所以每逢这三天,后生都要到龙凤山去哭一回。不知哭了多少代,整个龙凤山一带只剩下一个侗族后生和一个苗族后生了,他俩合在一起居住。
有一晚,他俩刚煮好饭,一个白胡子老者来讨吃,他们盛饭给他,老者把一锅饭全吃了,笑笑说:“明早你们朝龙凤山顶上看一看吧!会有好处的。”说罢就不见了。
第二早,他俩朝山顶望呀望呀,霞光里出现一位美丽的姑娘!两个后生奔向姑娘,姑娘唱道:要想砍柴请上坡,要想打鱼下河。要想看花褙浇水,要想结伴请唱歌。两个后生听了,就你一首我一首地昌起来。姑娘:“啊哥,你俩个都唱得好,两个我都喜欢,可我只能嫁给你们当中的一个啊!你们看怎么办才好?“他俩想了好久,突然间用手指向对方,同时说:“那就嫁给他吧!”姑娘淡淡一笑,说:“你俩都不肯要我,我只好走了。”说着拨脚就走。两个后生见姑娘误会了,一时情急,同时扑上去抱住了姑娘。姑娘变硬了,仔细一看,却是一棵又高又直、树皮棕红色、叶子象锯齿的大树。这时,空中响起了姑娘的歌声:苗家侗家好后生,莫发愁来莫伤心,只要保好大杉树,不愁姑娘不上门。
两个后生这才晓得这棵大树名叫杉树。半夜里,他俩在睡梦中被姑娘的呼救声惊醒,拿刀带弓就往呼救处冲去。一团黑呼呼的东西正举斧砍树。苗家后生“嗖"的一箭射去,那家伙“哎约”一声滚下山来。侗家后生一刀砍去,砍中那家伙,那家伙反扑过来。忽然,地一声枪响,那家伙倒地了,两个后生抬头一看,原来是那白胡子老者相救。老者说:“你们好好护理这棵大杉树吧,它是埋在龙凤山的姑娘的心变成的。"说完就不见了。杉树忽然开声说:“明天把我砍了,运到下河O去卖,就有钱娶得起姑娘了。”两个后生抢着说:“宁打一辈子光棍也不砍你,定要好好护理你。”杉树深受感动,说:“好心肠的哥哥哎快快抱我晃九晃"两个后生照它的话抱住它晃了九晃,杉树子纷纷扬扬随风飘落大山小岭。
第二早,朝霞映照,满山满岭长起了密密麻麻苍苍翠翠的杉林,两个后生磨斧砍树,扎成木排,放到下河去卖。下河人见这种红心杉木,袼外坚实,争着购买。两个后生有了钱娶得起姑娘,成了家了。他们称老杉树为“杉仙”,逢年过节都来拜它。
他们的妻子生小孩了,梦见白胡子老人交待他们种一百棵杉树。第二天他们就上山种树。这样一代传一代,种植“十八杉”成了天柱侗家的好风习。山山岭岭,岁岁常绿,代代常青。 和天柱紧邻的锦屏,也有种“十八杉”的风习。寨上每生一个孩子,全寨每人为他(她)栽一树也成材。大后,人成才,树也成材了。
据记载,清水江流域人工栽杉大概有三百年左右的历史。这里的杉木含油脂多,树干匀称,经久耐腐,和苗家培育出来的优良树种“十八杉”是一种值得发扬的好风尚,如今赋予“全民植树”的新内容,将对祖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对于侗族的这种种树习俗,你们有何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