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的孩子都是孤独的
最近儿子的班主任让我们家长轮流看《不批评才能培养出自觉主动的孩子》这本书。这书是位日本行为学专家给日本妈妈们写的一本儿童教育书籍。这书也体现了日本社会结构,母亲主要是在家照顾孩子,所以,在教育上对于母亲的位置更重要。但国内社会并非如此,所以虽说书中的内容是写给妈妈看的,但其实对于我们来说,都是一样值得学习的。里面太多的例子让人仿佛看到自己曾经对待孩子的样子,看到后都会让人不自觉的脸红,原来,我们对于孩子的教育,真的有太多的想当然。
这几年我自己也对于孩子教育有着一些思考。之前我也写过几次书信给我的孩子,无论他是否看的明白字中深意,总觉得自己的一些表达,能让他明白我对他的爱。当我看完书,总觉得也要留下一些心得体会吧!
儿子,随着这几年你的的长大,逐步迈入小学高年级,我也经常在思考这个阶段如何陪你一起完成。因为是男生,我甚至常去回忆我在你那个时候到底是怎样的所思所想,我想能够让自己贴近你,了解你,懂你。但很遗憾,多年经历的我,很难去还原那个时候的心境,只能依稀记得少年时光的一些趣事,一些爱好。虽然不能完整表达,我也会跟你说起一些过去往事,作为孩子的你,总是特别的感兴趣。所以这几年我越发明白一个道理,就是作为父亲,我本身就在全新的经历,还需要持续的学习,因此,我常对自己说,对待你的一切,我要学会克制,要不忘初心。
依旧清晰记得你来到我们身边的第二天,医生说你有黄疸,需要到隔离房照光。记得你离开的那24小时,初为人父的我那种失落感是无法形容的。我根本还没看够你,我甚至偷偷的跑到隔离房的外面,希望能够远远的看到你,但太多的小朋友和距离让人无法分辨,但即使如此,远远的看着里面,我的内心也是安静的。所以,当孩子刚来到我们身边的时候,那时候的我们只是祈求你健康,我们不会去思考往后的你是不是优秀,能够成为怎样的人。那时候的我们都特别简单,那种简单往往随着孩子的成长而带来太多的羁绊和欲望。
比如你什么时候学会坐、学会走,学会说话,我们就会开始去比较同龄人的速度,查询书籍;你长牙,你的高矮胖瘦等等,我们都会不自觉的去开始比较。从最开始宽泛的区间数据到你读幼儿园,小学,慢慢的变成了更细致、更多维、更标准化,直到我们现在主要的衡量标准,考试分数。我们很难说用怎样的能力来表述自己的孩子,貌似只能用每次的考试成绩来感知自己的孩子到底成长的如何。我们开始会为你虚化你未来的样子,会为你的很多我们眼中的不达标,不合格,甚至你的拒绝反映激烈。往往我们采取的行动有批评,有冷战,甚至会有打骂。当然,这两年来,我每次都会告诉自己,无论多生气,一定要忍住,不能打,一定不能打,有时候也会批评你母亲偶尔的情绪激动,反应剧烈。也许,作为母亲,恨铁不成钢的那个心情比父亲更容易爆发。所以看到这本盛老师推荐的书,我更确定这几年的改变是对的。
我经常说,80后的我自己家庭成长是孤独的,因为我难以在成长过程中与我的父母分享交流什么。所以,我告诉自己,不能让你未来也会继续这种孤独。要让自己融入你的世界,被你愿意交流倾诉是我首先想要成为你爸爸的样子。其次,我和你妈妈要尽可能的享受这段不长的时光,随着他初中过后,你可能就离我们越来越远了,我甚至有时候会跟你妈妈说,好好珍惜他还会跟我们耍赖,耍可爱吧,以后会越来越少了的,特别是男孩子。当然,我也尽可能培养你一些爱好,比如踢足球,打篮球,智能机器人,学编程。我希望你能够身心健康,懂得团队,享受集体活动的乐趣,也能对于科技文明保有持续的好奇心。但我也知道你是个玩心很重的孩子,看起来未必那种调皮捣蛋,但心中的小心机无数。所以你上课不走心,放学不努力,让人有时候也是气的内伤。
可我还是会告诫自己要去克制,要减少心中对你的未来寄望萌生的太多欲望。你的未来的路很长,这条路是你自己的路,我可以陪,但框不住方向,无法预知目的地。如果用我现在的人生经验去看过往,我看到从学生到社会人的剧烈变动会多大;如果我想替你斗胆窃探未来,说实话,无能为力,这个社会变化太快。所以,如果一定要有寄望,我希望你的未来能够形成这样的价值观:简单、勤奋、担当、正直。这个社会很多元,未来一定更多元,现在你的学习是为未来的可能性培养适应的能力。作为父亲我当然希望你能够获得更多面对不可知未来的能力,但这些我会耐心的给你时间,给你引导,给你条件,也给你面对无论成功还是失败的勇气。
提醒自己,你是个孩子。让我们抛去自己的成人心,抛去自己的习惯思维,抛去自己的寄望,回到最单纯的我与你的关系,父与子。我特别怀念带着你上小学前就我和你的自驾环浙江游、一起自驾去爬黄山,就我们两人的那种快乐,希望这样的快乐回忆我们能够一路叠加。想起一首诗:“唯有父子情,一步一回顾”,孩子,谢谢你选择来陪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