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落红稀,荒凉浅碧,年光荏苒又深秋。
闻过九月天清桂子香,走过十月霜染菊花醉,静美清秋将在十一月转身离去。
最后的晚秋,西风萧瑟,夜雨寒凉,那满山遍野的斑斓秋妆,将一一褪却,独留青山瘦。
为数不多的红叶流火,芦花散雪,菊花染金,将是秋姑娘对大地最深情的告白与回眸。
可再怎么不舍,冉冉秋光留不住,凛凛寒冬终将至。万事万物,都有各自的命数与归宿。
叶落归根,花落归尘,事有废兴,人有代谢。经过秋收冬藏的洗礼,人间又会姹紫嫣红。
当初,我们且对西风贺立秋;如今,我们笑把清樽送秋去。从容入秋,也从容送秋。
1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唐·赵嘏《长安晚秋》
深秋的古都长安极美,美到会让人自动屏蔽掉这其实是一首羁旅乡愁诗。
破晓时分,一人登楼远望。云徘徊,雾缭绕,一片凄清。宫阙楼阁冲天而起,分外磅礴。
晚秋里,残星点点,鸿雁翩翩。越关塞,跨山川,大雁许是向南方飞去,避寒过冬。
高楼处,笛声悠悠,玉人隐隐。倚阑干,望长安,玉人大概也怀远思归,黯然销魂。
篱笆下,紫菊半开,一派闲静。池塘中,红莲落尽,满面愁容。秋深了,西风更凉了。
此时江南故乡的鲈鱼正肥,可叹我还要为了一纸功名继续南冠羁居,无法从容归去。
赵嘏,楚州山阳人,今江苏淮安。曾屡试不第,久滞长安,直到38岁才雁塔题名。
科考虽坎坷,但早就蜚声诗坛。不愧是杜牧都赞叹的“赵倚楼”,此诗颔联写得极有韵味。
动静结合,视听交错,将玉人独倚阑干横吹笛曲的落寞巧妙融合在鸿雁南飞的残星寥落里。
对仗工整,相互烘托,那融情于景的凄美意境,无不诉说着“归雁横秋,倦客思家。”
这玉人吹笛,甚至不是别人,乃诗人假托渴望怀乡的自己,希望归隐东篱、叶落归根。
步入十一月,愿漂泊游子也能如赵嘏,苦尽得甘味,衣锦早还乡。
2
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宋•李清照《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
季节的秋天容易跨越,难的是离人心上秋。
南渡后的易安,夫君撒手人寰,故国早已沦陷,人生进入暮年。于国于家于己,何其无望。
暮秋时,她独自望着日照寒窗,斑驳光影洒满凄凉。深夜霜打梧桐,也会怨恨这无情侵袭。
酒酣人醉,更喜欢细品团茶苦味。梦断人醒,只适宜细嗅瑞脑清香。
秋已暮,日渐短,为何感觉依旧漫长。当初王粲流落荆州写下《登楼赋》,望远怀乡,还是太过凄凉。
不如且尽杯中酒,莫负菊蕊黄。学学陶翁把酒东篱,随意逍遥,珍惜最后的秋光与人生。
在巨大的人生磨难面前,易安还是挣扎着前行,没有一味沉浸在悲苦里,努力活出风骨。
也曾寻寻觅觅,也曾独上兰舟,也曾人比黄花瘦,但终究还是做到了莫负东篱菊蕊黄。
她时刻关注国家大事,热忱诗词创作,并将赵明诚的遗作《金石录》校勘整理,献于朝堂。
最终,词压江南,文盖塞北,气冲云霄,成为名副其实的千古第一才女。
曾经那些无法逾越的心上秋,则化为了文学史上的万古秋。
走入十一月,愿在立冬前,珍惜最后秋光。立冬后,散尽心上秋,静待冬雪深。
3
晚秋天。过暮雨,云容敛,月澄鲜。正风露凄清处,砌蛩喧。更黄叶,舞翩翩。
念故里、千山云水隔,被名缰利锁萦牵。莫作悲秋意,对尊前。且同乐,太平年。
—宋·赵师侠《厅前柳·晚秋天》
似水流光暗逝,渐入深秋天气。每一次季节流转,都会有此消彼长。
三秋以来,听过潇潇暮雨,看过云水天阔,赏过秋月澄鲜。中秋的月最满,晚秋的夜最清。
也会有风凉露凄,也会有寒蛩低鸣,更会有纷飞黄叶,翩翩起舞,直到叶满深山、叶落归根。
每一个奋斗在外的朋友,也会如古人跨越千山万水,为谋名,为谋利,更为实现理想与责任。
谁不想坐拥白云,谁不想身如野鹤。生而为人,就必然会被尘世的一些东西所牵绊。
可人生苦短,来去匆匆。要想活得精彩,又必然会在名利荣辱中求得平衡取舍。
秋去冬来,莫要伤怀似水流年,莫要悲慨人生艰难。且尽杯中酒,且享太平乐。
生逢盛世,何其有幸。珍惜当下,人间值得。
你好,11月。黄花送晚秋,瑞雪迎初冬。
(图片来自网络,不妥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