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事的关键参数绝对不是努力

子玉的史无边界 2025-04-20 21:08:46

文 / 子玉

这个世界上努力的人很多,能被称为千里马的人也很多,但成事却永远只是概率事件,原因就是,努力和成事的关系绝对不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不是一种必然的交易、因果关系,而是,努力是成事的必要条件,但除此之外,精准地识别伯乐并将自己以最恰当的方式营销出去更是核心能力,自我营销的能力甚至比努力更加重要。

为了论证以上的说法,我们还是以韩信为例进行说明。首先,韩信很努力,是为了完成军事理论的学习忍受生存压力和世俗挑战的那种强悍人物,其心力之强大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胯下之辱这件事看出来。

只是,如果韩信不能将自己营销出去,那么他全身的本事也等于没有,甚至会成为淮阴街坊编排他的由头,说他是“高认知的穷人”,因为,能力只有在与其对应的应用场景中得以发挥、验证并拿到一定的结果才能称之为能力。

这一点,韩信内心是清楚的,所以他才果断加入了项梁的楚军,并在短时间内成为项羽的执戟郎中,是可以和项羽说上话的那种人。按照世俗的看法,此时的韩信已经算是成功人士,但韩信要的其实是拜将封侯的结果,所以,韩信接下来就要想办法将自己的能力展示给项羽以期得到项羽的认可、重用。

于是,我们就在史书中看到了这样的痕迹:“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

这是典型的主动营销自己的行为。因为,项羽的决策层只有两种人:项氏子弟以及他们的姻亲;以范增为代表的“骨鲠之臣”。其他人是被排除在决策层之外的,尤其是项羽此人还极其自负,所以就根本不会主动向下寻找答案。在楚营的这种特殊生态中,韩信的自我营销难度必然很大。

不过,韩信也是极其有韧性,史书记载其“数以策干项羽”,这就说明,韩信为了营销自己是数次向项羽发起“进攻”。最终,在项羽完全无视自己的情况下韩信才选择跳槽加入汉营。

可以想象,当时的韩信肯定是非常努力,将自己在淮阴自学的军事理论通过在战场上的实践逐渐转换成自己的军事认知体系。但现实却是,努力并不带来资源,所以,韩信的行为就完全可以理解为为了获取资源而主动跳槽。

只是,韩信能在当时的众诸侯中选中汉王刘邦也能证明其眼光的毒辣,因为,刘邦可是被项羽封到了汉中的方寸之地,前途渺茫,韩信能在低谷中的刘邦身上看到某种前途、看到了帝业的星辰大海,这一点确实难能可贵。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韩信的行为也不奇怪,因为,当时有数万“诸侯子”跟随刘邦去了汉中,这就说明,刘邦确实有其过人之处,有相当之大的人格魅力。

韩信呢,在跳槽之后也并没有及时获得资源,而是拿到了连敖的职位,甚至还因为工作失误坐法当斩。换作一般人,面对前边十三个人已经被斩的情况下肯定会内心绝望闭着眼睛等着刀刃落下的那一刻。

但韩信即使在如此绝境中还四下搜索信息、捕捉求生的机会,这个行为再次验证了其心理素质的强悍。也许是强烈的愿力被老天所感知,于是就“安排”了滕公夏侯婴从其身边经过的戏份,韩信呢,果断抓住机会大喊:“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

请注意,韩信的喊话是相当有智慧的,因为,此时的韩信如果喊“先生救我”,那夏侯婴只会催行刑者砍快点。而韩信喊出了“上不欲就天下乎”却马上吸引了夏侯婴的关注并及时救下了韩信,原因就是,如何冲出汉中的方寸之地、还定三秦进而东出争夺天下是刘邦集团当时面对的主要矛盾,而夏侯婴又是刘邦的心腹之一,所以自然关心这个问题,也必然会救下韩信听一下对方的说辞,如果韩信是说疯话,那么再砍也不迟。

夏侯婴算是韩信人生中最重要的贵人 图源/剧照

只能说,韩信一张口就能抓住对方的心,这是只有高手才能办到的事。因而,我们在读历史的时候千万不要将某些细节当作稀松平常的事,有些破局密码往往就藏在这些不被关注的细节之中。

结果呢,夏侯婴在被韩信的话吸引并在观察了对方的相貌觉得其不是个说大话的人的情况下就及时救下了他。通过交流,夏侯婴被韩信的才华深深震撼,于是就将其推荐给了刘邦。但韩信当时并未引起刘邦的特别关注,只是被任命为治粟都尉。

好在韩信此时已经成功在刘邦的核心圈层打开了局面将自己营销了出去,虽然营销的场景有点尴尬,但结果总归是好的。因为,他此时已经有了接近萧何的机会,通过主动交流,韩信又成功让萧何给自己打上了高分。

因此,接下来发生的萧何月下追韩信的事就一点也不奇怪。

由于这次突发事件,刘邦就不得不关注韩信此人,而萧何又及时添了把火,说:“王必欲长王于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萧何也是紧抓刘邦的痛点,以天下这块蛋糕的诱惑倒逼刘邦重用韩信。当时,萧何对韩信的定位是“国士无双”,由此就可见韩信在萧何处营销的成功。

说实话,笔者每每读到此段历史时都严重怀疑“萧何月下追韩信”的事是韩信和萧何两人故意演的一出戏,或者韩信单方面编剧、演绎,逼得萧何配合,因为,韩信要真想走,以他的能力,萧何是发现不了的。

如果事实真的如此,那么我们就不得不惊叹韩信的营销能力了。

总之,不管真相如何,韩信通过跳槽、主动营销的组合拳最终在刘邦那里拿到了拜将的结果。由此可见,努力很重要,但也只有通过自我营销成功得到伯乐的认可才能得到资源。

也就是说,努力是必要的,但能不能得到伯乐的赏识,有时候要靠运气,有时候还得主动出击。

这个世界上,永远有人在抱怨自己得不到伯乐的赏识,遇不到贵人,可是他们都没有想过一个问题——伯乐很忙,是没有过多的时间去主动寻找千里马的,只有千里马以一种恰到好处的方式出现在伯乐面前,此时,如果千里马得到了伯乐的赏识,那么得到部分资源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这一点,我们完全可以学毛遂。当平原君要出使楚国而团队又差一人的情况下毛遂就及时向平原君推荐自己:“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原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

你不是差一个人吗,带上我就行了。

不过,这种突兀的自荐方式也确实让平原君一时难以接受,因此就质问毛遂:“既然你自认为自己是个人才,那为什么在我门下呆了三年我都没有听说过你呀?”

平原君的话用现在的俗话来解释就是:怀才和怀孕这事一样,时间久了必然被人发现,你毛遂在我门下三年了我还没听说过你,说明你压根就不是什么人才。

毛遂呢,也不卑不亢:“试试不就知道了。”

果然,通过出使楚国,毛遂一鸣惊人,成功说服楚王派兵救赵。当然,毛遂从平原君处、从赵国获取部分资源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毛遂自荐是自我营销的经典案例 图源/剧照

毛遂的故事虽然大家都熟悉,但从来没有总结出系统性的方法论,其实这个历史故事告诉我们的就只有一点:伯乐很忙,千里马要主动出击,在关键时刻站出来营销自己,以一种恰到好处的方式完成和伯乐的对接,并以能力换取部分资源。

历史已经无数次验证了一个道理:默默无闻的打法很难让自己走上台前。

对于伯乐来说,凡是看不到的千里马就不是真的千里马,在他们的认知中,千里马不仅要有与之相匹配的能力,更要有展示自己的智慧。

所以,人生这场游戏的密码绝对不是努力值的简单叠加,而是能见度的复合运算,看不见的人才在伯乐的眼中就等于不存在。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千里马最重要的能力就是营销自己。

这一点,秦国丞相范雎的做法也堪称经典。虽然他成功得到了被秦昭王接见的机会,但为了能马上加深自己在秦王脑中的印记,迅速获取资源,他就在即将正式拜见秦王时故意大喊:“秦安得王?秦独有太后、穰侯耳。”

和韩信一样,范雎也是紧抓主要矛盾,因为,秦昭王当时面对的主要矛盾就是被宣太后和穰侯魏冉所架空的权力困局。所以,范雎如此突兀自然就会得到秦王的特别关注。由于范雎是带着答案去的,所以也就顺理成章被秦王所重用,在短时间内得到了被别人仰望的资源。

主动营销的好处就是,能在短时间内获取和能力相匹配的资源,甚至更多。

所以,职场上没事还是要和领导主动互动、多汇报工作,让自己的能力和努力被领导看见,如此才能增加获取资源的概率。

请记住,做老黄牛是本分,但不被看见的努力往往是置换不了对应的资源的。

另外,就是不为获取资源,单纯为了请教问题你都要学会向上社交,因为有时候,你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人家轻轻松松就能给出你答案。对此,雷军就曾说过这样的话:“遇到问题的时候不要一个人琢磨,学会问人,实际上90%的问题都是有标准答案的。”

深以为然。

也就是说,不管是为了获取资源还是寻找答案,人都应该主动出击,向上社交,这是破局的最快路径。

虽然努力这事不能走捷径,但自我营销却绝对要走捷径。

不过,这一切的前提都是,先沉下心来将自己锻造为千里马。

写文不易,看完记得点个“赞”。谢谢!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