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队那个年代(126)—年代符号:出工、收工

谈谈农的鼓与呼 2024-09-21 04:40:25

文:郑学良

从某种程度上说,出工、收工,就是大集体时代,农民社员参加劳动生产的专属词。

出工、收工,对应的就是上班、下班,那时,把生产队农民集体生产劳动叫出工、收工,而其它的所有劳动者群体的劳动就叫上班、下班,别看这只是称呼区别,实则是有本质区别的。

上班、下班,那是相对于体制内人员的专利,他们挣的是工资,吃的是“国家粮”,端的是“铁饭碗”,旱涝保收。出工、收工,这是农民社员的专利,挣的是工分,劳动报酬钱和粮并不是固定的,要看地里的收成,要靠生产队集体生产盈余的再分配,端的是“泥饭碗”。所以,本质上完全不一样。

农民出工,可以理解为非农民群体的“上班”。关于出工场景,一些人在网上或影视作品中是这样描述的:大清早,生产队队长吹响了口哨或者敲响了村口的钟声,听到声响后,社员们就起床,来到村口大榆树下或者空坪处集合等待,等人到齐后,队长就开始讲话,安排分派农活,哪些人锄地,哪些人施肥等,然后大家按照分工,到田间地头开始一天的生产劳动。

其实,上述出工场景,是一些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所臆想的,实际上,根本不是这样的出工场景。很简单的事实,农业生产是多种劳动,离不开锄头、篓筐、镰刀、粪桶等农具,不同的生产劳动,需要的是不同的劳动工具,社员们不可能先集中,在等待队长安排任务后,又再回家选择拿相应劳动工具后再去田间地头,这耽误时间。

真正的出工场景是,生产队队长会根据农事生产进度和内容,一般会在头天收工时,就分配安排好明天的劳动事项,包括人员分组、劳动内容等,第二天一早,队长吹响上工的哨子或者敲响钟声后,社员们按照先天的安排,或手提或肩挑着锄筐桶刀等农具,从家里鱼贯而出,这时,队长往往会站在路口,目视社员们走出家门去往田间,主要起到监督作用,防止个别社员偷懒耍奸、睡懒觉,出工不及时、拖拖拉拉。

农民社员出工劳动生产,除了跟体制内人员“上班”性质不同外,在形式上也是完全不同的,有自己的特点和表现。首先,就时间来说,上班,一般有固定时间确定,例如,通常的早八点、下午二点等等,而出工呢,则没有准确的时间安排,完全凭着队长的安排布置,而队长的安排,大都是按照春夏秋冬的自然时间来确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或者根据当天的劳动生产进度来确定,与严谨的上班作息时间比较,出工有较大的自主性和随意性。

其次,一天的劳动安排时间也不同。体制内单位,除了三班倒的除外,一天的上班(作息)时间只分为上午和下午二个时间段,而集体时代的农民社员出工时间,则是三个时间段,即早上、上午和下午,其中最重要的区别就是早上。通常来说,上班的人员,早上起来是洗漱做早餐,吃完早餐后才去上班。而当年的农民,早上起来后不是做早餐吃早饭,而是听到队长出工的号音后,第一时间去田间劳动,真正做到了“一日之计在于辰”,大概搞了二个小时左右的劳动吧,然后收工回家做早餐吃早饭,接着才是上午和下午的劳动时间。光从时间来说,当时的农民们,就比其它劳动者的工作量要大,劳动时间更长。

农民出工挣的是工分,工分也分成三个时间段计,大体按早晨、上午、下午劳动时间,按二四四计工分。例如,一个农民社员的工分值是10分的话,早上记2分工、上午和下午各记4分工,合计10分工,若某个时间段请假或者缺工,则扣相应工分值。

农业生产劳动肯定是艰辛而又枯燥乏味的。为缓解疲惫,出工中途,会专门安排一段时间休息,小编家乡称之为“歇气”,就是歇一口气的意思,一般会在上午劳动和下午劳动时间段安排,劳动时间久了,难免会厌倦和劳累,所以安排一小段时间放松一下,这也成了农民社员劳动与其它劳动者不一样的地方,成为独有的劳动“福利”,例如,工人上班再累再忙,也不可能中间让机器停下来,大家歇工休息,而农民社员就可以。

“歇气”,成了社员劳动生产温馨和热闹的时光,时间一般在十五分钟到二十分钟左右,“歇气”是身体上的调整,生理上的满足。身体上的调整,就是歇息会儿,缓解劳累疲惫;生理上的满足,趁此机会,解决“方便”事项,除此外,就是解决男社员的烟瘾问题,大集体时代,物质艰辛、劳动艰苦,养成了不少社员们都爱抽烟解疲解困的习惯,出工中间,必须安排歇气时间,好让大家集中抽烟过烟瘾。

所以,家乡把“歇气”又称“吃烟”,队长看看时间差不多了,就会吆喝一声,“吃烟了”,社员们丢下手中锄头扁担,一些女社员会趁此机会赶紧回家做些家务,而男社员们来到田埂、路边上,席地而坐,开始抽烟,那时社员们抽的是清一色的旱烟,价格低、味道足,从荷包中拿出烟丝,或是铜烟袋或是卷成喇叭筒,“叭嗒叭嗒”抽起来,边过烟瘾边侃大山,待过完瘾后,队长一声“上工了”,大家伸伸懒腰,带着满足又重新干起了农活。

与出工对应的就是收工,收工又称散工,就等同于体制内人员的下班。有班可上的人都会急切盼望着下班,同样,那年代的社员们也无不等待盼望着收工。下班,一般有着严格的时间规定,大集体时农民的收工,跟出工一样,并没有严格的时间点概念,“日落而息”,都是生产队队长根据农活及季节特点,自主决定。

队长一般根据天色早晚以及生产劳动完成情况,决定收工时间。收工不用吹哨或者敲钟,一句“收(散)工了”,社员们赶紧收拾好生产农具,急步赶回家。与出工时的懒散或者拖拉比,收工,则是显得步伐匆匆,这倒不完全是出于社员们的态度,因为确实有很多事要做,家庭主妇们,及早赶回家,要洗衣做饭煮猪食,男社员们,收工后会去自家的自留地,锄草、松土、浇水等忙乎一阵。所以,集体收工,并不意味着全天劳动的结束,家务劳动和自留地的生产还会让社员们再忙碌。

农村分田到户后,由集体统一劳动生产转变为分户进行,生产时间、劳动内容由自己自主支配,不再由集体统一安排,出工、收工就成为了一种时代回忆,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1 阅读:43