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子玉
玄武门事变表面上解决的是秦王和太子建成、齐王元吉之间的矛盾,实际上解决的是秦王这个强藩和皇权之间、关陇贵族和关东降将之间的矛盾,李世民通过一场军事政变同时战胜了建成、元吉和李渊,改变了大唐的庙堂格局,是绝对的猛人。至于秦王为何能取得如此胜利则完全是其个人魅力、能力、性格作用的结果,而世民强悍的个人素质又是通过战争锻造出来的。
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在任何时候都适用。
先说一个细节。玄武门的硝烟落尽之后秦王就立刻进行善后事宜,首选是对东宫人员的处理,在见到魏徵之后,秦王破口大骂:“为什么要离间我们兄弟?”
魏徵则不卑不亢:“如果太子早听我的话,就不可能落得今日的结果。”
这一细节其实是秦王在和魏徵过招,测试魏徵的态度,暂且不论,魏徵的话其实透露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如果太子集团能够先一步采用武力手段,那么,秦王集团则必败无疑。
也就是说,武德年间储位之争的结果实际上是个战术问题,秦王和太子的博弈谁先动手谁胜。
结果是,秦王先动手,太子和齐王于同一天被杀,大唐的历史彻底被改写。在这一过程中,世民和建成的性格特点表现得是淋漓尽致。
在秦王和太子博弈的过程中,双方其实都讨论过武力解决矛盾的可能性,齐王元吉和东宫的魏徵都曾劝说太子对秦王动武,先发制人,秦王集团的房玄龄和长孙无忌也主张秦王以武力手段解决权力问题和生存困局。
这一点,当时的精英群体可是达成了共识,认为,秦王和太子的储位之争已经没有通过政治手段解决的可能,动武是必然的。
讲真,果真动武的话秦王不一定就是太子的对手,因为,秦王虽然有关东降将作为支撑,但太子集团的势力也不弱,首先就是政治优势:建成是储君,而且有皇帝李渊和齐王元吉的强大盟友,也有薛万彻和魏徵这些文武精英,实力完全在秦王之上。
这一点在后来的玄武门事变中也得到了验证,当东宫的薛万彻喊着要攻打秦王府时世民当时可是高度紧张,最后要不是尉迟敬德将建成和元吉的首级向众人出示并逼着李渊下手敕让东宫的人放弃抵抗,后果还真不知道会怎样呢。
说明在长安城中,建成的实力完全是在世民之上的。
更重要的是,秦王准备的那八百特种兵根本就不敢见太阳,而建成的护卫力量却完全在阳光之下,再说,建成通过征讨刘黑闼也积累了一定的军功,也争取了部分河北势力的支持,比如李艺,不仅在朝中有强大的基础,在地方也有一定的支持力量。
在皇帝的支持下,建成还将杜如晦、房玄龄、程咬金等文武精英不是抽调就是外放,对秦王实行釜底抽薪。同时,齐王也对尉迟敬德、段志玄等人进行打击。
可以说,面对太子的组合拳,秦王完全是被动的。
可以看出,如果建成能够早认识到动武的必然性并果断动手,那么大唐的太宗皇帝根本就轮不到世民。
但建成却一直期望于借皇帝之手除掉秦王,甚至在齐王想要对秦王动手时他还出手制止了。有一次,世民随同李渊来到齐王府,当时元吉已经布置了伏兵准备现场诛杀世民,但建成在得知元吉的计划后却是果断制止。对于魏徵的建议,他也没有听进去。
从这就可以看出,建成此人一不够敏感,二也不够心狠。至于外界所传的建成曾经在酒中给世民下毒导致对方大吐血则很可能是世民的苦肉计。还有建成和元吉准备借出征的机会将秦王集团给团灭了也不可信,因为,这样只会立刻激起关东降将的反抗甚至会引发关东的割据,李渊不可能同意,再说,如果建成真有此计划,那么在进宫之前就会足够敏感,提防秦王集团可能的发难,从他从容地进宫就能看出,他此时对秦王还没有足够的防备心理,因为,要是真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是个人都会高度敏感。
所以,对于这一传言,很可能也是秦王集团故意制造出来的舆论以激起关东降将对太子和齐王的仇恨心理。
还有,当时元吉可是嗅出了危险的味道也曾提醒建成留意,但建成根本就没当回事,直接走进了秦王集团在玄武门布下的天罗地网。
建成的性格弱点在整个博弈过程中是暴露无遗。
建成性格还是不够果断 图源/剧照
而且,对于玄武门守将常何等人被秦王收买的事,建成也是一无所知,这一点也能看出两人能力之高下。
对于一个政治家来说,不仅要足够敏感,还要绝对果断,并且要将基因中感情的成分剔除干净,如此才能在波谲云诡的政治环境中生存。显然,建成不是一名合格的政治家,至少他不适合打政治这场硬仗。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建成和李渊的性格是一样的,李渊也早就认识到了秦王的威胁,并且在早期就除掉了刘文静对秦王进行敲打,但还是将解决秦王问题拖到了不得不解决的地步。
很明显,他也不够敏感,没有在对秦王动手之前做好防御,导致秦王集团一举就控制了玄武门和太极宫。
李渊的钝感还表现在一方面。在太史局根据特殊天象作出“秦王当有天下”的结论秦王面对死局的时候,李渊就应该足够警惕,但他却听信了秦王对建成和元吉的污蔑让这两人入宫对质,结果就造成了悲剧。
说实话,李渊是一名非常优秀的政治家,这一点在隋末的激烈竞争格局中已经得到了验证,但他最终还是不敌儿子世民,只能说,在综合素质层面,李渊和建成加起来都不是世民的对手。
至于世民在整个过程中的表现则完全可以用敏感、果断、狠辣来总结。当秦王集团讨论对太子集团动武时,世民虽然嘴上说他和建成是兄弟,还是等大哥先动手,但这只不过是他用来测试众人忠诚指数的心术罢了。
因为,接下来发生的事就足够看出秦王的狠辣了。当秦王集团准备动武时,秦王派人去喊房玄龄和杜如晦归队,由于这两人可能因为理解问题没有及时归队,秦王就再次派人去叫,还解下了自己的佩刀交代:“如果这两个人还是不来,就用这把刀解决了他们吧。”
呵呵,看清一个人重要的不是看他说了什么,而是看他做了什么。很明显,秦王前面说的话只是表演罢了。
只能说,建成是真不想动武,而世民则是对动武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而且,世民的狠辣在玄武门事变的过程中也表现得是淋漓尽致,在兵变现场,是世民亲自拉弓一箭射死了大哥,在这个过程中,世民没有任何犹豫,也足够淡定,一套动作下来简直是行云流水。
世民对于这一天早有心理准备 图源/剧照
反观元吉,当时紧张得连弓都拉不开了。
世民如此心理素质放在整个大历史中估计都是没有几个人可比。世民的狠还表现在派尉迟敬德武力“护驾”并在一天之内诛杀建成和元吉的十个儿子这些事上。感情对于秦王来说,根本就不是阻力。
如此,我们就可以对武德年间的权力之争做一个总结:玄武门事变本质上是皇帝李渊、太子建成和齐王元吉与秦王世民的终极博弈,秦王的胜利说明了其综合素质完全在这三个人之上。
因为,这本质又是一场以弱胜强的战争,秦王险胜。
至于世民为何如此强悍则完全是出自战争的锻造,看了其在战争中的表现你就会明白他生猛的原因:在西进关中的途中,世民始终冲锋在第一线,史书记载其在打仗的过程中是袖子灌满了血;在和宋金刚对峙的过程中,世民不仅亲自带兵搞侦查,有一次在身边只有一个骑兵而附近又是敌营的情况下他愣是在零下十几度的山头坚持了一夜;在追击宋金刚的过程中世民是两天基本没吃饭,狂追宋金刚并将其一举打败;虎牢关之战中,世民亲率3500名骑兵以少胜多打败了窦建德的十万大军...
一个人的知识需要积累,一个人的意志力、决断力也需要一次次刻意进行训练。心理学上有一个“跨栏定律”,意思是当一个人战胜一次自己他就会变得更加强大。
可以肯定,经历过数次苦战、绝境,世民不管是意志力、决断力还是执行力都已经修炼到巅峰状态,可以应对世间的一切挑战。
战争塑造了强人李世民并一举将他送上了皇位。
分析玄武门事变的整个过程,世民对于如何引蛇出窝,如何控制大内,在局势不利的情况下如何退、退到哪的细节计划、安排得是事无巨细,滴水不露,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也是足够果断、迅速,毫不拖泥带水。
只有顶级的军人才能取得玄武门事变这种高难度的兵变的胜利。而世上的事又往往是,一法通,万法通,世民能成为顶级的军事家,那么也一定能成为顶级的政治家,后来其取得了贞观盛世的治绩就是证明。
笔者猜测,关陇集团和李唐宗室为什么会在玄武门之变中保持中立,不仅是因为世民关陇贵族和宗王的身份,能够代表他们的利益,更重要的是,他们觉得以秦王的综合素质更适合做大唐的太宗皇帝。因为,大唐还有突厥的威胁,需要雄主。
人性都是慕强的,世民强者的标签让他是众望所归。
只能说,是战争成就了世民,不仅让他得到了众人的支持,打造了高质量的政治班底、将以洛阳为中心的关东之地经营为其大本营,更是锻造了其强悍的综合素质。
而李渊和建成的失败则完全是因为离战争太远。
写文不易,看完记得点个“赞”。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