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很快将面临一个全面低智的时代”,这说法对吗?大错特错了

老方说说老方 2024-10-08 16:36:32

“中国很快将面临一个全面低智的时代”,原话用词不文明,带有歧视的意味,可以想象其傲慢的姿态。

不管它是谁说的,是出于什么目的,这个言论都是错误的,偏激的,不负责任的。

我们看它给出的理由,“因为短视频的快速崛起,它的最大后果,是让一群低学历、低素质、无底线的人成为舆论的主流,让谣言、仇恨、戾气替代真相、正义、文明”。

有没有道理?貌似是很有道理,特别是对愤世嫉俗的人来说,这句话可谓“人间清醒”。

网上多少人对此都是忧心忡忡,甚至让人有“莫名惊诧,长此以往,国将不国”的担心和忧虑,这个问题大了,要怎么办才好啊。

流量的背后是共鸣。

网络上有很多粉丝量巨大的名人,涉及科技、财经、社会、商业等多个领域,他们有人是卖货的,有人是卖书的,有人是做私域变现的,有人是意见大V,有人扮演“良心”……

而从他们的言论和行事来看,其实很多人都经不起推敲,有人经常走极端,有人含糊、迷糊,有人是表面一套背后一套。

总之看起来水平确实一般,装腔作势,言不及物,夸夸其谈,前后矛盾,虚张声势,沽名钓誉,欺世盗名……不一而足。但如果按照“存在即合理”的意见去分析,我们就会知道,他们之所以能够获得那么大的影响力,也是有原因的。

通过平台的算法,以及他们有意识的“经营”,他们会不断筛选吻合自己定位的粉丝,这个过程称之为“洗粉”。换句话说就是自己是什么人不重要,扮演好一个角色,并找到跟这个角色能够共鸣、共振的粉丝最重要。

引起共鸣的人越多,流量就越大,利益也就越大。

一切都是为了生意。

我们开始提到的那句话,其逻辑的关键是短视频,它认为随着短视频的快速崛起,平台利用AI算法“万人万面”,投你所好,你喜欢什么样的视频内容,平台就会推送越来越多的同类内容。

这样做可以尽可能地占用你的时间,攫取你的注意力,平台从而获得市场规模和高估值,并进一步开发各种商业变现的方式。

生意就是这样做的,现在世界上最值钱的互联网公司都是在争夺用户,用户规模越大,黏性越高,公司就越成功。

凝视深渊必被深渊回以凝视。我们可以把视频内容理解为“精神食粮”,同样的“食物”吃多了,大脑也会变笨,思维容易固化、僵化和极端化,以及情绪化。

更可怕的是这样的人足够多之后,会给网络世界和社会风气带来负面的影响。

只要人数多,只要声音大,那就是对的?

“低学历、低素质、无底线的人成为舆论的主流”,这个说法也有根据,经常拿着手机上网刷视频的都是什么人?他们喜欢的内容和声音又是什么?

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网络上确实存在大量哗众取宠的内容,有些人为了出名会毫无底线,还有些人甚至不惜风蒙拐骗,铤而走险。

但如果把这些现象上升到“让谣言、仇恨、戾气替代真相、正义、文明”的高度,那也不对。要知道商人重利,唯利是图,为了利润可以不择手段,无所不用其极。

在没有互联网和短视频之前,这些人就已经大量存在了。这样的人过去有,现在有,而且在将来的很长一段时期内仍然会有。

所以文章开头那句话有两个逻辑错误,其一是把“短视频崛起”跟“低学历、低素质、无底线的人成为舆论的主流”对等了,其二是“让谣言、仇恨、戾气替代真相、正义、文明”谬误。中国有大量学历低的人,但这些人中“低素质和无底线”的人还是相对较少的,打个比方:如果随机找一百个低学历的农民和一百个高学历高知识的大学教授,两者对比的话,谁的素质更低一些还很难说啊。而且真相、正义和文明是属于全人类的,谣言、仇恨和戾气也是属于全人类的,不能妄言谁取代谁。

逻辑错误,那结论就值得怀疑了。

耸人听闻,杞人忧天罢了!

标新立异,危言耸听,自以为高明和清醒,实际上不过是鸦鸣蝉噪,是可以让人喷饭的瞎扯淡。

年轻时候我很反感《还珠格格》和韩流之类的东西,我担心庸俗对人们和社会的侵袭,事实证明是我多虑了,这个世界很大,我们的文化也是源远流长,足够开放和强大,可以不断净化负面的东西。

还是要有历史长远的眼光,既要看现在,也要看未来,任何事物和现象都有个阶段性的过程,对看不惯的东西不妨多一点耐心。

真正重要的是意识到自己主观喜欢带来的表面性和片面性错误,不要妄语主流,要知道哪怕“劣币驱逐良币”确实存在,也只是暂时的。在人工智能时代,信息的失真、扭曲和谬误会成为一种常态,很多浅薄的爽文也会流传甚广,似是而非、真假莫辨的视频甚至会成为阴谋论滋生的温床。

输出情绪也是某种意义上的“注重用户体验”,有需求既有供给,用不着杞人忧天。事实上,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另外的问题,比如:

“这么大的国家还能放下几张安静的书桌?”

0 阅读:0

老方说说老方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