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宋词,最美在春天,美了四季,醉了流年

诗词人柳月青 2025-03-13 15:29:19



汇集古诗词里的精华,让您的查阅更加便捷----❀❀---❀❀---❀❀---

春天,是什么?

是“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中那扑面而来、温柔和煦的东风,吹开了漫山遍野缤纷绚烂的花朵,将世界晕染成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

是“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里那让人沉醉不知醒的慵懒氛围,在清脆婉转的鸟鸣声中,开启活力满满的一日;

是“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描绘的婀娜柳树,细长的柳枝随风轻舞,似是大自然馈赠的绿色丝缕,编织着春的绮梦;

更是“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里那知趣而来的春雨,无声地润泽大地,唤醒沉睡的万物,孕育着新一年的希望 。

春天,落在婉转的宋词里,成就了最美的宋词、最美的春天。

【1】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 宋 ]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是宋代词人王观的代表作。词人的本意是送别,却写得别具一格,以眼喻水,以眉喻山,设喻巧妙,又语带双关,写得妙趣横生,堪称杰作。

词中开篇“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以新奇的比喻将水比作美人流动的眼波,山比作美人蹙起的眉峰,生动地描绘出江南山水的秀丽与妩媚。这种独特的描写方式,使得静态的山水瞬间充满了灵动的神韵。

在宋代诗词中,以如此巧妙的比喻来刻画山水之美的手法并不多见,王观的这一创新,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灵感。

“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此句巧妙地通过问句引出友人的去处,那便是山水如画、风光旖旎的“眉眼盈盈处”。这里的“眉眼盈盈处”不仅是指江南美丽的景色,更象征着友人即将前往的充满希望和美好的地方。

在古代文人的游记中,常常描绘江南的繁华与富饶,那熙攘的街市、精美的园林,无不让人心驰神往。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刚刚送走春天,如今又要送别友人,这双重的离别之情交织在一起,更增添了几分伤感与无奈。

离别一直是文人墨客们反复吟咏的主题。从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到柳永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每一句都饱含着深深的离愁别绪。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这是词人对友人的深情祝福,希望友人到了江南能够与美好的春光相伴。

春天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往往象征着新生、希望和美好。江南的春天更是别具一番风情,如烟的细雨、绽放的花朵,构成了一幅如梦如幻的画卷。倘若友人能够置身其中,定能感受到无尽的温暖与喜悦。

整首词语言优美,情感真挚,以独特的艺术手法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不舍与祝福,让人读来感慨万千,余味无穷。

【2】

玉楼春·春景

[ 宋 ]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玉楼春·春景》是宋代词人宋祁的经典之作。宋祁以“红杏”来代表春天,用一个“闹”字,点出春天的繁花似锦,故而王国维称赞是“境界全出”,而宋祁也因此得名“红杏尚书”。

词的开篇“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描绘了在东城,人们逐渐感受到美好的风光。如绉纱般的水波,轻轻荡漾,迎接着来来往往的船只。

宋代时期,经济繁荣,水上交通繁忙,这样的景象在当时的城市中屡见不鲜,而宋祁以细腻的笔触将其捕捉下来,展现出生活的宁静与祥和。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如烟的绿杨在清晨的轻寒中摇曳,而那红杏枝头绽放的花朵,却热闹非凡,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绿杨常常被作为春天柔美的代表,也常常作为背景,衬托出其他景物的优美。而红杏则以其明艳的色彩,成为画面的焦点,代表着热情和奔放。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人生短暂,常常遗憾欢乐的时光太少。人们往往为了追求金钱而忽略了欢笑的珍贵。

人生短暂,人们总是在忙碌中追逐功名利禄,却忘却了生活中那些简单而纯粹的快乐。比如像宋祁一样的士大夫,一生为了仕途奔波,却在回首时才发现错过了许多美好的瞬间。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词人手持酒杯劝斜阳慢些落下,希望能在花丛间多留下一些余晖。

这一情景充满了诗意与浪漫。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古代文人常常借景抒情,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来表达内心的情感。比如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同样是通过与自然的互动,抒发自己的孤独与豪放。

整首词意境优美,情感细腻,既有对美好春光的描绘,又有对人生的感慨,给人以无尽的遐想和深刻的思考。

【3】

破阵子·春景

[ 宋 ] 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破阵子·春景》乃是宋代词人晏殊的传世佳作。被称为“太平宰相”的晏殊擅长写婉约词,对宋词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这首春词也写得极尽婉约,描写了古代少女们春天生活的一个小片段,表达了作者对春的赞美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当燕子归来,新社祭祀的时节来临,而梨花飘落之后,便是清明。

新社象征着人们对土地和神灵的敬畏与感恩,此时燕子的归来仿佛是大自然传递的祥瑞之兆。而梨花的凋谢,又给清明时节增添了几分淡淡的忧伤。

此时,人们欢聚一堂,共同祈求风调雨顺;而清明,则是缅怀先人的庄重时刻,这两个时节的交替,蕴含着深厚的人文情怀。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池塘之上,点缀着三四点碧绿的青苔,树叶底下,传来一两声黄鹂的啼鸣,白昼渐长,轻柔的柳絮在空中飞舞。

这几句描绘出一幅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画面。青苔的点点翠绿,宛如大自然不经意间的点缀,让人联想到江南水乡那些古老庭院中的清幽角落。黄鹂的婉转歌声,在叶间穿梭,仿佛是大自然演奏的美妙乐章。而那轻盈的飞絮,如同春日的精灵,随风飘舞。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东边邻居家的女子们巧笑倩兮,在采桑的小路上相遇。这一情景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和青春的活力。

在古代社会,女子采桑是常见的劳动场景,她们在劳动中交流、欢笑,展现出淳朴的友情和对生活的热爱,也代表着女性的勤劳和善良。

“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她们疑惑昨晚为何会做那么美好的春梦,原来是今天斗草获得了胜利,笑容在双颊绽放。

斗草是古代的一种娱乐活动,充满了竞争与欢乐,也展现出女子们的活泼与聪慧。她们的笑容,如同春日的阳光般灿烂,让人感受到青春的美好和生命的蓬勃。

整首词语言清新自然,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和人们的生活,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情趣和诗意之美。

0 阅读:0

诗词人柳月青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